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造高效課堂的三點思路(2)
二、精心組織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1、功夫用在備課上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 要實現課堂高效,必須下足課前準備功夫,教師只有深入鉆研教材,精心設計課堂教學過程,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率。我們主要從以下三點著眼進行集體備課和個人備課:
(1)備課標:全面貫徹新課程標準要求,結合具體教學實際把其轉化為具體的教學行為,同時還要靈活使用新課標,一切有利于教育學生的教學行為都可算做正常的教學行為。
(2)備教材:通過對教材的研討,明確我們是利用教材教,而不是在教教材。因此必須吃透教材,掌握每一節課的重點、難點,弄清自己該教什么,怎么樣教,并且設計到教學過程中去,使教學過程活而有效。
(3)備學生:了解學生的知識體系,知道學生該學什么,始終從學生實際出發,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分層設計有利于學生探究和鞏固知識的練習題目,使每一位同學都有事可做,都有成功感,體驗學習的快樂。
2、精心設置教學切入點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一部好電影,精彩別致的開頭能迅速地吸引住觀眾,讓人產生非往下看的強烈欲望;一首好歌,只要前奏一響,就可撥動起聽眾心靈中的琴弦,真可謂“轉軸撥弦兩三聲,未成曲調先有情”。課堂教學也同樣如此,如果找準了課堂教學的切入點,就能收到先聲奪人、一舉成功的奇效。例如:在教學“同類項”時,我在黑板上板書了“2a和3a”與“3x2y與4x2y”讓學生觀察各組中字母和字母次數的特點,學生齊聲回答了各組中所含字母相同,字母的次數也相同。見時機已到,我便開門見山地說“這節課我和大家共同學習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次數也相同的項,即同類項。需要達到的學習要求是:能夠正確掌握什么樣的項叫做同類項。”學生聽后積極投入到學習之中,新的一課便拉開了帷幕。
3、教方法比教知識更重要
“受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現在提倡終身教育的理念,我們的教育并不是教給學生多少枯燥的知識,而是教給學生終生受益的學習方法,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必須對學生的學習進行有效的學法指導,這樣學生在科學有效的方法指導下進行的學習必然是有效的,也必將是高效的。
4、能力訓練是課堂教學的歸宿
無論是新授課還是復習課,都要堂堂有訓練,訓練的題目不在多而在精,要做到這一點,必須改變以教師講解為主的教學模式,而代之以能力訓練為中心和教師指導下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的教學模式。為了使訓練更有成效,我們在集體備課時,精選題目,分別設置鞏固知識、能力提升和體現知識前后聯系的題目,培養學生的解題能力。課堂上精講巧問,并進行必要的板演訓練和講評,即使是一般的課堂提問和練習也要著眼于能力訓練。
5、良好習慣讓學生受益終生
行為養成習慣,習慣造就性格,性格決定命運,有無良好的學習習慣對于學生的成材乃至于一生都非常重要。因此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我們特別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首先是課前的預習習慣,要求學生預習時要弄清知識間的前后聯系,發現教材中的問題,這一知識是什么?為什么會這樣?其次是課堂學習習慣,課堂上要主動學習,該聽課時要認真聽,認真記,不明白的問題要及時向老師或同學請教,討論問題時要主動參與,積極發言。第三,課后的復習習慣,要求學生堅持先復習后做題。長期堅持,教學必定是高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