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造高效課堂的三個重點(4)
(四)積極探索,構建科學、實用的課堂教學模式,向高效的教學模式要效率。
積極探索,構建科學、實用的課堂教學模式 ,向高效的教學模式要效率。
課堂教學要處理好傳授知識和培養能力的關系,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切實形成各學科“自主高效、多維互動”的教學模式。
要改變授課方式,把課堂真正還給學生。教師要由知識的傳授者變成了“導演”“主持人”;課堂是學生的舞臺,學生是課堂的主角,學生完全是學習的主人。學校提出“以學論教,以學定教,多學少教、以學評教”作為教學的基本理念。學生的學習一般要經歷自主學習、合作交流、成果展示、鞏固練習、實踐體驗、總結反思六個環節。教師的課堂教學要切實遵循實驗讓學生做、情景讓學生想、圖形讓學生畫、問題讓學生提、思路讓學生找、錯誤讓學生析、是非讓學生辨、異同讓學生比、好壞讓學生評這九大原則。
要重點積極探索不同課型(新授課、講評課和復習課)的結構特征,學習借鑒“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的課堂教學模式,加強對各個細節的研究。
新授課。新授課提倡“先學后教 、當堂訓練”的課堂教學模式。“先學”,要提出明確的學習目標,要給學生提供非常具體的自學指導;“后教”時,讓學生互相說,互相糾錯,互相提升,用自己的方法使對方聽懂。課上,要充分體現教為主導,學為主體,教師的導要適時、適度、適量,要給學生充分的自學、思考時間。教師要及時、全面地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針對學生學習中的疑難問題、易混淆的問題進行點撥,并通過討論、合作的形式解決。課堂討論要進一步整合討論時間,引發學生思維交鋒。討論的內容和形式要根據課堂教學需要和學生認知水平安排,減少無效討論,更要避免為討論而討論。“當堂訓練”,課堂上還要保證有足夠的時間(不少于15分鐘)讓學生進行針對性訓練,實現堂堂清,盡量減少學生的課余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