亚洲伊人网站-亚洲伊人精品-亚洲伊人电影-亚洲一在线-久久国产一区二区-久久国产一区

高分網 > 事跡材料 >

榜樣的力量先進事跡

時間: 李金 事跡材料

華羅庚先生作為當代自學成長的科學巨匠和譽滿中外的著名數學家,一生致力于數學研究和發展,并以科學家的博大胸懷提攜后進和培養人才,以高度的歷史責任感投身科普和應用數學推廣,為數學科學事業的發展作出了貢獻,為祖國現代化建設付出了畢生精力。

華羅庚為中國數學發展作出的貢獻,被譽為“中國現代數學之父”,“中國數學之神”,“人民數學家”。

華羅庚在國際上享有盛譽的數學大師,他的名字在美國施密斯松尼博物館與芝加哥科技博物館等著名博物館中,與少數經典數學家列在一起,被列為“芝加哥科學技術博物館中當今世界88位數學偉人之一”。

美國著名數學史家貝特曼稱:“華羅庚是中國的愛因斯坦,足夠成為全世界所有著名科學院的院士”。

勞埃爾·熊飛兒德說:“他的研究范圍之廣,堪稱世界上名列前茅的數學家之一。受到他直接影響的人也許比受歷史上任何數學家直接影響的人都多”,“華羅庚的存在堪比任何一位大數學家的價值。”

哈貝斯坦:“華羅庚是他這個時代的國際領袖數學家之一。”

克拉達:“華羅庚形成中國數學。”

萊麥爾說:“華羅庚有抓住別人最好的工作的.不可思議的能力,并能準確地指出這些結果需要并可以改進的方法。他有自己的技巧,他廣泛閱讀并掌握了20世紀數論的所有制高點,他的主要興趣是改進整個領域,他試圖推廣他所遇到的每一個結果。”

丘成桐:“先生起江南,讀書清華。浮四海,從哈代,訪俄師,游美國。創新求變,會意相得。堆壘素數,復變多元。雅篇艷什,迭互秀出。匹夫挽狂瀾于即倒,成一家之言,卓爾出群,斯何人也,其先生乎”

吳耀祖:“華先生天賦豐厚,多才好學,學通中外,史匯古今,見識淵博,論著充棟。他的生平工作和貢獻,比比顯示于他經歷步過的廣泛數學領域中,皆于可深入處即深入探雋,可淺出的即淺明清澈,能推廣的即面面推廣,能抽象的即悠然抽象”。

榜樣的力量先進事跡【篇2】

華羅庚小學是在金壇仁劬小學度過的。因成績不好,他沒有拿到畢業證書,只拿到一張修業證書。華羅庚原來也是個很調皮和貪玩的孩子,但他很有數學才能。有一次,數學老師出了一個中國古代有名的算題——有一樣東西,不知是多少。3個3個地數,還余2;5個5個地數,還余3;7個7個的數,還余2。問這樣東西是多少?題目出完后,同學們議論開了,誰也說不出得數。老師剛要張口,華羅庚舉手說:"我算出來了,是23。"他不但正確地說出了得數,而且算法也很特別。這使老師大為驚詫。

華羅庚愛動腦筋總喜歡追求更簡便的算法

一次老師在教學生做某種類型的數學習題,大概是已知一個圖形,設為長方形,要從中挖去一些已知圖形,如長方形、三角形和菱形、梯形等,求剩下圖形的面積。老師教的方法是先算出要挖去的各已知圖形的面積,然后再把他們加起來,最后用已知長方形的面積減去它,即得剩下圖形的面積。華羅庚沒有采用老師的方法,而是用了更簡潔的方法,引起了老師的不滿。老師在發還習題本時,先發還習題做得好的學生的習題本,然后再發有些錯誤的學生的習題本,最后發華羅庚的習題本,并說:"你是怎么做的`,最后答數倒是湊對了!"華羅庚回答說:"我的做法是有道理的。"然后就把自己是怎么考慮的,一一講述給大家聽。由于他的解題方法既簡單又清楚,老師與同學們聽了都很信服。可一年后,華羅庚還是因為交不起雜費和食宿費而輟學了。

