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必修3第二章知識點總結(2)
⑷、胸腺:
所分泌激素:幾十種胸腺素。
⑸、胰島:分布在胰腺組織中,主要由A、B兩種細胞構成。
所分泌激素:①、胰島A細胞:主要分泌胰高血糖素 ②、胰島B細胞:主要分泌胰島素
⑹、腎上腺:
所分泌激素:腎上腺分為皮質和髓質兩部分。 腎上腺皮質分泌糖皮質激素,鹽皮質激素和性激素。腎上腺髓質分泌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
⑺、性腺:包括卵巢(女性)、睪丸(男性)
所分泌激素:性激素(卵巢分泌雌激素和孕激素,睪丸分泌雄性激素。)
4、血糖:即血液中的葡萄糖。是組織細胞新陳代謝的主要能源物質。
5、反饋調節:是指在一個系統中,系統本身的工作效果,反過來又作為信息調節該系統的工作。
6、甲狀腺激素分泌的分級調節( P-28圖2-11)
7、激素調節的特點
⑴、微量和高效 ⑵、通過體液運輸 ⑶、作用于靶器官、靶細胞
8、靶器官、靶細胞(P—29圖2—13)
⑴、靶器官:能被特定激素作用的器官。 ⑵、靶細胞:能被特定激素作用的細胞。
二、應會知識點
1、內分泌腺結構特點:沒有導管,分泌物是激素,直接進入腺體內毛細血管。
2、下丘腦激素功能
⑴、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TRH):作用于垂體,促進垂體合成分泌促甲狀腺激素
⑵、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GnRH):作用于垂體,促進垂體合成分泌促性腺激素
⑶、促腎上腺皮質激素釋放激素(CRH):作用于垂體,促進垂體合成分泌腎上腺皮質激素
⑷、生長激素釋放激素(CRH):作用于垂體,促進垂體合成分泌生長激素
⑸、抗利尿激素(ADH):下丘腦神經細胞合成,垂體釋放,作用于腎小管、集合管,促進
其對水分重吸收。
3、垂體激素功能:
⑴、生長激素(GH):促進機體生長
⑵、促甲狀腺素(TSH):促進甲狀腺激素合成及釋放
⑶、促腎上腺皮質激素(ACTH):促進腎上腺皮質激素合成及釋放
⑷、抗利尿激素(ADH):下丘腦神經細胞合成,作用于腎小管、集合管,促進其對水分重吸收。
⑸、催乳素(PRL):刺激乳房發育及泌乳。
⑹、生長激素釋放激素(CRH)分泌異常:
①、成年前分泌不足:人患侏儒癥 ②、成年前分泌過多:人患巨人癥
③、成年后分泌過多:人患肢端肥大癥
4、甲狀腺激素功能:
⑴、促進生長發育(作用最明顯是在嬰兒時期)
⑵、促進新陳代謝:產熱效應,提高組織的耗氧量,增加產熱。
⑶、正常劑量時甲狀腺激素主要是促進蛋白質合成;大劑量時促進糖的吸收和肝糖元的分解,升高
血糖,促進脂肪酸氧化,促進蛋白質的分解。
⑷、神經系統的興奮性,使心肌收縮力增強,心率加快。
⑸、甲狀腺激素分泌異常:(由碘缺乏或甲狀腺結構病變引起)
①、嬰幼兒時期缺乏:發育不良,尤其腦發育有缺陷,人患呆小癥。
②、成年后缺乏:人表現為食欲不振,體態臃腫,代謝緩慢,智力衰退,反應遲鈍等。
③、成年后過多:表現為食欲旺盛,代謝旺盛,體溫偏高,身體消瘦;反應敏捷,性格暴躁等
甲亢癥狀。
④、若飲食缺碘,則可能同時發生甲狀腺增生腫大的地方性甲狀腺腫大——地甲癥。
5、胸腺素功能:與免疫有關。
培育T淋巴細胞:骨髓的淋巴干細胞通過血液進入胸腺中分化發育成T淋巴細胞。
6、胰島激素功能:
⑴、胰高血糖素:抑制肝糖原的合成和葡萄糖的氧化分解以及葡萄糖向脂肪、氨基酸等非糖物質的轉化。
促進肝糖原水解成葡萄糖,促進脂肪、氨基酸等非糖物質轉化成葡萄糖。
⑵、胰島素:抑制肝糖原水解成葡萄糖,促進脂肪、氨基酸等非糖物質轉化成葡萄糖。
促進肝糖原合成和葡萄糖氧化分解以及葡萄糖向脂肪、氨基酸等非糖物質的轉化。
⑶、胰島素分泌異常:胰島素分泌不足,機體糖代謝障礙,細胞吸收和利用葡萄糖困難,出現高血糖,
進而發生糖尿。胰島素嚴重不足,機體患糖尿病。
7、腎上腺激素功能:
⑴、腎上腺雄激素:能幫助人的身體快速生長,使肌肉發達,皮膚下面積存脂肪,對體毛的長出和聲音
的改變都有一定的作用,這種激素男孩女孩都有,但對女孩來說更重要。
⑵、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
①、作用于中樞神經系統,提高其興奮性,使機體處于警覺狀態,反應靈敏;
②、呼吸加強加快,肺通氣量增加;
③、心跳加快,心縮力增強,心輸出量增加。血壓升高,血液循環加快,內臟血管收縮,骨骼肌血管
