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伊人网站-亚洲伊人精品-亚洲伊人电影-亚洲一在线-久久国产一区二区-久久国产一区

高分網 > 學科學習方法 > 歷史學習方法 >

初二上冊歷史知識點總結

時間: 如英2 歷史學習方法

  初二上冊歷史第7課知識點

  10、戊戌變法

  (1)背景:

  ①《馬關條約》簽訂后,中國民族危機空前嚴重;

  ②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產生并發(fā)展。

  (2)序幕:公車上書。

  (3)高潮:百日維新(政治上、經濟上、思想文化上、軍事上) (備注:鼓勵私人興辦工礦企業(yè)最有利于資產階級。)

  (4)失敗的標志:戊戌政變。

  (5)失敗的原因:

  ①資本主義經濟不發(fā)達,資產階級力量弱小;(主要原因)

  ②光緒帝無實權,頑固派強大;

  ③缺乏群眾基礎。

  (6)性質:資產階級改良運動。

  (7)積極作用:

  ①促進了思想啟蒙;

  ②促進了資產階級革命產生;

  ③是一場愛國運動。

  初二上冊歷史第8課知識點

  11、辛亥革命

  (1)背景:①民族危機空前嚴重;②資本主義經濟發(fā)展,資產階級力量壯大。

  (2)準備:

  ①興中會:1894年;檀香山;孫中山;中國第一個資產階級革命團體。

  ②中國同盟會:1905年;日本東京;孫中山。a 革命綱領:推翻清朝統(tǒng)治——驅除韃虜,恢復中華——民族主義;廢除君主專制,建立民主共和國——建立民國——民權主義;改革土地制度——平均地權——民生主義。b 機關刊物:《民報》。c 性質:第一個全國規(guī)模的統(tǒng)一的資產階級革命政黨。d 意義:推動了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運動。

  (3)爆發(fā):武昌起義(時間、經過、結果)。

  (4)高潮:中華民國的成立。①時間:1912年元旦。②總統(tǒng):孫中山。③標志:孫中山在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tǒng)。

  (5)評價:①性質: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 ②結果成功:推翻了清王朝,結束了我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 失敗:勝利果實被袁世凱竊取;反殖反封建的任務沒有完成。

  初二上冊歷史第9課知識點

  12、新文化運動

  (1)背景:①中華民國建立,西方傳入民主、自由、平等、博愛的新思想②袁世凱為實現(xiàn)獨裁和專制,推行孔教(舊思潮)。

  (2)標志:《青年雜志》的創(chuàng)辦(后改名為《新青年》)。

  (3)時間:1915年——1918年。

  (4)兩階段:

  ①前期:a 代表人物:陳獨秀、李大釗、胡適、魯迅。b 旗幟:“民主”和“科學”。c 基本內容:提倡民主,反對獨裁專制;提倡科學,反對迷信盲從;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d 斗爭鋒芒:指向孔教。

  ②后期:a 背景: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b 代表人物:李大釗(發(fā)表論文:《庶民的勝利》、《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在北京創(chuàng)辦《每周評論》)。c 基本內容:宣傳馬克思主義。

  (5)評價:

  ①性質:我國歷史上一次空前的資產階級領導反封建的思想大解放運動。

  ②作用:a 積極作用:它啟發(fā)著人們追求民主和科學,探索救國民的真理,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創(chuàng)造了條件。b 消極作用:對東西文化絕對否定或絕對肯定的偏向,一直影響到后來。

  初二上冊歷史第10課知識點

  13、五四運動

  (1)背景:巴黎和會中國外交失敗。

  (2)時間:1919年5月4日。

  (3)口號:“外爭主權,內除國賊”,取消“二十一條”,反對在對德“和約”上簽字,懲辦賣國賊曹汝霖等人。 (備注:“外爭主權,內除國賊”最能體現(xiàn)五四運動的性質。)

  (4)二階段: 地點:北京。①前期 領導人:陳獨秀、李大釗。 主力:學生。②后期 地點:上海。 主力:工人階級。(備注:工人階級所起到的巨大作用是五四運動取勝的主要原因。)

  (5)評價:①性質:是一次徹底地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②影響: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因為無產階級登上了政治舞臺。)

  14、中國共產黨的誕生

  (1)時間:1921年7月。

  (2)綱領:黨的名稱、奮斗目標、中心任務、中央領導機構及書記(內容見教材P48)。

  (3)意義: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貌就煥然一新了。

  初二上冊歷史第11課知識點

  15、北伐戰(zhàn)爭

  (1)準備:

  ①國共第一次合作。a 時間:1924年。 b 標志:國民黨一大的召開。c 方式:共產黨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

  ②黃埔軍校的建立(在蘇聯(lián)和中國共產黨的幫助下)。a 原因:創(chuàng)建革命軍隊,挽救中國危亡。b 時間:1924年5月。 c 校長:蔣介石。d 特點:實行政治教育和軍事訓練并重的方針,尤其注重培養(yǎng)愛國思想和革命精神。e 意義:培養(yǎng)了大量軍事政治人才,為建立國民革命軍奠定了基礎。

  (2)高潮:北伐勝利進軍。

  ①目的:推翻北洋軍閥,統(tǒng)一全國。②主要對象:吳佩孚、孫傳芳、張作霖。 ③時間:1926年7月。④主要戰(zhàn)場:湖南、湖北。 ⑤主要戰(zhàn)役:汀泗橋、賀勝橋、武昌。⑥勝利進軍原因:a國共兩黨齊心協(xié)力; b北伐軍作戰(zhàn)方針正確;c北伐軍官兵英勇作戰(zhàn)和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d工農群眾的大力支持。