榜樣的力量先進事跡【篇3】

方永剛,男,44歲,中共黨員,遼寧省朝陽市建平縣人,專業技術7級,海軍大連艦艇學院政治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教研室教授。

方永剛入伍20多年來,以對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仰,立足本職崗位,深入學習、用心傳播、模范踐行黨的創新理論,在黨的理論武裝工作中作出了突出貢獻。

方永剛熱愛本職,兢兢業業,在軍校教員崗位上忠實地履行著自我的職責。他把業余時光全部用在了刻苦學習和研究黨的創新理論上,經常通宵達旦地學習、備課、撰寫著作和文章。

他先后出版16部政治理論專著,完成10項國家和軍隊重點科研項目,發表100多篇學術論文,榮獲全軍院校育才銀獎、全軍政治理論研究優秀成果一等獎。方永剛就像時刻持續沖鋒姿態的戰士,哪怕十幾分鐘的課都充滿激情,他的課充滿了理論的力量和人格的魅力,連續6年教學質量被學院評為A等,多次被學院評為優秀教員、青年教員成才標兵,榮立三等功1次。方永剛作為遼寧省國防教育講師團成員、大連市委講師團成員、教授,先后為部隊和地方黨政機關、社區、企事業、干休所、學校等單位作輔導報告1000多場,從軍隊到地方、從城市到鄉村、從北國的漠河邊防到南疆的`海防哨卡,都留下他傳播創新理論的足跡,被官兵群眾譽為“平民教授”、“大眾學者”和“科普專家”。

2006年11月,被確診為晚期結腸癌的方永剛,仍然以頑強的毅力與病魔抗爭。他堅持從醫院回到學院,為海軍基層政工干部培訓班國防生學員上完了他本學期的最后兩節課,還躺在病床上完成了對3名研究生的學期教學和畢業論文寫作輔導任務。方永剛真學、真信、真情宣傳、真誠實踐黨的創新理論,用生命的激情詮釋了一名軍校教員的敬業奉獻精神和高尚師德師風。

榜樣的力量先進事跡【篇4】

張桂梅,一位63歲的老人,頭發稀疏,不施粉黛,她的臉上刻盡了滄桑與疲憊,但是她的堅定卻散發著無窮的力量!

她,為了讓失學的女孩子重返課堂,幾近乞討的籌集資金,創辦女子中學,只是為了改變“低素質母親,低素質孩子”的惡性循環,讓1600余名貧困山區女學生圓夢大學。

她,為了給貧困的孩子交學費,毅然拿出自己僅有的200元生活費,甚至把妹妹寄給自己的路費悉數拿出。

她,為了挽救迷戀網絡的男孩,把行李搬到學生宿舍,與學生同吃同住,言傳身教,用實際行動感染學生,培養良好學習習慣。

這樣的事例,太多太多了,每一件事都包含著張桂梅老師對教育的執著,對學生的關愛。張老師一生無兒無女,把自己的全部精力和心血全部獻給了教育事業,把全部的愛都獻給了自己的學生,張桂梅老師就像一把利劍斬斷了貧困和愚昧的傳遞,架起了知識和山區女孩的夢想橋梁,張老師的無私奉獻,無悔付出,辛勤耕耘,愛生如子不正是人民教師潛心育人的敬業精神和立德樹人使命擔當的具體體現嗎?這才是真正的偉大,這就是教育的力量。

一遍一遍看著張老師的報道,不僅潸然淚下,仿佛有一束光射進我的心底,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作為一名青年教師,應當以張桂梅老師為榜樣,爭當新時代“四有”好老師,樹立崇高的職業理想和堅定的職業信念,將立德樹人,教書育人作為自己神圣職責和使命。仰望星空,靜靜思考,這豪言壯語的背后不正是教學生活中平凡的細節匯聚而成嗎?

