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步導學的高效課堂教學模式(3)
(三)展示交流
展示交流包括成果展示和交流評價,是學生鞏固和提升學習收獲的操作要素。展示交流不是學習成果的簡單重復與再現,而是對學習體驗和感悟的表達與再現,是對自主探究和發現的溝通與交流,是對多種方法和答案的理解與評價。有效的展示交流,特別要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建立必要的展示平臺。為了確保展示交流的實施,學校和教師必須為學生建立多種課堂展示平臺。近年來,從構筑學生課堂的實際需要出發,有些學校將學生座位改成餐桌式,為學生在小組內交流討論做好了應有的準備;有些學校在教室的四周掛上了黑板,為學生在全班展示學習成果提供了極大的方便;有些學校在教室里安裝了電子白板,為學生隨時進行展示創造了極好的條件。事實證明,所有這些都是學生在課堂上很好的展示平臺。
第二,組織有效的展示活動。展示交流一般以集體展示為主,展示內容應當代表小組意見,展示人選必須由小組進行推薦。展示時,全班同學要認真傾聽,并根據實際情況適時進行恰當的回應。有效的展示活動,還應當做到有重點、有代表性和有提升的進行。所謂有重點就是圍繞課堂學習的重點,對本節課的核心內容進行展示;有代表性就是根據教師課堂巡視的情況,對本節課的共性問題進行展示;有提升就是抓住學生學習的興奮點,對學生展示的學習成果進行拓展提升。
第三,實施積極的展示評價。小組展示成功,可按展示者的基礎好壞進行記分。基礎最差的同學展示成功,可為組內全體成員每人記5分。其他同學展示成功,可按展示者基礎由差到好,分別為組內全體成員記4分、3分、2分。不能展示成功的,組內其他同學可以幫助展示,展示成功全體組員按幫助者展示記分,提供幫助的同學加記1分。在展示過程中,全班同學要積極回應,對提出特別有價值的意見和見解者,可適當加分予以鼓勵。
三、檢測導結
檢測導結是構筑學生課堂的反饋環節。在這個環節,所有學生都要對檢測給予高度重視,通過有效的檢測對課堂學習進行反思總結,及時發現不足,總結經驗,進一步鞏固和提升課堂學習成效。
有效的檢測導結,應以科學的檢測工具為前提,在內容上對學習目標和任務應有較強的針對性,在呈現上一般以紙質答題卡的形式呈現為主,在時間上應有具體的時長要求,在評價上應有明確的評價標準。課堂上進行檢測導結,必須抓住檢測、反饋、總結三個要素進行操作。檢測的操作,必須為學生留有足夠的時間,由學生獨立完成。反饋的操作,應以小組為單位,在互相批閱和改正錯誤的基礎上,對學生做出恰當的評價。凡是一次性解答正確的學生記5分,解答錯誤但自己能改正的學生記4分,解答錯誤但在同學幫助下能改正的學生記3分。凡是解答錯誤又不能改正的學生,要將檢測卡交給老師,由老師對其進行重點輔導,并根據學生的進步大小記相應的分數。總結的操作,要結合檢測所得的成績,對課堂學習的收獲與不足進行實事求是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