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節氣的含義是什么
白露節氣的含義是什么
白露節氣的含義是晝夜溫差大,天氣漸漸轉涼,涼爽的秋天到來。
白露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5個節氣,秋季第3個節氣,表示孟秋時節的結束和仲秋時節的開始,于公歷9月07-09日交節。
白露名稱的由來
根據《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的記載:“水土濕氣凝而為露,秋屬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氣始寒也”。意思是說在這個時節,因為早晚的溫差比較大,在晚上的時候地表的水汽就會遇冷凝結成為了水珠,然后碰到了地面的草本植物,然后就形成了露水。而古人又是以四時配五行,其中秋屬金,金色白,故以白來形容秋露。白露時節,天高云淡,氣爽風涼,早晚的溫差較大,晚上會感到一絲絲的涼意,明顯地感覺到涼爽的秋天已經到來。
白露三候
一候鴻雁來:白露之后,對氣候最為敏感的候鳥集體遷徙。鴻雁開始從北方飛到南方。
二候玄鳥歸:玄鳥特指燕子,燕子也要飛到南方去過冬了。
三候群鳥養羞:這個“羞”同“饈”,是美食。養羞是指諸鳥感知到肅殺之氣,紛紛儲食以備冬。
白露天氣還熱嗎
不熱。白露是二十四節氣中的一個,通常出現在公歷的9月7日或8日,標志著進入秋季。白露以后的天氣溫度一般會逐漸涼爽下來,但具體的天氣狀況和溫度變化會根據具體地理位置而有所不同。在北方地區,白露后的天氣可能會比夏季稍涼,但仍然可能有些炎熱,特別是早晚溫差較大。在南方地區,白露過后,一般會感覺到溫度明顯下降,空氣濕度也會有所減少。
白露有什么習俗
收清露
中國民間在白露節氣有“收清露”的習俗,明朝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上記載:“秋露繁時,以盤收取,前如給,令人延年不饑。”“百草頭上秋露,未唏時收取,愈百病,止消渴,令人身輕不饑,肌肉悅澤。”“百花上露,令人好顏色”。因此,收清露成為白露最特別的一種“儀式”。
飲白露茶
白露茶就是在白露時節采摘的茶葉,民間有“春茶苦,夏茶澀,要喝茶,秋白露”的說法,此時的茶樹經過夏季的酷熱,白露前后正是它的另一個生長佳期。白露茶既不像春茶那樣鮮嫩,不經泡,也不像夏茶那樣干澀味苦,它多了一些過火的味道,給人的感覺剛剛好。輕輕呷一口,唇齒之間滿是甘醇的味道,深受老茶客喜歡。
吃番薯
紅薯富含蛋白質、淀粉、果膠、纖維素、氨基酸、維生素及多種礦物質,含糖量達到15%~20%。有抗癌、保護心臟、預防肺氣腫、糖尿病、減肥等功效,中醫視紅薯為良藥,有“長壽食品”之譽。李時珍《本草綱目》中說:“甘薯補虛,健脾開胃,強腎陰”。民間認為白露吃番薯可使飯后不會發胃酸,故舊時農家在白露節以吃番薯為習。
啜米酒
湖南資興的興寧、三都、蓼江一帶歷來有釀酒習俗。每年白露節一到,家家釀酒,待客接人必喝“土酒”。其酒用糖米、高燙等五谷釀成,溫中含熱,略帶甜味,稱“白露米酒”
江蘇和浙江也有自釀白露米酒的習俗。舊時蘇浙一帶鄉下人家每年白露一到,家家釀酒,用以待客,常有人把白露米酒帶到城市。直到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南京城里酒店里還有零拷的白露米酒,后來逐漸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