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高效課堂學習方法
實用高效課堂學習方法
一、聽視并用法
大多數學生聽課是一邊聽,一邊看。聽覺和視覺并用,比只聽不抬頭看的聽課效果要好。聽是接受聲音信息,看是接受圖象信息。
又聽又看,在通過聲音傳遞來記憶抽象的概念的同時,又可結合圖象直觀,來強化具體的知識印象。聽和看的內容應保持同一性,不能聽此視彼,分散聽課的注意力。
聽,一般指聽錄音、聽范讀、聽提問、聽講解;看,主要是指看板書、看掛圖、看熒屏或銀幕上的多媒體畫面,看教師的教態,如教師的舉手投足、神情姿態。因為教師要借助這些板書、畫面、手勢,化抽象為具體、變繁復為簡明、變陌生為熟悉。這種方法,以聽為主,以看促聽,效果很好。
二、聽思并用法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邊聽邊思考也是一種有效的聽課方法。聽一般是被動地吸收,思則是主動地思考。
邊聽邊思,可以在由被動轉化為主動的過程中,逐步加深對知識的認識和理解。只聽不思考,錄音機式的聽課,囫圇吞棗,談不上真正掌握知識,更談不上培養創造性思維能力。
一般可從這些方面思考:教材的重、難點在什么地方,老師為什么這樣處理教材,老師講的自己是否真正懂了,老師講的與自己想的有什么不同,這篇課文與其他課文有何異同?……
以思促聽,能知其然也能知其所以然。
三、五到聽課法
“五到”就是指耳、眼、口、手、腦都要動起來,多種感覺器官并用,多種身體部位全部參與聽課活動。同時調動這些感官所獲得的感受是一種綜合的、立體的感受。
耳到:聽老師講,聽同學發言、提問,不漏聽、不錯聽。
眼到:看課本、看老師的表情、看板書、看優秀同學的反應。
口到:口說,包括復述、朗讀、回答問題。
手到:做筆記、圈重點、批感想、做練習。
腦到:動腦筋,心力集中、積極思維。
“五到聽課法”要求聽課者全神貫注,靈活地根據課堂情境和老師要求,適時調整聽課方法。這種聽課方法,是效率最高的聽課方法之一。
四、符號助記法
無論記憶力多么強的人,不可能把老師所講的話全部記住,聽課必須記筆記。
無論書寫速度多么快的人,也不可能把老師所講的話全部記錄下來,這就必須借助符號幫助自己記錄,以利長期記憶。如重點語句可打著重號、波浪線或加三角號,疑難問題可打問號,只要自己懂得、自己習慣用的各種有利于記憶的符號都可運用。
五、要點記取法
有些成績優秀的學生聽課,覺得有必要聽的就認真聽;覺得對自己益處不大或自己早已懂了的,就不怎么用心聽,而做自己的練習。
老師講課,傳遞給學生的信息是多方面的、多層次的,有時候是與教材無關的。作為學生不可能也沒必要全盤接收。只記重點,只記難點,去掉無用信息是應該的、必要的。抓住要點聽和記,比毫無重點地全部聽和記,效果要好得多。
有人曾做過實驗,分三組學生同時收聽同一內容的錄音帶,規定A組全部記錄,B組只聽不記,C組只記講授要點。結果A、B兩組的學生只記住全部內容的37%,C組學生卻記住了58%,可見抓要點,適當做筆記,效果最好。
六、主動參與法
實踐證明,凡積極舉手發言的學生,學習進步特別快、成績好。一部分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老師講學生聽,學得很被動。課堂聽課,一定要積極參與,主動地學,隨老師的教學思路轉,這樣也可以保證注意力高度集中,聽課效果好。
七、聽懂新知識法
聽懂,就是把知識的概念或結論搞明白,即把新、舊知識的內在聯系搞明白。