  (3)結果:失敗(沒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務)。

  ①失敗標志:蔣介石、汪精衛(wèi)發(fā)動反革命政變。(備注:蔣介石發(fā)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汪精衛(wèi)發(fā)動七一五反革命政變。)

  ②南京國民政府的成立。a 時間:1927年4月。 b 性質:代表大地主大資產階級的利益。 (備注:張學良“東北易幟”后,南京國民政府才統(tǒng)一全國。)

  ③失敗原因:a 主要原因:共產黨未掌握革命領導權;b 主觀原因:陳獨秀右傾投降主義錯誤;c 客觀原因:國民黨右派叛變革命。

  初二上冊歷史第12課知識點

  16、南昌起義、秋收起義、井岡山革命根據(jù)地和井岡山會師

  (1)南昌起義:

  ①時間:1927年8月1日

  ②地點:江西南昌。

  ③領導人:周恩來、賀龍、朱德。

  ④力量:國民革命軍。

  ⑤意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tǒng)治的第一槍;是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斗爭,創(chuàng)建人民軍隊的開始。

  (2)秋收起義:

  ①時間:1927.9

  ②地點:湘贛邊界。

  ③領導人:毛澤東。

  ④力量:工農革命軍。

  ⑤結果:失敗——文家市決策——三灣改編。(備注:文家市決策制定了向農村進軍的計劃,從農村包圍城市;三灣改編確立了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權。)

  (3)井岡山革命根據(jù)地:

  ①創(chuàng)立者:毛澤東。

  ②地位: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jù)地。(備注:最大的農村革命根據(jù)地是中央革命根據(jù)地。)

  (4)井岡山會師:

  ①時間:1928年4月。

  ②成立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

  a 組成:南昌起義隊伍、湘南農民武裝、工農革命軍。

  b 領導:(軍長)朱德 (黨代表)毛澤東

  c 地位: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支堅強的隊伍。

  初二上冊歷史第13課知識點

  17、長征

  (1)原因:第五次反圍剿失敗,被迫長征(由于博古、李德等人在軍事上的錯誤指揮)。

  (2)時間: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3)經過:①中央紅軍(紅一方面軍)瑞金出發(fā)(1934.10)——突破四道封鎖線——湘江——烏江——遵義——四渡赤水——金沙江——大渡河、瀘定橋——雪山——草地——陜北吳起鎮(zhèn)(1935年10月)(備注:記住先后順序并在地圖上識別瑞金、遵義、赤水河、金沙江、吳起鎮(zhèn)、會寧等處地名)。②結束:1936.10紅一、二、四方面軍三大主力會師于甘肅會寧。

  (4)轉折:遵義會議。①時間:1935年1月。②內容:解決博古等人在軍事上和組織上的錯誤,取消博古等人在軍事上的指揮權,肯定毛澤東的正確主張。③意義:這次會議確立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是黨的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5)結果:勝利。

  (6)意義:粉碎了國民黨反動派消滅紅軍的企圖,保存了黨和紅軍的基干力量,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

  初二上冊歷史第14課知識點

  18、九一八事變

  (1)時間:1931年9月18日。

  (2)地點:沈陽。

  (3)借口:柳條湖事件。

  (4)蔣介石態(tài)度:不抵抗。

  (5)結果:東北三省淪陷。 抗日義勇軍。

  (6)東北人民的抗日斗爭 抗日游擊隊。

  (7)東北人民抗日,標志中國人民局部抗戰(zhàn)開始。

  19、西安事變

  (1)背景:①中日民族矛盾激化(根本原因);②中國共產黨提出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主張,感召了張學良和楊虎城;③張學良和楊虎城受愛國心的驅使;④蔣介石堅持“剿”共(直接原因)。

  (2)目的:逼蔣聯(lián)共抗日。

  (3)經過: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楊虎城扣押了蔣介石,實行“兵諫”,史稱“西安事變”,又稱“雙十二事變”。

  (4)共產黨主張:和平解決西安事變。原因:處死蔣介石,很可能導致內戰(zhàn)進一步爆發(fā),從而使日本有機可乘,進一步獨霸中國。中國共產黨從全民族利益出發(fā),提出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的主張,有力地推動了國民黨向停止內戰(zhàn)、聯(lián)共抗日的方向轉變。

  (5)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的意義:標志著十年內戰(zhàn)基本結束;標志著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初步形成。備注: a 華北危機時,中共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主張; b 西安事變和平解決,標志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初步形成; c七七事變平津淪陷后,國共兩黨再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

3650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郭明翔| 重启之极海听雷2免费版在线播放| 爱情岛论坛.| 高达剧场版| 香谱72图解详细解释大全| 女人高潮私密按摩视频| 成龙电影免费看40部| 人民的利益电视剧在线观看| 热天午后| 2006年全国一卷语文作文| 电影宝贝| 十大黄色软件推荐免费| 最新欧美电影| 漂亮孕妇突然肚子疼视频| 周杰伦《退后》歌词| 电影继父| 美丽女老师| 美食总动员在线观看完整版免费| 非常外父| 《爱的温暖》电影在线观看| 郭京飞个人资料简介| 韩宝仪个人简历| 恶行之外电影完整播放| 台版野浪花原版| 来势凶猛| 除暴演员表|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口语交际| 色戒在线视频观看| 曹查理的十部经典电影| 辐射避难所掉脑袋问题答案 | 画画的视频| 珂尼娜| gayvideos| 婚姻审判短剧免费观看全集| 街女电影| 一一影视| 色天使美国| 塔木德全文阅读免费| 张学友电影全部作品| 电视节目预告表| 名剑风流 电视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