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高效課堂小組建設的做法及管理策略(5)
5、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自主學習時要教會他們聚精會神,專心致志,要動口(該讀的要開口讀、該問的要主動問,問老師、問同學)、動手(不動筆墨不看書,要把重點知識在書上劃下來,難點、疑點做好記號)、動腦(要學會思考)。教會學生展示的方式。口頭表達要聲音洪亮,聲情并茂,書寫規范,站姿端正,目視學生。如學生在表述觀點時,教師可為學生提供一些發表意見的模式:“我認為……的意見是對的,但我有補充……”,“我是這樣認為的……”、“這個問題請同學們把課本打開,翻到××頁,課本上是這樣描述的,誰能用簡潔的語言概括一下”、“請同學們看黑板,對這道題我的解題思路和過程是這樣的,你們有什么高見請提出來,誰還有其他更好的方法嗎?”等;教會學生學會傾聽。學會傾聽是新課程賦予學生學習習慣新的內涵。讓學生學會傾聽是培養一切良好習慣的基礎,無論是好的學習習慣或是行為習慣,都源于最初的傾聽。在別人展示時要關注每一個動作、聲音和內容,以此行程自己的見解。合作交流時,告訴學生要尊重對方,理解對方,善于傾聽對方的意見,有不同意見,也要等對方說完,自己再提出;遇到困難,要心平氣和,學會反思,建設性地解決問題。
四、合作學習小組學習內容上的操作
分組合作學習的落腳點和支撐點不是把學生分成小組就行了,而是分組后在課堂學習中,給學習小組以問題和任務,讓學生覺得分組有必要,有好處,讓各小組有事可做,讓成員能合作,能交流,共同去做。小組合作學習的基本形式一般有三種:同質互學、異質幫學和小組群學。在課堂中開展分組合作學習可以按以下六步流程進行操作:
1、自主學習(學習目標、任務或習題)。讓學生知道要干什么?
2、分解任務。這步是讓學生知道本組或自己要干什么,任務要具體。
3、個人探究。這步體現分組合作是個人探究基礎上的合作。先個人,再小組,才能有效發揮個人才智和集中集體力量。當然,如果探究項目較大,內容較多,也可再分工或共同探究。
4、組內討論。這步就是體現先個人,再集體的措施,最終形成小組共識。
5、全班交流。(或展示)這步讓全班學生共享學習成果,體驗學習成功喜悅,交流不同的體會和感受。
6、教師點撥和評價。學生是課堂的主人,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學生展示后,能讓學生質疑點撥評價的要讓給學生,學生不能做的或者做不到位的,由老師進行評價。教師對學生的獨到新穎之處和錯誤不足之處進行恰當的點撥評價總結,使學生學習再上一層次。
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教師是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和參與者,通過充分發揮教師的指導和調控作用,在保證學生小組合作學習有序和高效的同時,深入進行學情調查,為下面環節的開始做好充分準備。教師在選擇合作學習任務時要注意以下兩點:一要抓重點、難點內容,巧妙設計合作學習任務;二要領會編寫意圖,挖掘教材內涵。
在分組學習中既要防止個別優等生“惟我獨尊”,不給其他同學發言的機會,也耍防止個別學習困難的學生趁機偷懶,做“自由乘客”或“搭便車”。首先,要加強對學生的教育,—方面,要教育學生充分認識到分組學習的特點和優越性,認識到溝通、交流對提高自己的重要性,支持他人,傾聽意見,互動交流,協同完成任務,達到共同提高和發展的目的;另—方面,要教育學生學會互相尊重,讓學生認識到每個同學都有表達自己觀點的權利,但同時也有傾聽別人觀點的義務。其次,要指導每個小組進行明確的分工,使每個成員都有明確的職責,從制度上保證全員參與。第三,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組長和教師要有意識地提醒限制優秀學生發言的次數,并同時激勵學困生積極參與小組合作學習。另外,還可以通過建立小組合作學習評價機制,將小組成員是否全面參與合作學習作為重要考核內容,以促進全體學生參與合作學習。
小組合作學習時,常常會遇到學困生不參與小組合作學習的問題,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1、創設輕松的環境。減輕學困生的自卑感和壓抑感。2、幫助他們制定適度的目標。3、多為學困生提供展示的機會。避免優等生擠占后進生的空間,給他們展示的舞臺。4、建立幫扶小對子。5、從評價標準的制定上為學困生的發展提供制度保障。對后進生有所側重和傾斜,使他們的點滴表現能通過顯性的評價體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