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姑娘送信教學反思 風姑娘送信課后反思
風姑娘送信教學反思篇一
在平時教學中,第一課時往往大部分時間就在字詞教學,雖然學生掌握了一套學習生字的方法,并且在不斷的鞏固訓練,但要認的字和要寫得字往往混淆,重難點分不清。每一個字如果都從音、形、義三方面來教學,必定費時。
在這篇課文教學中,吳老師首先幫我們劃分了課時,改變第一課時大部分時間是在教字詞,課堂設計不合理的情況。吳老師的建議讓我們明白了要明確區分要認的字和要寫得字,在給生字找朋友時要有所選擇,只有有意義、新詞中帶有學生學過的字的詞語是有必要寫在黑板上幫助學生積累的。一些不必要的詞語積累不用占用太多的時間。識字的時間省了,多下的時間就應讓學生熟讀課文,整體感知。
二、采用不同的朗讀形式,層層推進,培養學生自主閱讀的能力。
新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盡管是一年級的孩子,但在教學中也要以學生為主體,引導學生饒有興趣地反復讀句、讀文,在讀中感悟,在讀中積累。
在閱讀教學中我抓住本單元的訓練重點“借助拼音讀課文識字”。我不簡單得讓學生聽課文錄音,看課文動畫,讓學生聽懂看懂,而是讓學生先借助拼音自己讀懂課文。并且每一次讀都是有要求:第一次,借助拼音,輕聲自讀課文,做到讀準字音,做到不加字,不漏字。思考:風姑娘送的信到底是什么?在交流后,第二次讀,在讀課文,圈出風姑娘把信送給了誰?第三次讀,小組內齊讀課文,劃出朋友受到信后是怎樣說的?采用不同形式的朗讀,層層推進。
在教學中,我把文中小動物和女孩媽媽說的話作為朗讀的重點,分三步進行朗讀訓練。首先指導學生讀這些長句正確停頓。教師先范讀句子,通過教師的范讀句子,讓學生明白長句應在哪里停頓。然后請學生來模仿讀句。學生的模仿朗讀是直接感知朗讀方法的最好辦法,他們在直接的感知、模仿、實踐中慢慢學會朗讀。
第二步引導學生讀出語氣。先讓學生說一說小動物說話時的心情。再請學生讀給大家聽,讓學生挑選自己喜歡的部分分角色表演讀。在課堂中創設輕松、活潑、愉快的學習情境,讓學習更富有生氣,增加趣味性。第三步通過師生配合讀句,讓學生體會用詞的豐富性。通過實踐我明白了:學生能夠從模仿、體驗中獲得學習的快樂,這遠比單純的說教有效、有趣的多。以上是我對這節課的教學反思,我會不斷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為學生能學得更多、更好而不斷努力!
風姑娘送信教學反思篇二
《風姑娘送信》是一篇科學童話,課文以風姑娘送信為主線,介紹了燕子、松鼠、青蛙等小動物富有生趣的過冬方式。“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及針對一年級小朋友的特點,我在備課的過程中抓住每個環節來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從而激發學習興趣。在課堂教學中,我覺得這些方面還是挺有感受的。
一、在語言環境中進行識字教學
大量識字成為二期課改一年級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如何將每一個的生字都漸漸被學生所掌握呢?我進行了思考,在識字方面我盡量采用讓學生自主識字的方法,讓學生自己來說,比比看誰認識的字多,誰認識字的方法好。在備課時,還對每個生字教學時的側重點作出了相應的調整: 信是小朋友熟悉的事物,教學一開始用談話的方式引出生字“信”,在學習“信”的時候,我借助于實物及簡單介紹,使學生識記這個生字。同時在指導學習這個字時,又理解了意思。這既讓學生掌握了生字,又引發他們學習新知的欲望。 學生之間有差異,有的孩子在學前就認識了大量的漢字,課題中的“姑娘”一詞,課文中的“落葉”“南飛”等詞語,就讓這些識字量較大的學生有展示的機會,請他們做小老師教大家,既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也讓其他的學生在語言環境中認字。 風姑娘送的是落葉信。于是,我就利用多媒體制作的“接樹葉”游戲來鞏固學生的識字情況。隨著飄落下的樹葉上的生字,學生也興致盎然地復習了本課的詞語。 新教材重視書寫指導,本課中“寶” “信” “葉”是要求書寫的生字,因此由媒體演示了書寫筆順,指導學生分析字形,認識新部首“寶蓋頭”,并看清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讓學生養成認真書寫的習慣。 這樣在課堂中巧妙穿插了識字,有張有弛,能幫助學生更好掌握生字。
二、采用不同的朗讀形式,層層推進,培養學生自主閱讀的能力。
“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 雖然面對的是是一年級的學生,但在教學中也要以學生為主體,引導學生饒有興趣地反復讀句、讀文,在讀中感悟,在讀中積累,在讀中識字,是我本節課的設計理念。我在課開始,設計了讓學生聽錄音看書,熟悉課文整體感知,并思考:風姑娘把信送給了誰?然后,把這幾句句子組合起來,讓學生逐句朗讀,是為了幫助他們將全文的主線串起來,也降低了學生整段朗讀課文的難度。接下來,讓學生讀小動物收到信后都說了什么?再挑選自己喜歡的部分讀, 學生自己讀,學生有選擇性的讀,這些方法都能為學生提供充分的學習機會,在他們自學的過程中,學生借助拼音自學生字新詞讀通課文,我則根據學生的差異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給予幫助。讓學生挑選自己喜歡的部分分角色表演讀是在課堂中創設輕松、活潑、愉快的學習情境,讓學習更富有生氣,增加趣味性,同時讓他們體會每一個小動物不同的過冬方式,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三、對課文內容進行拓展延伸。
通過看圖讓學生模仿課文來說一說大雁、螞蟻和蛇等其它動物接到風姑娘的信會怎么說。通過這樣的拓展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同時也能培養學生的語言感悟能力,從而提高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
最后讓學生在課余時間去思考風姑娘還給誰送信,他們又會怎么說,培養學生探究能力。
四、多媒體與教學很好地進行整合。
在這堂課中,媒體的制作也為教學增色不少。由風姑娘吹出的落葉紛飛的情景,由落葉送出的一個個詞語,還有那形象可愛的小動物都深深吸引了學生,讓他們更好地融入課堂的學習氛圍。
以上是我對這節課的教學反思,我會不斷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為學生能學得更多、更好而不斷努力!