舒張同時血流量增多,全身血液重新分配,以利于應急時重要器官得到更多的血液供應;
④、肝糖原分解增加,血糖升高,脂肪分解加強,血中游離脂肪酸增多,葡萄糖與脂肪酸氧化過程增
強,以適應在應急情況下對能量的需要。
8、性激素的功能:
⑴、促進性器官發育,維持其成熟狀態。
睪丸里產生的雄性激素:可促進男子主性器官和副性器官發育、成熟,并維持其成熟狀態。
卵巢里產生的雌激素:可刺激和促進子宮、輸卵管、陰道、外陰等生殖器官的發育、成熟,
并維持其成熟狀態。
卵巢里產生的孕激素:與雌激素配合,兩者協同完成女子的月經和生殖生理過程。
⑵、促進第二性征出現
9、血糖濃度,健康人為80—120mg/dL(或0.8—1.2g/L)
10、糖代謝:
⑴、血糖來源:食物:主要來源(主要由小腸消化吸收);轉化:肝糖原水解、細胞糖異生。
⑵、血糖去路:
①、呼吸作用:氧化分解供能。 ②、轉化儲存:肝臟、骨骼肌細胞內轉化成糖原。
③、轉化儲存:大量轉化為脂肪,儲存在皮下等處。
⑶、生理功能:
①、血糖過低:頭昏、心慌、四肢無力、嚴重時會導致死亡。 ②、血糖過高:形成糖尿。
11、腎臟在血糖代謝中的作用:
⑴、腎 小 管:通過主動運輸的方式以重吸收作用完成對原尿中的糖的回收(能力是有限的)。
⑵、腎上腺素:腎上腺髓質部分分泌,能促進肝糖原水解,使血糖含量升高。
12、高血糖:指空腹時血糖含量超過130mg/dL
13、糖 尿:血糖含量超過160—180mg/dL時,尿中有糖出現的現象。
14、病 因:胰島B細胞受損,胰島素不足,糖進入細胞出現障礙,糖氧化利用發生障礙,糖異生增多,
導致高血糖,能量供應不足,饑餓而多食,血糖升高,導致糖尿。
15、三多一少:多尿、多飲、多食,增重少。
16、尿糖測定:
⑴、試劑:班氏糖定性試劑。或斐林試劑
⑵、方法:班氏試劑 1ml + 0.1ml 尿液,混勻,水浴加熱至沸騰 2分鐘。
⑶、現象:出現磚紅色沉淀(證明尿中有糖)
17、糖尿病的防治:
⑴、目前尚無根治之法。一般為緩解或控制,如:口服降糖藥或者注射胰島素。
⑵、患者飲食:
不吃:糖、蜂蜜、巧克力、香蕉、糕點。
少吃:馬鈴薯、藕、芋頭等高糖食物及肥肉、油炸食品等高脂肪食物。
多吃:粗糧、蔬菜等膳食纖維多的食物。
第二章 動物和人體生命活動的調節 第三節 神經調節與體液調節的關系
一、應該牢記的知識點
1、神經調節和體液調節的比較
比較項目 神經調節 體液調節
作用途徑 反射弧 體液運送
反應速度 迅速 較緩慢
作用范圍 準確、比較局限 較廣泛
作用時間 短暫 比較長
2、體溫調節(P-32) 要看書
3、水鹽平衡調節(P-32) 要看書
二、應會知識點
1、人體內水的來源:
飲水:成人 1300ml / 24h
食物:成人 900ml / 24h 人體內水的主要來源。
代謝:成人 300ml / 24h
2、人體內水的排出途徑:
腎臟:以尿的形式排出,是人體排出水的主要途徑。
皮膚:以表層蒸發水汽形式(指無明顯出汗情況下)。
肺 :以呼出水汽形式。大腸:食物、消化液中未被吸收的水。
3、關于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
⑴、抗利尿激素(升壓素):
①、化學本質:肽
②、下丘腦分泌神經元分泌到垂體后葉神經元細胞,由垂體后葉神經細胞末梢釋放到血液中。
③、生理作用:調節水鹽代謝,能促進腎小管、集合管對水的重吸收。
⑵、醛固酮:
①、化學本質:鹽皮質類固醇。
②、分泌器官:腎上腺皮質。
③、生理作用:促進腎小管、集合管吸Na+,排K+
4、Na+ 平衡:
來源:主要是食鹽。
吸收:幾乎全部由小腸吸收。
排出:主要經腎臟隨尿排出,少數隨汗液和糞便排出。
特點:排出量幾乎與攝入量相等。
5、K+平衡:
來源:食物(莖桿類:如芹菜);
吸收:消化道(可以吸收絕大部分)(未吸收部分隨糞便排出)
排出:主要經腎臟隨尿排出。
特點: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也排。
6、無機鹽的生理作用:
⑴、K+:在血液、組織液、細胞內液中含量相對穩定,血鉀(血清中的K+)含量可以作為臨床診斷指標。
⑵、K+:在維持細胞內液滲透壓具有決定性作用;維持心肌舒張,保持心肌興奮性;維持正常心率。
(血鉀過低,心肌自動節律性異常,心率失常。)
⑶、Na+:維持細胞外滲透壓及正常血壓、心率。
大量缺Na+時,細胞外液滲透壓下降,血壓下降,心率加快,四肢發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