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雪節氣的含義介紹
每年11月22日或23日,視太陽到達黃經240°時為小雪(Light Snow)。“小雪”是反映天氣現象的節令。小雪節氣雖然叫“小雪”,但和氣象學意義上的小雪卻沒有必然關聯。小雪節氣反應了氣候特征,期間寒潮和冷空氣一般活動比較頻繁,但不一定下雪。“小雪不耕地,大雪不行船”。立冬之后,氣溫逐漸降低,人們感受到絲絲寒意,紛紛添衣保暖。
而小雪的到來,則意味著中國北方已開始進入寒冰封凍的時節。《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10月中,雨下而為寒氣所薄,故凝而為雪。小者未盛之辭。”古籍《群芳譜》中說:“小雪氣寒而將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清代王士禛在《題<徐騎省集>后》有曰:“寂寥小雪閑中過,斑駁新霜鬢上加。”
“小雪”節由于天氣寒冷,降水形式由雨變為雪,但此時由于“地寒未甚”故雪量還不大,所以稱為小雪。此時陽氣上升,陰氣下降,而致天地不通,陰陽不交,萬物失去生機,天地閉塞而轉入嚴冬。
黃河以北地區會出現初雪,提醒人們該御寒保暖了。這個時期天氣逐漸變冷,黃河中下游平均初雪期基本與小雪節令一致。雖然開始下雪,一般雪量較小,并且夜凍晝化。如果冷空氣勢力較強,暖濕氣流又比較活躍的話,也有可能下大雪。如1993年11月15~20日,北方一部分冬麥區就下了大到暴雪。
小雪節氣中說的“小雪”與日常天氣預報所說的“小雪”意義不同,小雪節氣是一個氣候概念,它代表的是小雪節氣期間的氣候特征;而天氣預報中的小雪是指降雪強度較小的雪。雪是寒冷天氣的產物。氣象學上把下雪時水平能見距離等于或大于1000米,地面積雪深度在3厘米以下,24小時降雪量在0.1-2.4毫米之間的降雪稱為“小雪”。
小雪風俗
1、飲食習俗
在古代的冬季,沒有今天這樣種類的豐富的各種食物,也沒有良好的食物存儲條件。為了在漫長的冬季中有足夠的菜、肉食用,先人們發明了腌制食物的方法,將各類蔬菜(主要是白菜、蘿卜)或者肉食腌制或者風干,盡可能地延長它們的存儲時間,以備過冬時食用。如今,雖然食材已經極大豐富,保存也不再是問題,但這種腌制的習俗還是保存了下來,并成為一些地方的特色美食。
比如,在東南沿海的浙江一帶,就有在小雪節氣中腌菜的習俗,當地人稱之為“腌寒菜”。清代文人厲惕齋在《真州竹枝詞引》中記述過當時情景:“小雪后,人家腌菜,曰‘寒菜’”。
2、釀酒
《詩經·國風》有云:“十月獲稻,此為春酒,以介眉壽。”古時釀酒多在剛入冬的時候,也就是小雪前后。這個時期秋收剛剛結束,先人們手頭糧食相對富裕。同時,在古代社會,飲酒除了具有現今這種娛樂的作用之外,很多時候還是祭祀儀式的一部分,屬于禮的范疇。而時至歲末,正是各種祭祀活動的高峰期,對酒的需求也就很大。
3、準備過冬的取暖設備
古時候不比今天,所謂冬天,在暖氣空調的保護下,多數時候也不令人覺得難過了。古時候沒有這些,為了冬日的取暖,就要額外準備一些東西了。這些準備大多也都集中在小雪節氣前后。在這里咱就來跟大家介紹幾種,古代過冬的取暖設備。
第一種設備叫做香囊。這個香囊可不是端午節那種用布做的香囊,而是一種金屬制的三層圓球,大富人家用金銀,差一點的也有用銅的。
小雪生活起居
早睡晚起,人們要適當早睡,同時,早晨也不宜起得太早,保證充足的睡眠。注意衣著,太厚太薄都不好。建議外出時,體質弱的人最好穿高領而且護腰的服裝。
注意腳部的保暖,堅持用溫熱水洗腳、按摩和刺激雙腳穴位,以促進血液循環。每天堅持步行半小時以上,做好御寒保暖,防止感冒的發生。
天冷也要注意通風。人在安靜狀態下每小時呼出的二氧化碳就有20多升,所以要經常開窗換氣。
小雪節氣前后,由于夜間時間越來越長,白天時間越來越短,陽氣潛藏,陰氣漸盛,氣溫降低,天氣時常陰冷晦暗,再加上樹葉凋零,寒風瑟瑟,人們的心情很容易受到影響,引起心理上的一些感傷,尤其是一些老年人和慢性疾病患者,甚至會導致抑郁癥狀的發生。
此時應調節自己的心態,注意精神的調養。保持樂觀,節喜制怒,多聽聽音樂,讓美妙的旋律為生活增添樂趣,同時,要多參加娛樂活動,多曬太陽,以激起對生活的熱情和向往。
小雪歷史淵源
《孝經緯》說:“(立冬)后十五日,斗指亥,為小雪。天地積陰,溫則為雨,寒則為雪。時言小者,寒未深而雪未大也。”小雪節氣是一個氣候概念,它代表的是小雪節氣期間的氣候特征。氣候要素包括降水、氣溫、光照等,其中降水是氣候一個重要要素。小雪是反映氣溫與降水變化趨勢的節氣。氣象上將雨、雪、雹等從天空下降到地面的水汽凝結物,都稱為“降水”。
小雪之名,因“雪”是寒冷天氣的產物,這個節氣期間的氣候寒未深且降水未大,故用“小雪”來比喻這個節氣期間的氣候特征。小雪節氣的到來,意味著天氣越來越冷,降水量增多。
小雪氣候
《群芳譜》中記載了小雪節氣的特點:“小雪氣寒而將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意思就是說,由于天氣寒冷,小雪時節的降水形式變成了雪,但雪不太大。原因就是此時整個大地還沒有徹底變冷,一些河流也沒有徹底凍住,所以降雪量相對較小,節氣的名字便取為“小雪”。進入該節氣,寒冷的西北風頻頻光顧中國許多地區,氣溫下降。
下雪帶來的低溫還能凍死一些隱藏的病菌和害蟲,來年便可以降低病蟲害發生的嚴重程度。更重要的是,積雪對大地反而會有保暖作用,在白雪的環抱中,土壤中的有機物分解比較有利,使土地更加肥沃。
我國古代將小雪分為三候:“一候虹藏不見;二候天氣上升地氣下降;三候閉塞而成冬。”由于天空中的陽氣上升,地中的陰氣下降,導致天地不通,陰陽不交,所以萬物失去生機,天地閉塞而轉入嚴寒的冬天。
小雪節氣,東亞地區已建立起比較穩定的經向環流,西伯利亞地區常有低壓或低槽,東移時會有大規模的冷空氣南下,中國東部會出現大范圍大風降溫天氣。小雪節氣是寒潮和強冷空氣活動頻數較高的節氣。強冷空氣影響時,常伴有入冬第一次降雪。
小雪階段比入冬階段氣溫低。 到了小雪節氣,意味著中國華北地區將有降雪。冷空氣使中國北方大部地區氣溫逐步達到0℃以下。
黃河中下游平均初雪期基本與小雪節令一致。雖然開始下雪,一般雪量較小,并且夜凍晝化。如果冷空氣勢力較強,暖濕氣流又比較活躍的話,也有可能下大雪;
南方地區北部開始進入冬季。“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已呈初冬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