偉大出自平凡,我應該像張桂梅老師一樣,始終保持熱愛教育的定力,淡泊名利的堅守,上好每一節課,改好每一本作業,輔導好每一個學生,不斷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質,豐富自身的知識底蘊,積淀方法,摸索經驗,在活動中歷練,在實踐中促進專業成長,才能擔負教書育人的大任,才能不辜負踏上教師征程時立下的誓言。我應該向張

桂梅老師一樣,始終保持以德施教的仁愛之心,把每一個學生都當成自己的孩子,贊賞孩子、信任孩子、鼓勵孩子,贊賞每一個孩子的獨特性,贊賞每一個孩子所取得的哪怕是極其微小的進步,贊賞每一個孩子所付出的努力和所表現出來的善意。

紅梅傲骨,大愛無疆,我們應該承襲張桂梅老師的“紅梅”精神,追求至善至美的師德大愛,不改初心,牢記使命,在教育路上奮勇前行!

榜樣的力量先進事跡【篇5】

劉旭,男,漢族,1976年9月生,貴州省貴陽市修文縣大石布依族鄉九年制義務教育學校教師。

鄰居家突發火災,劉旭冒著生命危險奮不顧身沖進火場,與熱心群眾協力救出老人和孩子。他不僅是學生眼里的好老師,妻子眼里的好丈夫,父母眼中的好兒子,街坊眼里的好心人,更是見義勇為的“英雄教師”。

20__年夏天的一個下午,劉旭下班回家,看到鄰居王某家二樓有濃煙冒出,窗戶玻璃被高溫炙烤而炸裂崩飛。“起火了!”劉旭一邊朝著鄰居家飛奔,一邊向周圍鄰居大聲呼救。

樓道間彌漫著滾滾濃煙,王某的兩個孫子和80歲的老母親被困在二樓家中。劉旭是第一次親歷火災,即便如此,不顧兇猛火勢和刺鼻濃煙,劉旭毅然俯身奔向二樓。金屬門把手已燙得無法觸碰,劉旭不得不破門而入,在火勢兇猛、濃煙彌漫的屋子里摸索尋找兩個孩子。

半分鐘之后,劉旭找到了5歲大的'女孩,此時孩子已經被嗆得說不出話。小女孩意識到被救之后,用手指向弟弟所在的位置。劉旭左手抱著小女孩,右手支撐著在地上匍匐前進,好不容易才找到已經昏迷的小男孩。

此時火勢越來越大,劉旭有一種要窒息的感覺。他暗暗告誡自己:不能倒下,這里還有兩個孩子!他一手摟著一個孩子,踉蹌著走向門外。在孩子們被人接住的瞬間,劉旭才松了一口氣,疲憊地倒在地上。參與救援的幾名群眾沖入火海將王某的老母親救出火場,因為救援及時,兩個孩子和老人都脫離了生命危險。

“我從未覺得自己是英雄,任何一個有良知的人,遇到這種情況都會挺身而出。”事后,劉旭主動將獲得的1萬元獎金捐給了受災家庭。

榜樣的力量先進事跡【篇6】

蔣敏,女,29歲,羌族,中共黨員,四川省彭州市公安局光明路派出所教導員。

汶川特大地震發生后,蔣敏強忍家園被毀、母親和女兒等10名親人遇難的巨大悲痛,頑強堅守在抗震救災第一線,把對親人的愛奉獻給災區群眾,成為抗震救災的一面精神旗幟。走上新的崗位后,她把抗震救災精神轉化為工作動力,深入扎實干好本職工作,傾力投身災區重建,彰顯了一位新時期女警的英雄本色。

汶川特大地震發生時,蔣敏系四川省彭州市公安局政工監督室民警。當得知外婆、奶奶、母親和兩歲的女兒等10位家人在北川老家全部遇難的噩耗時,蔣敏抹去淚水,強忍巨大的悲痛,毅然堅守在工作崗位,全力奮戰在抗震救災第一線。她夜以繼日參與搶救受傷群眾,安置災民生活。因悲傷過度和體力透支,蔣敏極度虛弱,多次昏倒在搶險救援現場,她說得最多的一句話是:“感謝所有關心我、關心災區的人,現在母親、女兒已經不在了,我應該在自己的崗位上幫助最需要幫助的人。”

