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3第五章重要知識點總結(2)
13、農田生態系統:(了解)
⑴、特點:
①、動植物種類少,群落結構單一。 ②、農作物是主要生物成員。 ③、人的作用占突出地位。
⑵、生物類群:農作物為主,也有昆蟲、鳥類等。
⑶、生態功能:人類糧食及農副產品的主要來源。
⑷、退化因素:人的作用消失。
14、城市生態系統:(了解)
⑴、特點:
①、人起支配作用,高度開放,調節能力弱。 ②、對周圍生態系統具有高度依賴性。
③、對其他生態系統干擾強烈。
⑵、生物類群:主要是人,生產者微弱。
⑶、結構:自然系統、經濟系統、社會系統。
⑷、保護:強化生態規劃,改進生產工藝和管理體制,大力綠化。
第五章 生態系統及其穩定性 第二節 生態系統的的能量流動
一、應該牢記的知識點
1、什么是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
指生態系統中能量的輸入、傳遞、轉化和散失的過程。
2、生態系統能量流動的過程怎樣?
⑴、太陽能進入第一營養級:生產者光合作用將太陽光能固定轉變成有機物中穩定的化學能。
⑵、輸入第一營養級的能量中:
①、一部分:生產者呼吸作用中以熱能形式散失。
②、一部分:用于生產者生命活動,繼續儲存在有機物中。
③、一部分:隨殘枝敗葉被分解者分解
④、一部分:被初級消費者攝取,流入第二營養級。
⑶、能量在第二、三、四營養級中的變化,與第一營養級大致相同。
3、能量流動的特點
⑴、在生態系統中能量是單向流動的。
⑵、能量在流動過程中是逐級遞減的。
⑶、輸入到某一營養級的能量只有10%~20%能夠流到下一營養級。
4、研究能量流動有什么實踐意義?
⑴、可以幫助人們科學規劃、設計人工生態系統,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⑵、可以幫助人們合理地調整生態系統中的能量流動關系,使能量流向對人類最有益的部分。
二、應會知識點
1、流經生態系統的總能量:就是生產者固定的太陽能。
2、生態農業實現了能量的多級利用,大大地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
3、在能量金字塔中,營養級別越高,能量就越少。
第五章 生態系統及其穩定性 第三節 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
一、應該牢記的知識點
1、什么是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
指組成生物體的C、H、O、N、P、S等元素,都不斷進行著從無機環境到生物群落,
又從生物群落到無機環境的循環過程。
2、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的關系
⑴、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是生態系統的主要功能。
⑵、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是同時進行的,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⑶、物質是能量的載體。能量的固定、儲存、轉移和釋放,離不開物質的合成和分解過程。
⑷、能量是物質循環的動力。
二、應會知識點
1、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中的生態系統是指生物圈;
2、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又叫生物地球化學循環。
3、碳循環與溫室效應有關
4、硫循環與酸雨有關。
5、生產者和分解者對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具有重要作用。
6、生產者對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具有重要作用。
7、二氧化碳是生態系統中碳循環的主要形式。
第五章 生態系統及其穩定性 第四節 生態系統的信息傳遞
一、應該牢記的知識點
1、生態系統中有哪些種類的信息?
⑴、物理信息:指生態系統中的聲、光、溫度、濕度、磁力等通過物理過程傳遞的信息。
信息來源:無機環境、生物。
⑵、化學信息:生物在生命活動過程中產生的生物堿、有機酸、性外激素等,可以傳遞信息的代謝物。
信息來源:生物
⑶、行為信息:指動物的可以體現為行為信息的行為特征。
信息來源:動物
2、什么是信息素?
指昆蟲、魚類以及哺乳動物等生物體中存在的能傳遞信息的化學物質。
3、信息傳遞在生態系統中有什么作用?
⑴、生命活動的正常進行,離不開信息的作用;
⑵、生物種群的繁衍,離不開信息的傳遞;
⑶、生物中間關系的調節,生態系統穩定性的維持離不開信息的交流。
二、應會知識點
1、信息傳遞在農業生產中有哪些應用?
⑴、提高農產品或畜產品的產量;
⑵、對有害動物進行控制;
第五章 生態系統及其穩定性 第五節 生態系統的穩態
一、應該牢記的知識點
1. 什么是生態系統的穩定性?
生態系統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復自身結構和功能相對穩定的能力,叫做生態系統的穩定性。
2.生態系統之所以能維持相對穩定,是由于生態系統具有自我調節能力。
3.負反饋調節在生態系統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態系統自我調節能力的基礎。
4.什么叫抵抗力穩定性?
生態系統抵抗外界干擾并使自身的結構與功能保持原狀的能力。
5.什么叫恢復力穩定性?
生態系統在受到外界干擾因素的破壞后恢復到原狀的能力。
二、應會知識點
1.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不是無限的。當外界干擾因素的強度超過一定限度時,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會迅速喪失。這樣,生態系統就到了難以恢復的程度。
2.提高生態系統的穩定性,一方面要控制對生態系統干擾的程度,對生態系統的利用應該適度,不應超過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另一方面,對人類利用強度較大的生態系統,應實施相應的物質、能量投入,保證生態系統內部結構與功能的協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