依據聽懂的標準,研究運用聽懂的規律,主要是研究學習概念的規律。掌握舊概念是學習新概念的基礎;搞清概念的由來,是概念學習之本。概念的表述(定義、定理、定律等)是概念之末,概念的形成是概念之本。舍本逐末,是死知識,亦非真知,于發展智力、形成能力無益;掌握概念表述的科學性,是概念學習的關鍵。關鍵在于正確理解概念各部分的準確含義及內在聯系,從抽象到具體,由具體到抽象,最后實現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飛躍;充分發揮心理因素的積極作用,是概念學習的保證。這是新課標下聽好課的最重要的方法。
八、目標聽課法
上新課前預習時,發現不懂的問題記錄下來,上課時帶著這些問題聽課,目標明確,針對性強。預習時弄懂了的,聽一遍等于復習了一遍,加深了印象。預習時不懂的就應特別認真地聽、仔細地聽。
如果老師講了還是沒有弄懂,你還可以在課堂上及時提問讓老師再講。有一定目標的聽課,往往比漫無目的聽課效果好,能幫助你解決疑難大問題。
九、質疑聽課法
“質疑”即提出疑問。古人說:“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比藗冎R的獲得,能力的發展,都是在不斷的質疑中實現的。
聽課時,對經過自己思考過,但未聽懂的問題可以及時舉手請教,對老師的講解,同學的回答,有不同看法的,也可以提出疑問。
這種方法,也可保證聽課者始終集中注意力。會提出問題的學生往往也是會學習的學生。
十、存疑聽課法
聽課時,對疑難問題,不一定馬上打斷老師講課,可以暫時記下來,待下課后再思考或再請教同學、老師。這樣做,一是不影響老師的教學計劃,也不會因個人糾纏某個問題而耽誤大家的時間,還可以促使自己深入鉆研問題,養成獨立思考的好習慣。
尖子生高效學習方法
1、積極應考的習慣
從學生的角度講,考試的結果直接關系到對自己的評價,也關系到自己的切身利益。從學校的角度講,老師為了檢查教和學的近期效果,以便對教學進行及時的調整,為了推動學生的系統復習,提高學生自學能力,也把考試作為學校的一項重要工作來抓。學校在考試復習前進行動員,考試時講考場要求,設置考場, 安排監考老師等等,形成了一定的緊張氣氛。
為什么有的同學在考試時考不出應有的水平呢?這涉及到臨考準備、臨考發揮、考后分析等一系列問題,其中決定性的因素一般有三個:一個是學習因素,即知識能力的水平;一個是心理因素,即情緒、意志等狀況;一個是方法因素,即會不會應考的問題。
應該如何應考呢?首先,對參加考試要有一種積極的態度,不要給自己再施加壓力。臨考前,不要去想考試成敗將會給自己帶來什么后果,尤其不夸大考試成敗的影響,要想好萬一考不好的“對策”,對自己的期望要實事求是;正確對待外來的壓力。其次,考試前要休息好。臨考前要減輕學習負擔,要保證充分的睡眠,要適當進行文體活動,要保證身體鍵康。再次,在考試過程中,注意答卷順序,按先易后難的答卷法,審題要認真,想不起來,先放一放,做好后要仔細檢查,更正錯誤。
2、讀自學習慣
自學是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就學習過程而言,教師只是引路人,學生是學習的真正主體,學習中的大量問題,主要靠自己去解決。閱讀是自學的一種主要形式,通過閱讀教科書,可以獨立領會知識,把握概念本質內涵,分析知識前后聯系,反復推敲,理解教材,深化知識,形成能力。學習層次越高,自學的意義越重要,目前我國的高考為選拔有學習潛能的學生,對考生的自學能力有較高的要求。
3、觀察的習慣
對客觀事物的觀察,是獲取知識最基本的途徑,也是認識客觀事物的基本環節,因此,觀察被稱為學習的“門戶”和打開智慧的“天窗”。每一位同學都應當學會觀察,逐步養成觀察意識,學會恰當的觀察方法,養成良好的觀察習慣,培養敏銳的觀察能力。“觀察”這兩個字有兩層意思,“觀”是看的意思,“察” 是想的意思。
