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高考知識點
(貫穿中國古代史的第二條線索:皇權與相權的斗爭)
一、三省六部制的確立及其演變
1、三省六部制的確立(隋唐時期)
①三省為中書省(負責起草詔令)、尚書省(負責執行)、門下省(負責封駁審議)
②尚書省下設六部。
三省六部制的作用:三省之間既互相配合,又互為補充,提高了辦事效率;
完整的相權又被分割,有利于加強皇權。
2、發展(宋朝)
三官基本不參與政事,另外設置
①中樞門下——負責行政
②樞密院——負責軍事
③三司(鹽鐵、度支、戶部)——負責財政
3、三省六部制的廢除(元朝)
元朝廢除三省、實行一省制,只設中書省,六部也歸入中書省。
二、明朝皇權的加強
1、明朝初年,沿襲元制,設中書省。
2、明太祖朱元璋時期
①下令裁撤中書省,廢除丞相,由皇帝親自掌管六部。(專制皇權達到新的高度)
②由于事務繁忙,皇帝不可能一一親自裁決,明太祖設立殿閣大學士,但不參與決策。
3、明成祖時期
正式設立內閣,大學士開始參與軍國大事的商討,此后內閣地位逐漸上升。
注意:“票擬”和“批紅”
三、清朝專制皇權的加強
1、清朝初年:承襲明制,設立內閣。重要的軍國大事,由議政王大臣會議來處理。
2、軍機處的設立
(1)時間:清雍正年間
(2)職責:可參與處理內政外交、制定軍政大計、審理重大案件等政務,但由于軍機處官員品級不高,
只能跪奏筆錄。
(3)影響:
①簡化了處理政務的手續,提高了清王朝的行政效率。
②軍機處完全聽命于皇帝,軍國大事皆由皇帝一人裁決,軍機處的設立,是專制皇權高度發展的重要標志。
高中歷史高考知識點:愛琴文明與古希臘城邦制度
一、愛琴文明
愛琴文明是古希臘文明的開端,古希臘文明史西方文明的源頭。
1、克里特文明(公元前2000——公元前1400年)
①特點:出現王宮建筑群,象形文字。
②標志性建筑:米諾斯王宮
2、邁錫尼文明(公元前1400——公元前12世紀)
①特點:出現王宮、衛城、宏大的王室陵墓,新君主國興起,出現線性文字B。
②特洛伊戰爭出現在這個時代。
二、黑暗時代(公元前12世紀——公元前9世紀)
三、古希臘城邦
1、興起的時間:公元前8世紀——公元前6世紀
黑暗時代結束,古希臘進入復興時代。復興時代的標志:就是一系列城邦的出現
2、概念:古希臘的一種國家形態,以一個城市為中心,包括周邊村落。
3、地理環境:
①多山少耕地——農耕經濟不發達
②三面環水、港灣眾多——有利于航海與文化交流,商業貿易發達,海外殖民活動活躍。
4、城邦的特征:小國寡民,各邦長期獨立自治
代表城邦:斯巴達和雅典
5、五種政體:貴族制、民主制、君主制、僭主制、寡頭制
其中最為流行的是:貴族制和民主制
6、城邦政治的實質:公民政治
7、政體劃分的標準:根據各邦公民在公民大會中參政權利的大小劃分。
四、古希臘的海外殖民(了解)
1、原因:
①人多地少,多山地少耕地,農業不發達
②三面環海,多島嶼港灣,航海業發達。
2、影響:
①促進古希臘商品的生產和海外貿易
②利于古希臘吸收外來文化,形成自己的獨特文明。
高中歷史高考知識點: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
一、雅典民主制的形成
1、形成的條件:貴族制取代君主制
【解析】雅典進入文明社會之初實行的是君主制。公元前8世紀——公元前7世紀,貴族推翻王權,建立了貴族制。
【重點問題突破】君主制與貴族制的不同:
君主制:世襲、終身、專制
貴族制:選舉、任期、集體領導、平等協商、少數服從多數。
在一定程度上說貴族制取代民主制是一種進步,為后來雅典向民主制過渡創造了條件。
2、雅典民主制形成過程
①梭倫改革:將雅典引上了民主道路。
②克里斯提尼改革:使雅典確立了民主制
③伯利克里改革:使雅典民主制發展到頂峰。
二、雅典民主制的基本特點:
(1)基本特點:人民主權和輪番而治
(2)基本特點的體現:
①公民大會: 雅典的最高權力機關,審議并決定一切國家大事。——體現了人民主權。
②五百人議事會:公民大會附屬機構,在公民大會休會期間行使最高權力。——代表由抽簽選舉產生,每個公
民當選2此后就不能再次當選,體現了輪番而至。
③民眾法庭:日常司法機關,并且審議高級公職人員的任職資格。
三、實質
雅典的民主制以奴隸制為基礎,是奴隸主的民主,而不是真正的民主。
五、評價
1、積極
①為人類提供了一種集體管理的新形式。
②民主政治使決策更全面。
③公職人員由選舉產生,非君主任命,受人民監督,減少了以權謀私的可能性。
2、消極:
①是公民主體的民主。
②外邦移民、婦女、奴隸沒有民主權利。
③是社會不公的一種暴力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