抗震救災告一段落后,組織上任命蔣敏為彭州市公安局光明路派出所教導員。面對新的角色和工作任務,蔣敏立足本職,虛心學習,表現出謙虛謹慎的作風和良好的敬業精神。身為女教導員,她在生活上從不搞特殊,工作上總是率先垂范,堅持參加夜里輪流值班,執勤一絲不茍。她一手抓從嚴治警,一手抓從優待警,既健全了干警隊伍建設制度,又切實解決了干警實際困難,進一步增強了隊伍的凝聚力和戰斗力。

蔣敏說:“人民的警察,就要始終牽掛著災區人民的冷暖。”20__年春節前夕,她帶著過冬物資到彭州市重災區磁峰鎮板房區看望群眾,看到一些孩子上學困難,她與3個殘缺家庭結成長期幫扶對子。當發現板房中的群眾夏日備受蚊蟲襲擾,她立即拿出工資購買了滅蚊藥具送給群眾。

蔣敏先后被授予全國抗震救災模范、全國公安系統一級英雄模范、全國三八紅旗手、抗震救災優秀紀檢監察干部等榮譽稱號。

榜樣的力量先進事跡【篇7】

劉明靜,女,漢族,1975年10月生,重慶市銅梁區少云鎮關濺小學教師。

鄉村教師劉明靜,為兌現一句“安全護送孩子渡江”的承諾,克服重重困難,每天義務護送學生安全乘船過江。她用13年的默默堅守,詮釋了一諾千金的含義和分量。

關濺小學是邱少云烈士故鄉的一所鄉村小學,部分學生來自瓊江對岸的偏遠村子。這些孩子大多是留守兒童。由于距離學校太遠,如果完全步行,繞行通過上游的一座大橋,需要近3個小時,于是乘船過江便成了孩子們上學的捷徑,但乘船上下學的安全問題成了大家最擔憂的事情。20__年,擔任關濺小學一年級班主任的劉明靜聽說班上的一名學生在船上打鬧,差點掉進江里。后來,劉明靜了解到這名學生的母親去世、父親靠打零工維生,幼小的她不得不每天獨自乘船過江上下學。當時,劉明靜便對孩子父親許下承諾:“孩子交給我來照顧,請放心,我會保護她的安全。”

劉明靜決定把家從銅梁城里搬到少云鎮上,方便去瓊江對岸接孩子們上學。她在少云鎮租了一間房,把自己年幼的孩子交給老人照顧,開始日復一日義務護送學生渡江。從護送自己班上兩三名學生,到護送全校的20余名學生渡江,一干就是13年。每天早上5點半她就早早起床,坐船到對岸碼頭等待孩子們到齊,再一起乘船過江到校。下午放學,她又護送孩子們過江回家,全部安全下船后才放心離開。13年來,劉明靜牢記當初那句承諾:“只要坐船過江的學生,我都會一視同仁看管好。”

在劉明靜的影響下,關濺小學的老師們自發組建了“渡娘”少云志愿服務小分隊,在奔流不息的瓊江上護送孩子們。13年來,關濺小學沒有一名學生因乘船發生意外。因為“渡娘”,邱少云故里這方英雄的土地增添了一份別樣的溫情和暖意。

榜樣的力量先進事跡【篇8】

廷·巴特爾,男,蒙古族,1955年6月生,中共黨員,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阿巴嘎旗洪格爾高勒鎮薩如拉圖雅嘎查(村)黨支部原書記。

他是新中國開國少將廷懋之子,響應黨和國家號召,離開“將軍家庭”,插隊到錫林郭勒盟薩如拉圖雅嘎查成為一名普通牧民,一干就是40多年。他探索“蹄腿理論”,引導牧民“減羊增牛”,帶頭開展“圍欄輪牧”,改變牧民“靠天養畜”的習慣,并通過種植沙柳、楊柴、榆樹等,改善了草原生態。他帶領牧民探索產業脫貧之路,組織牧民成立嘎查股份制公司,發展奶制品、風干肉加工和旅游產業,嘎查牧民人均收入從1983年的200元增加到2018年的24460元,公司解散后,他把獲得的251萬元收益分給38戶牧民。他在農牧民培訓基地當“講師”,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牧民宣講黨的惠牧政策、生態保護、科學養畜和理財知識,把自己幾十年鉆研摸索出來的經驗毫無保留地傳授給牧民。

