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引路教學設計 蜜蜂引路說課稿
《蜜蜂引路》教學設計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區(qū)別“常常”和“往常”的意思。
3.自讀自悟,合作學習,能領會列寧善于觀察,善于思考的特點。
教學重點、難點:蜜蜂引路優(yōu)秀教學設計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領悟列寧善于觀察,善于思考的特點。
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多媒體課件(或教學掛圖)
教學課時:
2 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會認6個生字,會寫9個生字,借助拼音,自主識記,交流識記方法,游戲鞏固并正確讀寫生字。
一、啟發(fā)談話,揭示課題。
1.多媒體投影“蜜蜂”(板書課題:蜜蜂),誰能說一說它會做什么?(蜜蜂會采蜜,蜜蜂會釀我們喝的蜜,蜜蜂還會傳播花粉,蜜蜂還會引路呢。)
2.師:蜜蜂真的會引路嗎?(導入新課,在蜜蜂后加上“引路”兩個字)
二、自由讀文,自主識字。
1.自由朗讀課文,邊讀邊勾畫出生字,借助拼音讀準字音。
2.小組合作學習,互相交流啟示識記方法。
3.匯報交流識記方法。
利用熟字加偏旁識記:其+斤→斯 +付→附 讠十牙→訝 讠+炎→談 斤+辶→近 弓+丨→引
利用熟字換偏旁識記:峰一山+蟲→蜂
利用動作識記:敲
在讀課文時把生字組成詞語識記:列寧 莫斯科 派人
4.師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認讀,邊讀邊談要點。
(1)“訝”讀第四聲“yà”,與“牙”的聲調(diào)不同。
(2)“斯”平舌音“sī”,“附”要分清“f、h”讀“fù”。
5.游戲鞏固識字。
(l)“我指你認”。一人指生字,另一人在文中找出生字,并讀出詞語或句子。
(2)“我說你猜”。一人做動作或神態(tài)或說意思,另一人猜這是什么字。
6.寫字指導。(書寫正確、美觀)
(1)“派”字右邊不是“瓜”,應注意字中四個撇的變化:兩個平撇不宜太長,豎撇勿忘先豎后撇,右邊的小撇宜短:
(2)“敲”字右邊不是支,二十“ ”:
(3)“炎”上邊一個火字的捺變成了點:
(4)“引”字最后一豎不要靠左邊太近,又不能太遠。
7.生在田字格臨寫,寫第一個后與前面比較一下,爭取第二個比第一個寫得好,寫得漂亮。
8.生組詞,師投影,齊讀
三、再讀課文,初知內(nèi)容。
1.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文,想想課文寫了什么?
2.生自由讀,小組合作,交流討論。
3.匯報交流,師總結(jié)歸納。
列寧要找養(yǎng)蜂人談談怎樣養(yǎng)蜂,派去找的人不在,列寧只好親自去找,他跟蹤蜜蜂找到了養(yǎng)蜂人。
四、作業(yè)。
聽寫生字、熟讀課文。
板書設計
26 蜜蜂引路
訝(yà) 談(tán) 派(pài) 引(yǐn)
到(dào) 蜂(fēng) 敲(qiāo) 附(fù) 進(jìn)
派:
敲:
第二課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區(qū)別“常常”和“往常”的意思。
2.自讀自悟,合作學習,能領會列寧善于觀察,善于思考的特點。
一、導語。
無數(shù)蜜蜂在花叢中飛舞,看似紛亂的蜜蜂,在列寧的眼中卻有清晰的規(guī)律。憑著自己敏銳的觀察力,在不會說話的蜜蜂的引導下,在陌生的地方找到了自己要找的人。看來,只要肯動腦筋,許多好像不可能的事情也能辦成。
二、自讀自語。
1.自由朗讀課文,邊讀邊思考。
(1)你知道列寧和養(yǎng)蜂人的關系怎樣?是怎么看出來的?
(2)列寧是怎樣找到養(yǎng)蜂人的?你能畫出列寧找養(yǎng)蜂人的路線圖嗎?
2.自讀交流,小組合作,相互討論。
3.匯報成果。
(1)列寧和養(yǎng)蜂人的關系很要好。因為列寧常常派人去請他來談天,從“常常”一詞可以看出。“常常”是時常、經(jīng)常的意思。
(2)“親自”的意思是自己親身去(做,找……),因為列寧想找養(yǎng)蜂人談談怎樣養(yǎng)蜂,往常派去找的人不在,別人都不知道他住在哪里,所以只好親自去找。
師:“往常”是什么意思?
