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結構化預習的教學模式(5)
時間:
廣達2
課堂學習
寫感悟——讀完課文的總體感受,寫文中優美詞句的作用,寫含義深刻句子的意思,寫課文讓你感動的理由,寫學完課文后你的打算。
記情節——記生字的音、形、義,記課文的主人公,記主要內容,優美詞句。
思難點——可從字、詞、句、段、篇著手,思索生字的結構、音節、同音字、形近字,思句子的意思、思段落的作用、思整篇的結構。
總之語文學科結構化預習做到:“以整體感悟為主,形成課文結構”。
數學學科:數學學科結構化預習采用的是“七字訣”(讀想說寫做補練)。即:讀課本、想難點、說概念、寫體會、做實驗、補舊知、練例題。
讀課本——預習時要認真,要逐字逐詞逐句的閱讀,用筆把重點畫出來,重點加以理解.遇到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作出記號,教師講解時作為聽課的重點.
想難點——對預習中感到困難的問題要先思考.如果是基礎問題,可以用以前的知識看看能不能弄通.如果是理解上的問題,可以記下來課上認真聽講,通過積極思考去解決.這樣有利于提高對知識的理解,養成學習數學的良好思維習慣.
說概念——預習時可能感到認識模糊,可以與父母或同學進行討論,在同學們的合作交流與探討中找到正確的答案.這樣即增加了學生探求新課的興趣,有可以弄懂數學知識的實際用法,對知識有個準確的概念.
寫體會——寫一寫在課前預習中也是很有必要的,預習時要適當做學習筆記,主要包括看書時的初步體會和心得,讀明白了的問題的理解,對疑難問題的記錄和思考等.
做實驗——對于公式的推導等操作性較強的知識,要求學生在預習過程中親自動手去實踐,通過剪、拼、折、移、擺、畫、量、觀察、比較等活動,體驗、感悟新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