曾榮獲“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勞動模范”、“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個人”、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新中國成立70周年“最美奮斗者”等稱號。“七一勛章”獲得者。

榜樣的力量先進事跡【篇9】

魏德友,男,1940年11月生,中共黨員,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九師161團1連退休職工。

他始終秉持“我為祖國守邊防”的堅定信念,57年如一日扎根邊防一線。他響應黨中央號召,從軍區轉業來到新疆塔城地區薩爾布拉克草原戍邊衛國。期間,他帶頭參加“鐵牛隊”行動,與鄰國軍隊對峙三天三夜;他主動請纓擔任“牛群組”組長,迎著外軍、頂著風險巡邊護邊;他還把自己的妻子從山東接到連隊,住進半地窩子里,把家安在邊境線上。兵團駐地調整后,他仍然堅守薩爾布拉克草原巡邊護邊,無論嚴冬酷暑,每天往返于邊境線區域,防止不法分子趁機越境、圖謀不軌。50多年來,他巡邊護邊20多萬公里,相當于繞地球赤道5圈,磨破了80多雙鞋子,堵截臨界牲畜數萬只,勸返和制止臨界人員千余人次,多次在極端惡劣天氣下與死神擦肩而過,他負責的管控區內未發生過一起涉外事件。他被譽為邊境線上的“活界碑”,他的家被稱為“不換防的夫妻哨所”。

曾榮獲“時代楷模”、“全國道德模范”、“全國模范退役軍人”、新中國成立70周年“最美奮斗者”等稱號。“七一勛章”獲得者。

榜樣的力量先進事跡【篇10】

孫金娣,女,1963年6月生,中共黨員,江蘇省南京市棲霞區仙林街道黨工委書記、仙林農牧場黨委書記,仙林大學城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二級巡視員。

她從抓黨建責任制入手,團結帶領黨員干部開創仙林網格化黨建模式,優化黨組織設置,推動黨的組織和工作全覆蓋。她把全部心思和精力用到工作上,在推行“網格化”黨建工作中,每天常態化巡查網格,網格事務隨叫隨到。在她的帶領下,街道干部個個成為“多面手”,人人都能獨當一面。她傾盡全力為群眾辦實事解難事做好事,持續推動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帶領干部群眾開展地下室整治和水環境整治,建立“一戶一檔”居民檔案,發動組建志愿服務隊,讓群眾全天候看得到黨員,有困難第一時間找得到干部,把一個情況錯綜復雜的“矛盾窩子”轉變成為連續11年進京赴省去市到區上訪“四個零”的和諧樣板,被譽為“新時代城市版的‘楓橋經驗’”。在她的帶領下,南京市仙林街道黨工委先后榮獲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全國文明單位等19項國家級榮譽。

曾榮獲“抗擊新冠疫情全國三八紅旗手”稱號。2021年榮獲“全國優秀黨務工作者”稱號。

榜樣的力量先進事跡【篇11】

陳定昌,男,1937年1月生,中共黨員,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科技委原高級顧問,中國科學院原院士,2020年9月逝世。

他是“為國鑄盾”的功勛,國家重大專項總師,國家863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我國武器系統總體、防空反導及制導雷達技術專家,我國精準制導領域主要奠基人和開拓者、防空體系研究和三代防空裝備的.實踐者、拓新者和謀劃者,帶領團隊先后突破第一代防空導彈面臨的U2飛機干擾難題,完成第二代防空導彈制導系統和系統總體設計,攻克第三代防空導彈關鍵技術,主導我國反導體系能力建設,領導完成重大試驗,為形成新時代制衡強敵的戰略威懾能力做出歷史性貢獻,迫使美國改變國防戰略,被業內譽為“新時代的兩彈一星”。他堅守初心使命,常常一年200多天守在戈壁試驗場,77歲高齡時仍親自擔任總師,主持完成重大反導試驗,一直奮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傾心為國家培養人才,先后培養包括20余名國家重點型號總師、副總師以及一大批骨干,牽引和帶動30余家單位相關專業的發展,有力支撐了我國現代化武器裝備建設。

