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油翁教學反思
賣油翁教學反思篇一
賣油翁教學反思篇二
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由知識到方法到情感,這是學生最基本的認知規律。切忌打亂甚至是顛倒這個規律。對于文言文來講,積累是重點,切不可脫離實詞虛詞的積累而一味追求文本分析。很多學生不愿意學習文言文就是因為語言上的障礙,但是實際上,每篇文言文中需要大家學的詞語寥寥無幾,只要注重積累,學生就能完成陌生文言文篇目的理解。切不可忽視積累從而影響學生閱讀文言文、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重視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的培養。實際上每篇文章都蘊含著作者對人生觀、價值觀的某種看法、觀點。我在這篇文章地講授中,用“我想對……說”,這種方法,將學生在本堂課的情感體驗用一句話總結出來,與大家分享。
但在這堂課中我也發現了很多不足:首先,應該引導學生更好的利用課下注釋,課下注釋有的在課堂上學生討論的時候就不應該再作為重點討論了。
其次,課件應用要靈活,課件上的知識有很多在課堂上已經解決了,但因為課件在課前設計的,所以與課上出現了矛盾、重復,浪費了時間。
最后,可能是由于學生緊張,提問的情況不如平時課堂,回答問題的同學僅僅局限于一部分,以后還應該在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上,爭取讓更多的學生參與進來,在課堂上形成一種人人思考、人人發言的良好局面。
賣油翁教學反思篇三
這是一篇短小精悍的筆記小說,它通過賣油翁和陳堯咨之間的一段小故事,用淺顯易懂的文言文說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這篇文章故事性很強,學生較易理解。但面對初一學生,要在一課時內完成教學任務,需要學生做好充分的預習。在確定教學目標的時候,我思前想后,按照常規預設好教學目標,學生一定很厭煩。要是我們一起來參與并研究教學,應該會更有趣味。自己提出目標并達成目標定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情。于是在教學開始之前,我沒有按常規出示教學目標,而是把關鍵字詞寫在很班上,讓學生從他們的視角出發,尋求目標并達成目標,獲得成功的喜悅。
《賣油翁》這篇課文就學生掌握情況來看,基本上達到預期的學習目標,學生學有所獲。而我覺得最大的成功之處就是抓住教學的每一個環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他們學習的主動性。
一、預習充分,質疑大膽
課前我要求學生做好充分的預習工作:盡量掃除文字障礙,找出難以理解的詞句;通讀課文;了解文章大致內容;查找作者生平等。由于準備充分,在授課時,學生勇于提出自己的疑惑,并認真聽取同學及老師的講解。課后檢測證明,學生對這一課詞句理解的記憶是既快又牢。所以說,做好充分的準備后,放手讓學生質疑,這既培養了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又提高了他們學習的興趣,也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
二、角色朗讀,讀中有獲。
我在教學中多次安排學生朗讀,這篇文章從動作、語言、神態生動地刻畫了人物形象。從語言描寫來說清晰地再現了兩個完全不同性格的人,一個驕傲,一個謙虛。學生在分角色朗讀和翻譯的時候對兩人說話的語氣把握還比較準,而且朗讀熱情比較高,讀出了自己的感悟。對于比較簡單的知識,我并沒有過多講解,讓學生自己翻譯自己評價。
三、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賣油翁的人物形象可以說在學習的輔助材料中早有定論,但是學生的拓展思維是不可預設的,如:當我問到“通過對課文的理解,你感覺故事蘊含了什么道理?”時,“熟能生巧、不要驕傲自滿、學無止境、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學生的思維很活躍,他們對于文本的理解遠遠超出了我的想象。這也讓我深刻的意識到:如果充分的激發了他們的學習熱情,學生定會還你一片精彩。在新課改進行得如火如荼的今天,我們的根本是提高同學們語文學習的效能,進而增加文化底蘊。在以后的教學中,我一定認真專研教材,善于抓住這種機會,醞釀這種機會,更要努力創造這種機會。
整堂課下來,感覺節奏緊湊。學生參與課堂的激情較高。當然,這堂課也存有不足,因學生在課堂上都比較活躍,出現了多次泛答的情況。也有學生的回答,相當精彩,可我沒有進行簡要的鼓勵與點評,在以后的教學中一定要注意改進。
看了“賣油翁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