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高中生物的高效課堂教學反思(2)
2、課堂教學要轉變教學方式
“以講為主”的傳統教學方式的弊端很多。第一,教師往往用一個人的思路代替學生的思路,讓學生記筆記、死記教師現成的理論,學生只是一味地被動接收,對所學的知識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無法將知識真正轉化為自己的東西更不用說應用于實踐了,其必然結果是課堂提問、作業、檢測、各類考試等等一塌糊涂,長此以往學生必定喪失學習的興趣。第二,“以講為主”忽視了學生的個體差異,導致教師教的辛苦,學生也學的疲憊。教師在課堂中應該轉變觀念,樹立服務意識、引導意識,把時空還給學生,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教師在課堂前十分鐘內,應合理地引導學生思考、自主學習、探究,使學生對這堂課的學習目的了然于胸。在接下來的時間里,教師可以對學生不理解的地方進行點撥,把握重點突破難點,使學生吃透教材。最后進行當堂檢測,及時發現學生的不足,進行有針對性的補充。每節課結束前要布置對下堂課針對性的預習問題,這樣就可以提高下節課的效率。
3、教會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也就是說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比教會知識更重要。教會學生利用“導學案”預習、課堂、課后的自身研讀課本,體會導學案設計初衷,同時要強調及時復習和課本知識實踐應用的重要性。從“遺忘曲線”中我們知道要獲取良好的記憶效果,就要及時復習。如果不及時復習,在較短的時間內,許多內容就會忘記,再去復習就是事倍功半,不如在還沒有遺忘或忘得較少的情況下盡早復習,這樣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復習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如課堂提問、實際生活事例的分析、調查報告的設計與撰寫等。
4、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構建良好的學習氛圍
課堂教學是否高效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課堂內外師生關系的好壞。課堂效果反應師生關系,融洽和諧的師生關系有助于創造良好的課堂氛圍,這需要教師在主觀上積極地努力。教師要做學生的貼心人、知心人,盡自己可能了解他們的心理特點,關心他們的學習和生活,尊重學生獨立的思想,善于抓住時機激勵他們。只有站在學生的立場上,對學生的鼓勵和批評才具有實際效果,否則就會產生負面效應。
在生物課堂教學中,我們所面對的學生學習程度參差不齊,教師要尊重學生的思想,不要挫傷他們的積極性,尤其對差生,教師的態度要慎重、婉轉,不能放棄對他們的關注。教師要努力尋找學生的閃光點鼓勵、幫助他們樹立信心,給他們介紹一些合適的學習方法,和他們建立一種融洽的關系,師生關系的融洽使學生感覺到課堂氣氛輕松,表現出愿意配合老師的教學,使教與學的活動得到良好開展,高效的學習氣氛得以構建。師生間的融洽關系意味著師生在課堂上的共融,讓學生感覺到課堂是溫暖的、輕松自如的、是自由發揮自己特長的理想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