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怎樣提高語文高效課堂的論文(2)
四、多元整合,提高課堂實施的高效性
教學準備工作只是高效課堂教學的基礎,教師能駕馭課堂,把預設變成精彩的呈現,才是關鍵所在。在課堂教學中,應把握住以下幾個元素,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l.教學目標
首先,教師應有明確的課堂教學目標,應根據教材、課時、班級學情正確定位;其次,教師應根據課堂的動態發展恰當地調整預設目標和生成新的目標,預設目標和生成目標應有所側重;再次,教師應主動對目標的達成度自我評估。
2.師生角色
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課堂活動的組織者,同時教師也是自我專業成長的主體。課堂中教師應正確地定位自己的角色,并努力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角色感。
3.教學結構
高效的課堂教學結構應是線性教學設計和組塊教學設計的有機結合。前者代表傳統的教學設計觀,以教師的教為出發點,以教學主線為軸貫穿全課,教學設計嚴密,教學步驟細致具體,師生的教和學較多地受制于預設的教學方案;后者代表現代的教學設計觀,以學生的學為出發點,以“教學塊”或言之“學習單元”來組合構建課堂,一堂課可能是“多塊”,也可能只是“一塊”,更體現一種主題學習的風格,凸現課堂中師生的交往互動。4.教學方式
語文教學現行常用的方式有問題教學法與讀書感悟法。問題教學法重視教師的引領,較適于比較理性的文章,較適于對文章作粗線條的處理,以導讀之:讀書感悟法重視學生的自讀自悟,較適于比較感性的文章,較適于對文章的精彩細部進行教學,以研讀之。
5.教學資源
高效課堂教學過程是師生共同開發課程資源的過程。教學資源包括文本資源、媒體資源以及人的資源(主要指師生的資源)。課堂中教師應重視師生共有資源的開發,更應重視開發教師自身的資源。
五、自覺反思,提高教學監控行為的高效性
教學監控行為主要是指對課堂教學活動過程與結果做出的系列的價值判斷行為。課堂教學監控行為一方面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整學習方向的一種手段;另一方面也是促進教師自覺形成教學內省力的一種方式。教學監控行為主要涉及對學生課堂學習實效的監控與對教師教學專業活動的監控。對學生課堂學習成效的監控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評價。這種評價首先是一種完整的評價,包括激勵和批評;同時也是一種針對性很強的評價,既要避免空洞,又要避免機械頻繁地評價;對教師課堂教學專業活動的監控,應從自我評價、問題反思、教學重建三個方面來入手,建立高效的教師反思機制,引導教師對自己的活動進行評價。
總之,新課程背景下課堂的高效教學是一門藝術,充滿挑戰,呼喚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