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課堂小組建設:做法與感悟(4)
四、以小組建設為延伸,提升課堂教學改革成效
1、小組建設“撬動”集體備課向高效轉型
小組合作學習是高效課堂中最重要的學習方式。這種學習方式往往讓課堂充滿激情與創新,但是也容易出現知識凌亂、沒有構成知識體系、因展示時間難以掌握而完不成教學任務等問題。這樣就決定了教師的工作重心將前移:在課前設計出科學化、高質量的導學案。導學案中問題的設置、形式的安排、容量的多少僅靠教師的個體是難以達成的,如何化解這個難題呢?為此,集體備課這一環節的實效性就大大提高了。以往的集體備課,大多以“一言堂”或“空對空”草草收場,效率低下、怨聲載道。現在的集體備課,每個老師都認真對待,有東西可說,而且老師的自主能動性也被激發出來。因為導學案的質量直接關系到小組合作學習的成效,如果問題設置不夠科學,課堂內學生展示時將無從下手,老師的課堂教學也將難以繼續下去。
2、小組建設“撬動”教師發展向專業轉型
學校對小組建設考核的同時也是對教師課堂教學的考核。我們要求每周各班要評選出各學科的優秀小組,假如評選不出,則說明這個周內該學科的教師沒有按照課改模式進行上課;學生沒有自主學習、展示和點評的分數,也就說明學生沒有自主學習、展示和點評的環節,有可能就是按照傳統的課堂模式組織教學了。所以,從每周各班上交的匯總表中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出某個老師在本周內是否按照課改的要求去上課了。這樣也就“逼”著我們的老師開放自己的課堂,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向教師專業化發展轉型。
“課上評價使人成才,課下評價使人成人”。我校實施小組建設兩年來,發生了許多可喜的變化:
課堂讓生命飛揚。教學思維方式的轉變帶來了課堂教學模式的變化,讓課堂充滿著智慧的探險;寬容的課堂文化,讓沉悶的課堂煥發出生機與活力,學生展示落落大方,點評過程有理有據。陽光、歡笑與收獲的喜悅灑遍每個學生的心田!
校園因小組文化建設而生機盎然。學生享受著來自集體的喜悅和淚水,個性彰顯多了,自我頹廢少了;自信自尊多了,自輕自賤少了;自主管理、自主承擔多了,輕信盲從和不負責任少了;課堂靈動、活躍的多了,游離、瞌睡的少了!
教師在小組文化建設中體驗著專業化的成長。一大批優秀教師在改革中脫穎而出,成為高效課堂教學改革的生力軍和中堅力量,廣大教師從中體驗著職業的幸福與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