學習的四大誤區
1、學習無計劃
“想到什么學什么,學到哪算哪”是初中生常見的學習誤區。學習無計劃就失去了學習的主動性,總是被動的完成作業、應付考試,這樣學生就會失去學習興趣。學習計劃就是從被動學習向主動學習邁進的第一步。因此,十分的重要。
2、低效率學習
有一種努力叫“假裝很努力”,有一種勤奮叫“看起來勤奮”,很多學生都是忙忙碌碌,有的甚至要熬夜學習,然而,學習效果并不理想。也有的同學“一曝十寒”想起來學,用功一陣,想不起來學就放一邊,這些都是低效學習的表現。要做到高效學習,就要把時間安排得從從容容。既不松松垮垮,也不緊張兮兮,這樣學習才更加的高效。
3、不求甚解,死記硬背
死記硬背指不加思索地重復,多次重復直到大腦中留下印象為止。它不需要理解,不講究記憶方法和技巧,是最低形式的學習。
到了中學知識脈絡不再單一,如果還是一味的死記硬背,不僅使記憶效率降低,還容易記混記錯,而且等到真正用到某些知識的時候,容易形成“記憶堵塞”。
4、形不成體系
所謂的知識體系就是指知識經過學生輸入、加工、儲存過程而在頭腦中形成的有序的組織狀態。如果知識形不成體系,就像一盤散沙,無法找到各個知識點的聯系,就無法串聯所學的知識。不僅學習來困難,記起來困難,而且應用起來更困難。因此,良好的歸納總結,可以讓我們輕松統攬學科全局,提綱挈領。
高效學習方法
1、預習學習方法。
課前預習是大家掌握的一種最基本的'學習方法,如果能在課前把本節課要將的內容事先看一遍、學一遍,那么老師上課再講就會很輕松能學會。在預習的過程中,其實也在培養大家自學的能力,因為如果你自己能看懂書上的定義、定理及例題,即使老師不講也可以自己做題,完全可以通過自學學會知識。
2、上課聽。
有些同學課前不會去預習,覺得自己看完老師再講就聽不進去了,所以會直接聽課,但是聽課的過程中也會溜號,或者是有些地方聽不懂,所以這樣效率未必高。聽課高效的方法就是集中精力、全神貫注去聽和理解,跟住老師,不要一味的記筆記,要以聽會為宗旨,不會先記下來,有時間可以課上直接問老師。
3、總結對比法學習。
學完一些知識以后,要定期進行整理,把易混淆的知識進行區分或者對比,放在一塊記憶就不容易出錯。學習時要善于畫知識框架圖、列提綱或者樹狀圖,把各章節知識點穿成串去記憶,甚至可以跨學科對比易混知識點。
4、自學的方法。
尖子生學習好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靠自學,因為光靠聽課是很難學會的,只有通過大量做題和自己分析題目才能把知識學會。對于文科來講,學好它就得靠理解性記憶,說白了就是把教材背書;對于理科來講,學好它就得來多琢磨多研究多做題,也就是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看花容易繡花難。
歸納整理知識體系四大原則
第一,考什么?
確定哪些是非常重要的考點,哪些是一般重要的考點,哪些不考。把這些考點涉及到的公式定理列出來。沒有理解的,記不住的,就趁著歸納整理的機會把這些盡量弄懂,搞明白。
第二,怎么考?
這個考點常見的出題方式什么,選擇題還是解答題。往往出現在高考題中的什么位置,前面還是后面,難度如何,常常的綜合形式有哪些。
第三,怎么答?
這個考點常用的答題方法有哪些,往往一個考點的解題方法不會多至一二十種,三五種已經比較厲害了。
第四,陷阱在哪?
往往我在什么地方出錯。別人錯不錯別管,關鍵是你自己錯不錯。順便還可以編一些順口溜,來提醒自己避免這些失誤,拿到高分甚至滿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