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設高效課堂的學習小組(4)
七、小組合作注意事項
(一)有充分的時間組織合作學習
學生在小組活動中,主動參與意見交換,達成共識,運用已掌握的知識進行加工,再創造,產生一個新成果。在創造過程中,他們需要足夠的時間去分配角色,加強訓練。在此期間,老師可以在行間走動指導,以保證小組合作的成果有完整性。不能是老師剛布置完任務,不一會就拍板叫停了,學生正討論在興頭上,也沒有產生成果,就草草了事。這樣的小組活動,就毫無意義。為了避免出現這樣的狀況,老師應該給學生思考的時間。
(二)在知識的關鍵處組織合作學習
學生認知的發展有兩種水平,即原有水平和即將達到的發展水平。這兩種水平之間存在著差異,這種差異就是學生認知的最近發展區。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應找準教學的起點,學生已經清楚的知識不必再講,模糊的、有爭議的知識有待討論,未知的內容需要重點研究。有這樣一個例子。
師:看到這組數據,你想到了什么?(90%的同學齊刷刷地舉起了手)
師:先四人小組合作討論,再請小組派代表交流。
上述片段中,由于教師設計的問題過于簡單,大部分學生幾乎是張口就會。這樣還有必要進行小組討論嗎?像這樣的情況,在我們現在的課堂上還是屢見不鮮。不管有沒有合作學習的必要,動不動就要合作學習,好像沒有合作學習就不能體現新的理念。若是這樣,原本體現學生自主學習的小組合作,就異化成了“擺樣子”、“走過場”。
(三)合作后要適當評價
學生合作學習之后,除了對所探究的問題進行交流探討外,還應適時適當地對小組合作學習的情況進行適當的評價,對小組內的分工情況、討論形式進行適當點撥,以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方法和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水平,并且激勵小組的斗志。
(四)起步階段要有專門訓練
剛開始合作學習的時候,小組需要任課老師有計劃、有意識的進行專門訓練(這可能要以犧牲暫時的教學進度為代價)。小組成員之間相互影響的質量是可以通過訓練提高的。這種訓練需要任課老師做基于小組合學習的備課,充分準備好訓練工具,這種工具要以學案的形式出現的,但明顯帶有引導學生學會合作學習的用途。
總之,“小組合作學習”是新課程所倡導的一種新的學習方式,在促進學生間的情感交流、互幫互學、共同提高,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方面起著積極的作用。當然,在學習小組的建設過程中還有很多的細節和具體操作過程,在這里也不能一一詳述,在教學的過程中還需要不斷的探索和不斷的改進,通過不段的總結經驗,不斷的完善和改進,使我們的高效課堂真正走向正軌,在這個過程中需要我們大家相互交流,相互學習,不斷進步,最終達到共同成長,共同成功,在高效課堂這個陣地上獲得成功,收獲喜悅。讓我們的高效課堂最終綻放異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