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高職小伙一畢業就有企業開出“18萬年薪”
杭州高職小伙一畢業就有企業開出“18萬年薪”
近日,杭州一位高職學生嚴威,一畢業就被航天某知名企業要走,開出年薪18萬。嚴威學的是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汽車運用與維護”是一個好專業,別說進好的企業,就是將來自己開個修車店,只要手藝過硬,不愁沒有飯吃。
嚴威回憶說,中考后他選擇了一所職業高中,并報考了自己最感興趣的汽車運用與維護專業。他對未來充滿了信心,相信掌握技術的他無論到哪里都能找到好工作。
在職高的三年里,嚴威一直保持著優秀的成績,名列年級前十,并積極參加各項比賽。
進入高職院校后,嚴威憑借自己的努力先后獲得了國家級和省級的大獎。他表示,大專三年期間,每年通過比賽獲得的獎金都能減輕生活費的壓力。
不僅如此,畢業季校園招聘時,軍工企業、航空公司等多家公司紛紛向嚴威伸出橄欖枝,甚至有企業開出了18萬年薪來挖角他。嚴威表示,如今技術工人的薪資已經大幅提升,像他這樣的行業甚至能拿到50萬年薪。
畢業后的出路有哪些
我國大學生就業市場目前已經出現總量失業和結構性失業并存的矛盾。一方面,存在大學生供大于求的現象,大學生供給超過了經濟增長帶來的對大學生的需求;另一方面,在經濟體制改革和產業結構調整過程中,由于專業結構、地區結構不合理,大學生自身知識結構不能適應市場需求,以及大學畢業生就業市場、就業機制不完善,產生結構性失業,導致大學生就業難度加大。大學生就業問題的改善需要在政府宏觀調控下大學生、市場、高校三者的協調與合作。
大學生畢業后的出路
出路一:考研
延遲就業。有些城市,有些學校能給研究生解決戶口的問題提高自身學歷,增強競爭力。
研究生擴招,考研相對容易。更高學歷,更具競爭力,以后可以就業,也可以做專業型研究員。
畢業之后就業壓力依然在。研究生擴招,意味著以后更多的人持有研究生學歷,競爭工作。
研究會生擴招,會出現和大學擴招相同的結果---研究所學歷貶值,也許畢業后只有一個選擇---考博。
研究生畢業或博士畢業后年齡偏大,失去年齡優勢,特別是女生,要面臨更多的年齡歧視..
學術研究,層次越高,就業面越窄,畢業后,面對更加激烈的競爭,此時卻已無法放棄本專業。
出路二:公務員
穩定的收入和生活,有良好的保障;
公務員收入不是最高,但福利極好;
有一定的社會地位及相應的權限;
職業軌跡確定,工作沒有太大的浮動性;
國家機構員工,本身帶有榮譽性質。
工作枯燥,忙起來極忙,閑起來極閑;考試沒完沒了,升職總與考試、考核掛鉤;有些機關人際關系復雜,勾心斗角;收入穩定,但沒有大幅提高的可能,只能保持平均水準;坐在清水衙門、沒有晉升可能的人,很沒成就感。
出路三:就業
很多企業喜歡應屆本科畢業生。企業不關注專業是否特別對口,更關注的是可塑性和發展潛力。
趁著年輕可以有更多嘗試的機會,積累豐富的工作經驗。為以后更好的發展打下基礎。
沒有和企業相匹配的專業技能。
沒有勇氣選擇自己喜歡的高大上的企業。
沒有崗位相關工作經驗的積累。
大學生畢業前要做哪些準備
1、要有就業意識
哪怕你只要大一的學生,也應該嘗試找一份兼職工作,至少要寫一份簡歷,去招聘會現場體會一下,只有親歷了那種場合,作為一個從小倍受呵護的孩子,才能理解什么叫就業壓力,才能真正不把大學當作學習的終點,游戲的開始;才能有決心在大學期間,為工作做出各方面的準備。
2、盡早確定職業目標
越早決定自己的職業目標,對大學生的就業準備越重要,很多學生到了大四,還在猶豫要不要考研,是考研呢?還是就業?這種猶豫,無論對考研,還是就業都沒有好處。如果你早早決定考研,那么你大學期間的重心是學習,系統地學習,拿到更好的成績;如果你早早決定就業,那么大學期間的重心是實習,學習也圍繞就業相關的知識,成績只要能拿得出手就行了,企業所看重的是綜合素質。
大學生找工作前要做自我定位
有一個不錯的標準是根據你在校時期的表現,例如學分、擔任的職位以及實習期間的經歷等等,這些優勢通常也會被我們在簡歷中記載下來。
在找工作的時候,我們對求職公司的意向,自己的薪資區間標準,這些都可以有一個大致的了解,有了這些條件,我們就能夠更好地篩選自己心儀的公司。
除了自我定位之外,我們在找第一份工作的時候,還需要注意到一個因素,那就是長期主義。
我見過的很多大學生在找第一份工作的時候,通常都會犯的錯誤就是溝通的不夠徹底。這里的溝通不徹底,不僅僅是對這家公司了解的不夠多,同樣也是面試時和面試官的溝通也不徹底,或者說受限于任職經驗,很多問題沒有想到。
這會導致一個問題是,我們加入這家公司之前,會認為這家公司有多么多么厲害,可在加入這家公司之后,又會認為這家公司有多普通,在這種認知落差下,很多畢業生常干的一件事就是離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