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造高效課堂的三個重點(3)
3、注重優化課堂教學結構。課堂教學結構決定了課堂教學的功能,決定了能否達到預期的三維教學目標;學生學習的過程也是頭腦中知識不斷建構的過程,因此課堂教學結構就顯得格外重要。學校對課堂教學結構明確提出四點建議:一是課堂組織要簡潔明快,盡快切入主題;二是課堂結構要詳略得當,要依據學習的內容,采取不同的教法和學法,及時調整教學思路;三是教學內容要重點突出,體現知識的結構聯系,教材內容的呈現方式;四是教學媒體要相得益彰,制作課件要根據教材特點、學生實際的需要,不要盲目隨從,不能趕時髦、走形式。
4、重難點的突破要務實高效。設計的問題要有明確的目的性、針對性、方向性、有思維價值。對重難點的講授一要科學、準確,讓學生舉一反三;二要融入課外知識、聯系現實生活,適當拓寬延伸;三要由淺入深,由易到難,深入淺出,循序漸進;四要重視學生的參與程度和思維過程,不要過多地追求結論性的東西,而應更多地關注結論的形成過程。教師要給學生充分思考的余地,引導學生進行多向思維,多角度地分析問題,引導學生進行直覺思維、批判性思維和創造性想象。五要培養學生掌握研究、探索自然規律方法的意識。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現象、概念、原理、定律、公式、法則等知識的學習活動,掌握有關科學研究的操作程序、步驟和方法,培養學生運用知識,發現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六要改變單一的信息傳遞手段,做到多樣化、實效性并舉,讓學生手、腦、口、眼并用
5、實現教學方式的多元化,提倡啟發式教學。“啟發”是教學中永恒的主題,教學中只有做到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啟發,才能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啟發的核心在于激發思維,關鍵在于“思維的點撥”。啟發要遵循思維規律,教師在教學中要做到啟發得當,注意策略。一般在教學中常用的策略有“問題啟發”、“實驗啟發”、“興趣啟發”、“直觀啟發”等。無論在哪種啟發方式中,教師都要有意地設置“知識的陷阱”或“知識墻”,對學生進行激疑,引發他們的疑問。激疑以后教師再進行引導,引導到關鍵的地方加以點撥,最后達到使學生自己得出結論的目的。
6、實現學生學習方式的多元化。多元化的學習方式包括學生的自主學習、教師引導下的探究學習、師生共同參與的合作學習以及教師講授為主的接受學習等多種學習方式。教師要讓學生在聽讀中學、活動中學、思考中學、合作中學、探究中學,盡量讓身體更多的器官參與到學習中來。實現學習方式的多元化要注意:第一,接受性學習仍然有它存在的價值。教學中一些陳述性的知識,用接受性的學習方式效率最高。第二,探究學習、合作學習一定要針對特定的教學內容,不能什么樣的課,都搞探究性學習,至少它本身的內容要有探究的價值。搞好探究學習,要把握好六個要素,一是要選好探究內容;二是創設探究情境;三是要明確探究的問題;四是要營造探究的氛圍;五是要親歷探究的過程;六是要體現探究的價值。
7、把好練習、作業、輔導關,切實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教師要根據課標要求,科學布置學生的練習和作業。要精選習題,把好質量關和數量關,作業布置要有針對性,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要設計不同的題目,提出不同的要求,尊重學生的選擇。練習內容針對性要強,要有代表性、典型性,做到舉一反三、以少勝多,起到鞏固強化的作用。要根據學科特點制定批改要求,寫好富有激勵性、啟發性的評語,做好批改記錄,并及時把作業批改情況反饋給學生。針對作業中出現的問題,要做到面批、集體講評和個別指導相結合。輔導要以學生自學、完成作業為主,以教師個別指導為主,輔導要解決學生學習過程中存在的疑難問題,一般不采用整班集體輔導的方法。
8、要整合各種教學資源。要提高課堂的質量和效率,就需要教師合理整合運用各種教學資源,其中包括:教材、練習冊等紙介教學資源;音像、多媒體網絡等信息教學資源;實驗室、圖書室等專用教學資源;還有自然、社會等廣闊領域的教學資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