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造高效課堂的三個重點(2)
三、明確思路,強化措施,全面推進“高效課堂提升年”的實施。
為確保“高效課堂提升年”順利實施,我校將以“潛心研究課堂教學 著力打造高效課堂”為主旨,以全面推進課堂教學改革為重點,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為目標,緊緊圍繞教育教學工作,狠抓教學常規的落實,大力推進教育創新,促進我校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主要抓好以下五個方面的工作:
(一) 加本培訓和校本教研力度,向教師隊伍整體素質的提高要效率。
要重視發揮教研組、年級組在實施“高效課堂”過程中的龍頭作用,營造嚴謹、務實、民主的教研氛圍,切實落實備課制度,做到時間制度化、研究程序化、任務具體化。采取切實措施鼓勵教師參加各種形式的培訓,舉辦課堂教學理論培訓、開展教師基本功大賽、高效課堂展示與評比等活動,促進教師業務水平的提高。要建立健全校本培訓學習制度,用科學的管理保證校本培訓有序高效地開展,促進培訓、學習和研究的良性互動。積極組織教師開展“如何打造高效課堂”課題的研究,通過課題研究、成果交流、展示等活動,帶動教學改革,積極探索出我校“打造高效優質課堂”的成功之路。
(二)更新教育理念,向教學方式的轉變要效率。
實施課堂教學改革,打造高效課堂,必須對傳統的課堂教學體系進行反思和揚棄,徹底改變傳統的單向灌輸的教學模式,實現課堂教學的“五個轉向”:
1、從老師講清為主轉向引導學生自己領悟為主。學生作為學習目標的完成者,能否積極主動地學習、思維、領悟,直接影響著教學效率。學生的能力并不是教師講出來的,學生只有通過自己動腦思考、體驗、領悟,才能真正地把握知識的真諦。教師要提倡讓學生自己領悟,適時地講解啟發,為學生領悟做好引導。
2、從教師發問為主轉向學生提問為主。教師要把提出問題的權利交給學生,鼓勵學生質疑問難,并以學生的問題為紐帶進行導思。教學過程必須從激發學生產生問題為開始,至產生新的問題為終結。教師的提問要力戒淺顯直露,要問在要害處,要在認識矛盾的焦點處設問,要在教學內容的關鍵處設問。這就要求必須做好課前的充分準備。
3、從題海戰術為主轉向以指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為主。教師要在課堂上為學生運用知識創造條件,提供機會。可以放手讓學生自己設計習題,使學生對所學知識進一步深化理解;要通過學生質疑,引導學生討論,深入理解知識點,舉一反三;要開放課堂,將所學知識與生活實踐聯系起來,擴展課堂教學空間,為學生運用知識創造更多的條件和機會。
4、從教師演示為主轉向學生獨立操作為主。學生親自動手操作實驗,能夠協調手腦,活躍思維。教師要讓學生獨立操作,將結論的發現權交給學生,搞好“引”和“幫”,指導學生規范操作的要領和方法,引導學生對實驗的原理、方法進行深刻的思考,發展學生的思維,誘導學生形成問題意識。
5、從紀律約束、強制管理為主轉向科學、民主管理為主。 教學管理調控課堂教學節奏,引導著課堂教學行為,制約著課堂效果,是實現教學目標的重要手段。教師必須放下傳統的師道尊嚴,積極構建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師生之間實行平等對話,感情共鳴,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心理下釋放出最大的學習潛能。進一步完善“小組制”管理模式,樹立學生的“主人翁”意識,以達到“兵教兵”、“兵管兵”。
(三)突出過程設計,向優化的教學過程要效率。
要進行課堂教學改革,就要創建新的教學內容、教學結構、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優化課堂教學,全面提高教學質量。課堂教學改革要以教學設計為突破口,各級各科要努力做好以下八個方面的工作:
1、精心設計教學情境,力求引人入勝。生動有趣、扣人心弦的教學情境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開啟學生思維的閘門。教師設計教學情境要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并與他們已有的認知結構有密切的關聯,具有較強的問題性,學生才會產生問題意識并樂于去探究,情境中蘊含的問題要有一定的挑戰性和激勵性,適合學生的實際水平,能造成一定的認知沖突,激起學生探究的欲望;教學創設情境應力求體現時效性,從而在最短的時間內吊起學生的“胃口”,讓學生以最佳的思維狀態投入到學習活動中。
2、正確把握三維學習目標。學習目標在課堂教學中具有導向、激勵、凝聚和調控作用,知識、能力、態度三者是有機結合的整體,不可機械分割。要把能力的培養和態度的發展融于學習知識過程中。不能單純追求教學方式的轉變而忽視教學的有效性;也不能狹隘的理解教學的有效性,只單純地強調知識與技能。教師精心設計的學習目標,一要符合課標、教材要求;二要符合學生學習實際及認知規律;三要準確、有序,突出教學重點;四要注意目標的層次性和全體性;五要有可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