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養生該吃什么食物
白露養生該吃什么食物
1、銀耳
功效:益氣和血,滋陰潤燥。
應用:適用于肺燥咳嗽,胃腸有熱,陰虛津虧等癥。
制法:洗凈泡脹,加水燉熟。
食用方法:佐餐食用或單獨食用均可。
解說:銀耳又稱白木耳,味甘,性平,入肺經、胃經。銀耳與黑木耳相比,性偏涼,養陰生津的作用比黑木耳強。關于銀耳,在《本草綱目》中記載:木耳益氣不饑,輕身強志。《日用》上也提到:治腸癖下血,又涼血。銀耳是一種有補益作用的'名貴補品,對肺胃陰虛導致的口干渴、便秘、咽喉干燥,干咳,咯血,月經不調等,均有一定的療效。
2、芝麻
功效:補腎益腦,養陰潤燥。
應用:適用于體虛頭暈,耳鳴耳聾,腸燥便秘等癥。
制法:生食或炒熟后搗細、磨成芝麻醬。
食用方法:佐餐食用。
解說:芝麻又名胡麻,味甘,性平,入肝經、腎經。《本草綱目》中記載:芝麻有益于傷中虛羸,補五內,益氣力,長肌肉,填髓腦,久服,輕身不老。《別錄》中也提出:堅筋骨,明耳目,耐饑渴,延年。療金瘡止痛,及傷寒溫瘧大吐后,虛熱羸困。芝麻歷來被視為長壽食品,它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鈣和磷等微量元素,尤以鐵的含量最高。
3、黃豆
功效:健脾寬中,潤燥消水。
應用:適用于疳積瀉痢,妊娠中毒,瘡癰腫毒等。
制法:做成熟食、豆漿服用,或研末外敷。
食用方法:佐餐食用。
解說:黃豆味甘,性平,入脾、大腸經。黃豆含豐富的蛋白質和其他營養成分,被稱為豆中之王,在質量上可與動物蛋白相比,而且對預防小兒佝僂病和老年人的骨質疏松癥很有益。黃豆中所含的鐵,量多而且易于吸收。經常食用黃豆可以降低人體膽固醇。
4、藕
功效:除煩開胃,益脾補心。
應用:適用于肺熱咳嗽,煩躁口渴,食欲不振等癥。
制法:洗凈搗汁或蒸食。
食用方法:搗汁飲服或佐餐食用。
解說:藕味甘,性平,無毒,入心經、脾經、胃經。《本草綱目》上說:藕適用于熱渴,散留血,生肌。久服令人心歡。《大明》也提到:搗汁服,止悶、除煩、開胃,治霍亂,破產后血悶。孟詵說:產后忌生冷,獨藕不忌,謂其能散瘀血也。意思是藕能夠入心經、脾經,消淤清熱,使血氣貫通。
2023年白露是幾月幾日
2023年白露開始時間:09月08日05:26:31,星期五,農歷七月廿四;
2023年白露結束時間:09月23日14:49:46,星期六,農歷八月初九。
白露為何叫白露
古人以四時配五行,秋屬金,金色白,以白形容秋露,故名“白露”。暑氣漸消,夜晚漸涼,晝夜溫差拉大,寒生露凝,這是“白露”名由之一。
白露有三候:一候鴻雁來,二候玄鳥歸,三候群鳥養羞。在這個節氣,鴻雁與燕子等候鳥南飛避寒,百鳥開始貯存干果糧食以備過冬。這會兒農民也忙著收獲莊稼,正所謂“搶秋搶秋,不搶就丟”。
“白露秋分夜,一夜涼一夜”。白露后的早晨與夜間已有絲絲涼意。從白露節氣開始,按氣候學劃分四季的標準,全國各地陸續開始進入秋天。這時,我國各地晝夜溫差可達8℃至16℃,所以白露是一年中溫差較大的節氣。
白露的寓意
白露代表天氣漸漸轉涼。白露是一個反映自然界氣溫變化的重要節令,基本結束了暑天的悶熱,是秋季由悶熱轉向涼爽的轉折點。古人以四時配五行,秋屬金,金色白,故以白形容秋露。進入白露節氣后,夏季風逐步被冬季風所代替,冷空氣分批南下,往往帶來一定范圍的降溫幅度。
白露后,天高云淡、氣爽風涼,晝夜溫差較大,夜間會感到一絲絲的涼意,明顯地感覺到涼爽的秋天到來。“白露”代表著暑熱的結束,萬物隨寒氣增長,逐漸蕭落、成熟。而在季節轉化過程中,豐收的秋季帶給了人們與健康有關的食物以及民俗。
“立秋不是秋,天涼白露后”是啥意思
馬上就要迎來白露節氣了,還有很多網友最為關注的就是后面的天氣還熱不熱,白露后是不是就涼快了。
其實在民間,古人也是傳下來了不少這方面的俗語和農諺,比如“立秋不是秋,天涼白露后”就給出了答案。它的意思是說到了立秋節氣,并不意味著涼爽的秋季就到來了,這個時候依然還是非常悶熱的。而要想天氣涼快,往往要等到白露節氣以后。
這句話也是比較好理解的,首先,立秋節氣到了以后,它正好是處于一年中最熱的“三伏天”,所以即便是立秋了,秋天也并沒有到來,并且就算是立秋結束了,在后面也還有“秋老虎”在等著,因此就有了“立秋不是秋”的說法。
而到了白露節氣的時候,雖然它是熱和冷的一道分水嶺,但是白露節氣也并不意味著暑熱就正式結束了。一般在進入白露節氣以后,夏季風會逐步被冬季風所取代,并且隨著冷空氣的頻繁南下,再加上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南移,北半球的日照時間變短了,氣溫也會逐漸降低。
不過這個降溫也是有一個過程的,對于北方大部分地區可能白露以后已經進入到秋季了,俗語“白露秋分夜,一夜涼一夜”,說的就是北方地區的氣候。可是在南方這個時候還是比較悶熱的,等到真正涼快下來,估計要到十月份寒露節氣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