3次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獲“某工程重大貢獻獎”和全國五一勞動獎章。2021年被追授“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稱號。

榜樣的力量先進事跡【篇12】

黃大發,男,1935年11月生,中共黨員,貴州省遵義市播州區平正仡佬族鄉原草王壩村黨支部書記。

他一心為民、埋頭苦干、百折不撓。為解決草王壩村山高石多、缺水嚴重的問題,他帶領村民歷時36年,靠著鋤頭、鋼釬和鐵錘,建成一條跨3座大山、大小9個懸崖,主渠長7200米、支渠長2200米的“生命渠”,兌現了“水過不去、拿命來鋪”的錚錚誓言,為改善山區群眾用水條件、實現脫貧致富作出巨大貢獻,被譽為“當代愚公”。他堅守初心使命,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無論是在村干部任上,還是離任后,他心里始終裝著群眾,千方百計帶領村民發展生產。村里缺什么,他就帶頭干什么;群眾期盼什么,他就謀劃推動什么。村里通水后,他又先后組織了通電工程、通路工程,徹底改變了村民用電和出行問題。他說:這是我作為一名共產黨員的使命。在黃大發精神的感召下,近年來,村“兩委”班子帶領村民發展中藥材,種有機稻米、有機高粱,發展精品水果產業,養殖肉牛、生態豬、蜜蜂等,群眾的生活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2019年底,該村順利脫貧出列,全村建檔立卡人口全部脫貧。

曾榮獲“全國勞動模范”、“時代楷模”等稱號。“七一勛章”獲得者。

榜樣的力量先進事跡【篇13】

張桂梅,女,滿族,1957年6月生,中共黨員,云南省麗江華坪女子高級中學黨支部書記、校長,華坪縣兒童福利院(華坪兒童之家)院長。

她堅守貧困地區教育一線40余年,全身心投入教育扶貧工作,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業。為阻斷貧困代際傳遞,她從2002年起四處奔走,克服重重困難,于2008年8月創辦全國第一所全免費女子高中,先后幫助約2000名貧困山區女孩考上大學、走出大山,該中學在她的帶領下,連續11年高考綜合上線率保持100%。她堅持以黨建引領教育,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和黨支部戰斗堡壘作用,堅持黨員一律佩戴黨徽上課,每周開展“重溫一次入黨誓詞、合唱一支革命歌曲、觀看一部紅色電影、組織一次理論學習”活動。她拖著病體忘我工作,在1997年查出患有子宮肌瘤后,仍然堅守講臺,持續13年家訪,行程11萬余公里。自2001年起,她還兼任華坪縣兒童福利院院長,當177名孤兒的“媽媽”。多年來,她將自己的工資、獎金和社會各界捐款100多萬元全部投入熱愛的教育事業。

曾榮獲“全國三八紅旗手標兵”、“全國優秀教師”、“全國教書育人楷模”、“時代楷模”、“全國脫貧攻堅楷模”、“全國道德模范”等稱號和全國五一勞動獎章。“七一勛章”獲得者。

榜樣的力量先進事跡【篇14】

祁發寶,男,1978年3月生,中共黨員,中國人民解放軍69316部隊部隊長。

他秉承軍人熱愛祖國、扎根邊防的初心,軍校畢業后主動申請到條件艱苦的阿里地區工作,在平均海拔4500余米、高寒缺氧風力強的惡劣環境中,一干就是二十多年,執行任務時40余次遭遇暴風雪和泥石流,13次與死神擦肩而過,但衛國戍邊的決心始終不移。他真情帶兵育人,把戰士當家人,他所在的團堅持“對峙時干部站前頭、戰士站后頭,吃飯時戰士不打滿、干部不端碗,野營時戰士睡里頭,干部睡風口”的不成文規定,戰士們都說“部隊長就像自己的兄長一樣”。他御敵守邊、英勇無畏,2020年6月15日晚,在加勒萬河谷與越線外軍交涉時,他寸步不退、拼死搏斗,堅決維護國家領土主權,終因寡不敵眾陷入包圍,被外軍殘暴攻擊致重傷昏迷,踐行了“縱使前進一步死,絕不后退半步生”的錚錚誓言。

