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高效課堂小組建設的詳細方案(3)
四、小組獎勵策略
合作學習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進步”作為教學所追求的一種境界,同時也將之作為學習評價的最終目標和尺度。它將常模參照評價改為標準參照評價,把個人之間的競爭變為小組之間的競爭,把個人計分改為小組計分,以小組總體成績決定獎勵或認可的依據。為了檢查小組合作學習的成果,從而實施小組獎勵策略,需要定期進行小組測驗。在每次測驗結束后,要計算每個學生的提高分和小組得分,以便對得分高的小組進行獎勵。一般來講,把每人的成績與他們自己以往獲得的成績相比來表示學業上的進步,這是公平的。實質上是比較小組內每個學生在原有基礎上的努力程度和進步水平。這樣把做得好與得到獎勵聯系起來,有利于激勵他們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獎勵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可采用口頭表揚、鼓掌祝賀、經驗介紹、頒發證書,授予小組榮譽稱號等。通過獎勵使學生知道什么行為是有價值的,是能得到認可的,激發學生盡可能地展示自己的才華,開發他們的潛能,樂意為共同的學習目標而努力,從而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提高合作技能。
五、對學生進行的高效課堂適應性訓練
組內合作關系主要通過打造小組來實現,做法如下:
1.選舉組長
選好了組長,就等于成功了一半!一個好的組長可以控制整個小組,使得小組成員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整個小組擰成一股繩,整體向前進步。
2.制定隊名、隊訓
我們知道,國有國法、家有家規,同樣作為一個小組也應該有自己的章程。有了響亮的隊名,小組內的每個成員就像找到了組織一樣。有了隊訓,首先是每個成員自覺遵守,同時也為成員間的互相監督創造依據。
3.制定小組的共同奮斗目標
有了共同的奮斗目標,大家才有了方向,有了方向就有了動力。當然,奮斗目標既有長期的又有短期的,長的可以是三年的,短的可以是每一天的,甚至于是每一節課的。
4.制定個人的奮斗目標
在共同的奮斗目標的指引下,每個成員制定個人的奮斗目標。同樣的,個人的奮斗目標既有長期的又有短期的,長的可以是自己的人生規劃,短的可以是下一個題目如何處理的更好。
5.建立小組內的互相合作機制
在以上的四個步驟解決完后,就要建立小組內的互相合作機制,這個主要靠教師的正確引導,要讓同學們學會與他人共同分享痛苦與快樂,要樂于幫助他人。現在的學生基本上都是90后的獨生子女,自我意識較為強烈,因此,完成這個步驟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
6.建立小組內的互相監督機制
學生按照這種分組方式以及面對面的座次。如何抓好課堂紀律以及自習課的紀律就成了一個問題。解決這個問題的最好的方法就是建立小組內的互相監督機制,結合建立好的隊訓執行這個步驟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
7.建立小組間的競爭機制
小組與小組之間是要對抗的,如何進行呢?主要做法有評選每一節課的最佳展示團隊、最佳質疑對抗團隊;每一周的最佳展示團隊、最佳質疑對抗團隊;每一個月的最佳展示團隊、最佳質疑對抗團隊;每一學期的的最佳展示團隊、最佳質疑對抗團隊等等。這個可以由老師們自由發揮,只要達到激發小組間的競爭,激發每個人的學習熱情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