風姑娘送信教學反思篇三
《風姑娘送信》是一篇科學童話。課文語言生動活潑,充滿情趣。講授完這節課,感受頗深,我有以下幾點感想:
一、識字教學要放在語言環境中進行。
大量的識字是這一單元的特點,如何將每一個生字都在課堂上有效地被學生所掌握呢?我覺得每個生字教學時應各有側重點。
教學一開始用情景引入,讓小朋友看一看聽一聽,說說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引出生字“落葉”,用實物出示的方式,既讓學生掌握了生字,又激發他們學習的欲望,同時引出生字“片”的教學,以筆畫書空為主,掌握這個字的書寫規律。
學生之間有差異,在句子“呼呼呼,風姑娘去送信。”中的“姑娘”一詞,重在偏旁和輕聲,有的小朋友對這兩個字為什么是女子旁講不出,有的同學還能寫出其他女子旁的字
其他的生字,我在請小朋友讀小動物和小女孩的媽媽收到落葉信后的話時隨機教學。
新教材重視書寫指導,本課中“寶”是要求書寫的生字,因此由媒體演示了書寫筆順,指導學生分析字形,認識新部首“寶蓋頭”,并看清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讓學生養成認真書寫的習慣。
這樣在課堂中巧妙穿插了識字,有張有弛,能幫助學生更好掌握生字。
二、采用不同的朗讀形式,層層推進,培養學生自主閱讀的能力。
新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
盡管是一年級的孩子,但在教學中也要以學生為主體,引導學生饒有興趣地反復讀句、讀文,在讀中感悟,在讀中積累,在讀中識字,是我本節課的設計理念。熟悉課文整體感知,并思考:風姑娘把信送給了誰?然后,把這幾句句子組合起來,讓學生逐句朗讀,是為了幫助他們將全文的主線串起來,也降低了學生整段朗讀課文的難度。
接下來,讓學生讀小動物收到信后都說了什么?再挑選自己喜歡的部分讀,學生自己讀,學生有選擇性的讀,這些方法都能為學生提供充分的學習機會,在他們自學的過程中,學生借助拼音自學生字新詞讀通課文,我則根據學生的差異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給予幫助。
讓學生挑選自己喜歡的部分分角色表演讀是在課堂中創設輕松、活潑、愉快的學習情境,讓學習更富有生氣,增加趣味性,同時讓他們體會每一個小動物不同的過冬方式,加深對課文的理解。然后學著課文中的句式說說出示的圖片上其他動物的過冬方式,學生的積極性高,會說、敢說,在直接的感知、模仿、實踐中獲得新知。
本課教學最后環節,改變以往郵遞員叔叔送信游戲,變成風姑娘送信,學生互相獎勵,自主學習,獲得學習的快樂。
三、通過說話練習,既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也對課外知識進行延伸拓展。
本課中提到的四個對象都有各自準備過冬的方式:燕子要南飛在上半學期的課文中已經出現過,學生容易理解,因此教學時不作重點。在小松鼠準備糧食過冬的這節中,設計了讓學生說小松鼠藏松果的原因,課中學生有的說:“藏了松果,冬天就可以躺在溫暖的家中吃松果了。”有的說:“這樣過冬就有幾頓豐盛的大餐了。”這些回答說明學生已經掌握了松鼠的過冬方式,當然,也訓練了學生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力,使內容更生動有趣。小青蛙要冬眠,則讓學生通過自己做動作,體會它過冬的方式,理解冬眠的含義。然后拓展“還有哪些動物也要冬眠”來幫助學生積累一些知識,同時,也在談話中引出他們收到風姑娘的信后會怎么說?使學生在趣味活動中模仿課文內容說話,提高表達力。
最后,根據教材的內容拓展了其它三種動物過冬的方式,讓學生把所學的內容化為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運用語言的積累,提高學生的能力。又留了思考給學生,讓他們回去后繼續探索其它小動物各種不同的過冬方式,培養他們探究精神。
在這堂課中,媒體的制作也為教學增色不少。那形象可愛的小動物都深深吸引了學生,讓他們更好地融入課堂的學習氛圍。
以上是我對這節課的教學反思,我會不斷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為學生能學得更多、更好而不斷努力!
看了“風姑娘送信課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