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生物醫藥發展趨勢
我國生物醫藥產業具有較好的發展基礎。除此之外,你還想了解更多關于2016生物醫藥發展趨勢的知識嗎?以下是學習啦小編要與大家分享的:2016生物醫藥發展趨勢,供大家參考!
2016生物醫藥發展趨勢相關知識一
生物制藥是指運用微生物學、生物學、醫學、生物化學等的研究成果,從生物體、生物組織、細胞、體液等,綜合利用微生物學、化學、生物化學、生物技術、藥學等科學的原理和方法制造的一類用于預防、治療和診斷的制品。
據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2016年版中國生物制藥市場現狀調研與發展前景趨勢分析報告顯示,我國生物制藥行業面臨良好發展環境。首先,政策對行業發展形成有利支撐。醫藥行業本身是一個易受政策影響的行業,積極的政策環境能夠加速行業的發展,我國各級政府對生物制藥行業發展的扶持力度逐漸加大。其次,醫療衛生水平提高有利于生物制藥行業發展。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以及醫療衛生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有能力支付價格相對較高的生物藥品。
在市場需求旺盛和政策大力扶持等利好因素的推動下,我國生物制藥行業產銷規模均保持較快增長。2012年全年,生物藥品制造業實現工業銷售收入1775.43億元,同比增長19.42%;2013年,我國生物藥品制造業需求穩定增長,實現銷售收入2381.36億元。2014年我國生物藥品制造業實現銷售收入2749.77億元。
2010-2014年生物藥品制造業銷售收入(億元)
2012年12月,國務院出臺《生物產業發展規劃》。規劃指出,在2013-2015年,生物醫藥產業產值年均增速達到20%以上,推動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藥投放市場,形成一批年產值超百億元的企業,提高生物醫藥產業集中度和在國際市場中的份額。
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國生物制藥行業整體技術水平有了顯著提高,國內企業能夠生產幾乎所有的成熟生物制藥,我國在生物制藥研發上已經具備較強的基礎。另外,中國生物制藥產業的快速發展還受國內外多種因素的助推,如政府的支持、國內外風險投資的增長、大量跨國生物制藥公司進入中國,這些都為中國生物制藥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強大動力。“十二五”期間,我國將通過發展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生物制藥,完成醫藥行業的產業升級和占領生物制藥制高點。
《2016年版中國生物制藥市場現狀調研與發展前景趨勢分析報告》針對當前生物制藥行業發展面臨的機遇與威脅,提出生物制藥行業發展投資及戰略建議。
《2016年版中國生物制藥市場現狀調研與發展前景趨勢分析報告》以嚴謹的內容、翔實的分析、權威的數據、直觀的圖表等,幫助生物制藥行業企業準確把握行業發展動向、正確制定企業競爭戰略和投資策略。
《2016年版中國生物制藥市場現狀調研與發展前景趨勢分析報告》是生物制藥業內企業、相關投資公司及政府部門準確把握生物制藥行業發展趨勢,洞悉生物制藥行業競爭格局、規避經營和投資風險、制定正確競爭和投資戰略決策的重要決策依據之一,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2016生物醫藥發展趨勢相關知識二
目前,生物醫藥研發外包服務業務已由最初的藥物發現、臨床前研究、藥物基因組學、藥物安全性評價等有限服務發展到幾十項內容,甚至包括數據管理與分析、信息學、政策法規咨詢、產品注冊、生產和包裝、推廣、市場、產品發布和銷售支持以及各類相關的商業咨詢等諸多領域,而且每年都有新的服務內容增加。生物醫藥領域研發外包服務的范圍已大幅拓寬。
2006年,全球CRO市場規模為196億美元,2013年達到552億美元,年均復合增長率達16.42%。以15%的增長率估計,2015年全球CRO市場將達到700億美元,其中臨床前研究約占59%,臨床前試驗占41%。
據中國市場調研網發布的2016-2022年中國生物醫藥外包市場深度調查研究與發展前景分析報告顯示,為降低藥物研發成本、占領市場,近年來發達國家跨國公司加快了將生物醫藥研究轉移到印度、中國、巴西等發展中國家的速度。1996年,美國國際研發外包服務企業MDS Pharma Service在我國投資設立了國內第一家真正意義上的合同研究公司,從事新藥的臨床試驗業務。隨后美國昆泰、科文斯等陸續在中國設立分支機構。
《2016-2022年中國生物醫藥外包市場深度調查研究與發展前景分析報告》對生物醫藥外包行業相關因素進行具體調查、研究、分析,洞察生物醫藥外包行業今后的發展方向、生物醫藥外包行業競爭格局的演變趨勢以及生物醫藥外包技術標準、生物醫藥外包市場規模、生物醫藥外包行業潛在問題與生物醫藥外包行業發展的癥結所在,評估生物醫藥外包行業投資價值、生物醫藥外包效果效益程度,提出建設性意見建議,為生物醫藥外包行業投資決策者和生物醫藥外包企業經營者提供參考依據。
2016生物醫藥發展趨勢相關知識三
我國生物醫藥產業具有較好的發展基礎。我國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總體上在發展中國家居領先地位,許多生物新產品、新行業快速發展,同時我國也是世界上生物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之一,從事生物技術研究的人才具有廣泛的國內外基礎。
中國各地區開始發展生物醫藥產業的基礎和時間不同,因而產業分布具有鮮明的特征,當前已經初步形成以長三角、環渤海為核心,珠三角、東北等中東部地區快速發展的產業空間格局。在戰略目標方面,未來幾年加快推進生物醫藥成熟技術的產業化,力爭年均增長25%左右,與發達國家差距拉大的局面得到扭轉。2025年全球生物產業進入成熟階段,我國生物醫藥產業后來居上,并占有重要地位。生物醫藥技術躍居世界先進水平,生物核心、關鍵技術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形成一批具有國際領先創新能力的跨國生物醫藥企業,我國成為世界藥物醫藥的大國和生物醫藥的強國。
生物醫藥高投入、高風險、高回報、研發周期長的發展特點,促使產業發展必須實現三大集聚:向園區集聚、向經濟發達地區集聚、向專業智力密集區集聚。 “十二五”期間,我國生物醫藥產業區域發展三大集聚趨勢將有進一步強化,尤其是研發和臨床環節仍將進一步集聚于北京、上海等東部沿海地區科研院所集中和創新能力較強的省市。
生物醫藥行業每年的簽發量每年的簽發量都在5000個以上,僅僅2015年9月-10月15日,國家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就批簽發了700種各類藥品,其中9月份就有504中。我國生物醫藥產業的市場前景極其廣闊。保守估計,到2020年我國廣義生物醫藥市場規模將達到4萬億元。同時我國生物醫藥產業發展處在重要的戰略機遇期,世界生物醫藥產業尚未形成由少數跨國公司控制的壟斷格局,我國生物醫藥產業的技術、人才和科研基礎在高技術領域中差距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