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手機課堂心得
無手機課堂心得篇一
無手機課堂心得篇二
老師上面口干舌燥講課,學生下面手忙指亂玩手機。這樣的大學課堂早已見怪不怪。大學生迷戀手機,“身在曹營心在漢”,讓課堂成為老師的獨角戲,貌似都是手機惹的禍,“無手機課堂”可謂對癥下藥,雖說有些人有不良反應,“沒有安全感”,但總算把大學生“請”回了課堂。如此就能保證高效課堂了嗎?恐怕只是一廂情愿。這種強制性的手段,也折射了長期以來教育的積弊,可以說是對傳統教育的繼承,也可以說是教育的倒退。
大學生何以甘愿飲鴆“指尖上的毒”,而摒棄課堂?這就是道簡單的選擇題,如若老師的授課枯燥乏味,敵不過手機的吸引力,他們自然會選擇后者。因此,大學生課堂上玩手機的原因并非單方面的,也不能居高臨下地全部怪罪到手機和學生身上,老師更要反思,授課的內容、方法、技巧和趣味性等,是否契合學生,并實現知識嬗遞的無縫對接。
不可否認,有些教學內容是很枯燥,有些教學手段也很乏味,如何把枯燥乏味的課堂變得生動有趣,這需要老師在備課和上課方面,多下點功夫、花點心思。畢竟,“無手機課堂”拴住的只是學生的身體,他們是否愿意學,還取決于老師的授課水平。更何況,大學生是即將走進社會的成年人,這種捆綁式的教育,不僅侵害其人身權利,對其身心發展也不利。
大學沒有大起來,用的依然是傳統、粗暴的教育手段,這種繼承也無異于倒退。
“無手機課堂”的目的是讓大學生回歸課堂、專注課堂,
然而,實現這一目的的關鍵并不在于手機,而在于大學生。如若大學生有自我管理能力,帶著手機,但上課不用,“無手機課堂”也就沒了任何意義。不過,這正是大學生所稀缺的,也是大學教育所忽略的。
一直以來,我們貫穿的都是“單細胞”式教育:篤信父母之命、老師之言,要么絕對禁止,要么放任不管。學生在被管理中成長,缺少自我管理和規劃的意識、能力。當進入大學,失去被管理、被規劃的環境,他們卻不會安排學習、生活。這時,絕不能再搞“無手機課堂”式捆綁教育,讓他們重回被管理、被約束的過去,而應培養其獨立和自主的能力。
大學之大,既是說教師,也是說學生。大學生不再是小孩子,有其獨立的思想、選擇和立場,引導他們學會自我管理、自我約束和自我規劃,比捆綁教育更管用,也更實用。
無手機課堂心得篇三
當一堂課的時間從你劃過手機的指尖劃過時,你是否發聲感嘆:時間都去哪兒了?作為大學生,我們需要一個高端大氣上檔次的教室,更需要低調奢華有內涵的學風!”隨著手機的普及,特別是手機的功能愈發強大,老師在講臺上授課,學生在下面手指翻飛,已成了一些大學課堂上的另類風景。手機機儼然已成為大學的“課堂公害”。
把手機夾在書本間偷偷聊天,把手機藏在書桌下悄悄看小說,明目張膽地戴著耳機聽音樂,毫無顧忌地走出教室接聽電話等等。如今手機已是學生們的“必有設備”,在大學校園里,這些已不是什么新鮮事了。“很多上課玩手機的同學在下課后不乏這樣感慨:“雖然知道不應該,但有時真是控制不住自己,就想拿出手機來玩一會兒,玩著玩著一堂課就過去了。”
同時,手機也成了筆記“速錄機”,很多的同學們圖便宜會用手機直接拍下老師放的投影,或者黑板的板書。而對拍下來的“筆記”很多都是流于形式而已。
“現在,手機已成了課堂上的一大公害,不僅嚴重影響學生的學習,對老師的激情也是很大的打擊。沒有手機會怎么樣?會把學生們的心從手機屏幕上拉回來嗎?會讓學生們浮躁的心平靜下來專心聽課嗎?或許會的。”于是為了配合學院的活動,同時也為了提高我們班同學的上課質量。2012級旅游管理班的同學們開始進行無手機課堂的試行活動。
剛開始收手機的時候,很多同學不情愿,但在各個班委的帶頭
和鼓動下,大家還是陸陸續續地將手機上交了。整個過程就花了5分鐘左右。
上課沒了手機,發現聽課的同學果然比以往多了,并且,聽得也比以前認真了,兩手還時不時地抄一下黑板上的板書,老師提問,下面舉手發言的同學也多了不少。一下課,教師變得比以前熱鬧了許多。要是有手機,大家一下課都埋頭玩著自己的手機,教室顯得死氣沉沉的。但收了手機,感覺就不一樣了,同學們之前交流的話語變得多了。同學們的班集體意識突然變得強大起來。因為,我們班將在以后的課堂學習中,盡可能多地開展無手機課堂的活動。
看了無手機課堂心得還看:
1.新課堂學習心得體會3篇
2.課堂心得隨筆
3.高效課堂學習心得體會3篇
4.課堂管理心得
5.主動有效課堂學習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