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實驗總結(2)
三、存在問題及解決方法
1、 學生合作不夠主動,組內交流出現(xiàn)冷場,沒有人說話。
小組成員接到學習任務后,不知道先干什么,或對某一個問題無話可說。
出現(xiàn)這一問題的原因是:有的同學在沒有認真讀書、深入思考的情況下,就開始小組討論。他們沒有經(jīng)過深思熟慮,匆忙展開討論,要么坐享其成,要么人云亦云,盲目隨從,對小組內的不同見解根本無法提出真正意義上的贊同或反對,也無法做到吸取有效的內容修正自我觀點。
我的解決辦法是:為了能夠調動組內成員討論的積極性,我建立小組合作學習討論記錄表。內容包括:積極合作因素和消極合作因素。積極合作因素中包括:監(jiān)督或觀察、操作或記錄、主持或服從、傾聽或思考、表述自己觀點,組員做到哪一點就在相應的位置上加分。消極合作因素中包括:發(fā)呆或走神、做小動作、抵觸或不參與,符合哪一點就在相應的項目上減分。一周后統(tǒng)計出組內最佳討論獎,最佳組織獎,最佳進步獎等。
2.學生層次不同,學習合作參與度不均衡。
通過我的觀察,小組合作學習確實大大增加學生的參與機會,并能發(fā)揮出更多自主性,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但優(yōu)等生參與自由發(fā)言和小組匯報的次數(shù)明顯多于學習困難的學生。合作學習時,不少同學在小組活動中無所事事,或做與小組活動無關的事情,學習成績好的自然成了各組名副其實的代言人,而學習困難和性格內向的學生則只是其陪襯。
出現(xiàn)這一問題的原因是:有的學生性格內向,不善于在人前發(fā)表意見,多數(shù)時候在合作中沉默不語。有的學生由于基礎薄弱,想?yún)⑴c活動卻又力不從心;有的同學基礎較好,但不善于爭取機會。小組分工不明或角色落實不到位,往往學習成績好的學生成了各小組名符其實的常任報告員,形成小組活動被一二個“積極分子”壟斷,而其他學生陪坐的局面。
我的解決辦法是:盡可能為學生,尤其是基礎較差,經(jīng)常失敗的學生創(chuàng)造更多的成功機會,同時要善于發(fā)現(xiàn)他們的進步,并及時給予鼓勵,使他感受到成功的樂趣,從而增強他們的自信心。當學生失敗而處于情緒低谷時,我們要及時對他們進行開導,鼓勵他們在哪里跌倒就從哪里爬起,培養(yǎng)他們樂觀,豁達地承受挫折與失敗的能力。還有就是對組內成員要進行合理分工,充分發(fā)揮每個人的作用激發(fā)各人的個人責任,使得每個成員有事可做,對自己負責的那部分任務全力以赴。比如:可以讓學生分別承擔作品的創(chuàng)作,承擔某方面的信息搜集等。這樣有分有合可以保證全體成員的積極參與。除了按任務分工外還可進行角色分工,如輪流擔任記錄者、鼓勵者、檢查者、解說者、組長等。在分工中我們還要注意經(jīng)常更換角色,使每個成員都輪到過各種角色,體會每個角色的工作和責任,并從中學會互相理解、體諒、支持,從而增強團隊凝聚力和歸屬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