曾先后榮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5次,曾榮獲新疆軍區“百名優秀基層主官”、西部戰區“邊防管控先進個人”等稱號和“中國五四青年獎章”,2020年被中央軍委授予“衛國戍邊英雄團長”稱號。2021年榮獲“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稱號。

榜樣的力量先進事跡【篇15】

海南省三沙市七連嶼黨工委自2014年7月成立以來,堅定扛起“維權、保護、開發”使命,牢牢扎根南海深處,團結帶領島上群眾開拓墾荒、興建家園,推動七連嶼成為生態環境優美、人民安居樂業的南海璀璨明珠。

迎難而上拓荒土。三沙市七連嶼工委成立之初,工委的4名黨員干部踏上七連嶼,搭起簡易臨時板房,克服島上高溫、高濕、高鹽、高輻射、多臺風的艱苦環境,開始拓荒征程,每年人均駐島辦公200天以上。島上沒有機械設備,七連嶼工委一班人放下“筆桿子”、拿起“鐵鍬子”,與漁民們一起靠人力清理了島上堆積幾十年的海漂垃圾和成山的螺殼。炎熱的天氣加上缺水的條件,使得島礁上鮮有樹木,工委黨員干部們購置植樹材料,用漁船載著小樹苗一株株運送到各島嶼,幾年來累計種植各類苗木共計33萬余株,在島上留下片片綠蔭。

樹牢黨旗保民生。島上不通電,沒有海水淡化設備,物資運送困難,漁民多年來過的是“黑燈瞎火、看天吃水”的日子。黨工委一班人來回奔走,經過不懈努力,終于在2015年初將發電機和海水淡化設備運上島礁,并采取租賃漁船接送、島礁上開墾種菜等措施,解決島礁漁民人員物資運輸和吃菜等實際問題。黨工委歷經4年為漁民建設了73套定居點保障房,改善漁民居住條件。為豐富漁民精神文化生活,黨工委在島礁成立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組建以黨員為先鋒的理論政策宣講隊、文化體育服務隊等四只志愿服務隊,開展解讀政策、組織文體活動、維修家電、打掃島礁等工作,讓漁民感受到家的溫暖。

強化管理護家園。黨工委以黨建引領率先實行“島長制”,設立島長及分島長,落實生態環保責任。結合島礁特色,工委舉行“愛島日”活動,設立海龜保護中心,黨員帶頭在漁民中組建“島礁巡護員”隊伍,定期對各個島礁進行巡視以及清理。在工委一班人的帶領下,七連嶼生態環境得到徹底改觀,海龜上岸產卵由2014年的52窩到2021年的近900窩,每年有近10萬只海鳥飛來,曾經不毛之地的西沙洲告別了“海鳥不登島”的歷史,七連嶼已變成綠樹成蔭、海水清澈見底、海龜海鳥繁洐生息、漁民居有定所、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麗島礁。

曾榮獲“全國文明單位”、“人民滿意的公務員集體”稱號。2021年榮獲“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

149918 主站蜘蛛池模板: 金太狼的幸福生活剧情介绍| 五年级上册口算题| 河西走廊纪录片观后感| ab变频器中文说明书| 影楼ps后期修片的软件| 科洛弗| stevenson| 德鲁| 白上关花电影在线观看免费| 二年级合并综合算式题| 陈瑞的情债| 孽子 电影| 法格| 安多卫视直播在线观看| 连城诀1-40集全集免费| 浪人电影在线观看完整版免费| 《牵牛花》阅读答案| 混沌行走| 新疆地图旅游图| 电影白上之黑| 天元突破| 美国伦理三颗熟樱桃| 四个月宝宝几斤才达标| 电影名字《女孩闺房》| 王尧个人简历| 春江花月夜理解性默写及答案| 何昊阳| 宇宙大战| 大头儿子电影| 挠脚心 | vk| 杰奎琳肯尼迪| 感恩节电影恐怖片| 2024生物中考真题试卷| 袁波| 秀人网美女屋| 浙江卫视全天节目表| 抗日名将卫立煌 电影| 今日航班一览表| 孔丽娜个人资料简介| 吸痰护理ppt课件| 在线高清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