(“往常”是過去、平常的意思。)
(3)列寧一邊走一邊看,發(fā)現(xiàn)路邊花叢里有許多蜜蜂,蜜蜂采了蜜就飛進附近的一個園子里,園子旁邊有一所小房子,所以列寧就找到了養(yǎng)蜂人。
師:那么列寧當時是怎樣來分析養(yǎng)蜂人就住園子里的呢?
注意發(fā)現(xiàn):花叢中的蜜蜂。
仔細觀察:蜜蜂——園子——小房子
分析思考:蜜蜂——蜂房——養(yǎng)蜂人之間的聯(lián)系
做出判斷:養(yǎng)蜂人就住在這小房子里。
馬上驗證:果然就是要找的養(yǎng)蜂人。
師:指導學生朗讀,用不同語氣讀最后一句話,體會“果然”的意思。
(“果然”表明結(jié)果和預料的完全一樣。)
(4)學生展示路線圖。
小山上→發(fā)現(xiàn)花叢蜜蜂→園子里→小房子
(5)師:養(yǎng)蜂人看到列寧時會怎樣呢?“驚訝”是什么意思?為什么感到驚訝?列寧又是怎樣說的?“向?qū)?rdquo;是什么意思?。
(養(yǎng)蜂人感到十分驚訝。“驚訝”是“驚奇、不可思議”的意思。)
(因為養(yǎng)蜂人不知道是誰帶列寧來的,所以感到十分驚訝。)
(列寧笑著說,是您的向?qū)鄯浒盐規(guī)淼摹?
(“向?qū)?rdquo;是指“帶路的人”。)
(6)回顧全文,感悟列寧為什么會找到養(yǎng)蜂人。
(因為列寧憑借細心觀察和科學分析,在蜜蜂這個“小向?qū)?rdquo;的“指引”下,找到養(yǎng)蜂人的。)
三、看圖對話朗讀。
1.投影文中插圖,自愿介紹圖意。
2.同桌練習人物對話。
3.對話朗讀擂臺賽。
四、課外閱讀書目推薦,推薦閱讀列寧的故事。
五、課外搜集除蜜蜂會識路外,還有哪些動物也識路?
《蜜蜂引路》說課稿
一、 說教材
人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第七單元圍繞著“要正確看待問題,善于思考”這個專題選擇了幾篇不同體裁的課文,如:有常見的生活小事《玲玲的畫》,《玲玲的畫》是一篇與學生生活聯(lián)系緊密的課文,通過玲玲和爸爸一起開動腦筋,解決問題,讓學生意識到“只要肯動腦筋,壞事也變好”的道理。有發(fā)人深省的名人軼事《蜜蜂引路》。《蜜蜂引路》是一篇啟發(fā)學生思維的課文。通過“列寧細心觀察,蜜蜂能引路”的故事,讓學生體會到“疑難問題的答案,就在身邊,只要你細心觀察”的道理。有流傳千古的寓言《拔苗助長》、《守株待兔》,他是一篇給學生啟迪,讓學生懂得“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的道理,“不勞而獲”是不可能的。有美麗動人的童話《丑小鴨》,《丑小鴨》是童話故事,其情節(jié)很容易讓學生感興趣。通過對丑小鴨的經(jīng)歷感到傷心、可憐,但最后的結(jié)局又讓人欣喜若狂,這一段故事的了解,讓學生知道要正確看待任何事物的發(fā)展順序。讀完整組課文,掩卷細思,豐富的內(nèi)容告訴我們,“要是肯動腦筋,壞事往往能變成好事;要是肯動腦筋,看來不可能辦成的事也能辦成”。做事要善于思考,要正確認識自己。
《蜜蜂引路》處于本組教材中的第二篇課文,課文篇幅短小,情節(jié)簡單,卻能給人很深的啟迪。無數(shù)的蜜蜂在花叢中飛舞,看似紛亂的蜂群,在列寧的眼中清晰的規(guī)律:“那些蜜蜂采了蜜就飛進附近的一個園子里,園子旁邊有一所小房子”,那一定是養(yǎng)蜂人的所在。勤于觀察、善于思考的列寧,把不會說話的蜜蜂當作向?qū)В谀吧牡胤秸业搅俗约合胍业娜恕?磥碇灰蟿幽X筋,許多好象不可能的事情也能辦成。通過本課的學習,列寧善于觀察,勤于思考的品質(zhì),是值得我們大家學習的。
二、 說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一)單元總體目標:
1、 認識38個生字,會些39個生字。
2、 培養(yǎng)學生多動腦,多思考的能力,生活中許許多多的問題,通過自己的努力,一定得到解決。
3、 讓學生明白:“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的道理。
(二)本課教學目標:
1、 會認7個生字,會寫7個及一個詞語。
2、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區(qū)別“常常”和“往常”的不同用法。
3、 初步培養(yǎng)學生抓住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仔細觀察,認真思考的優(yōu)秀品質(zhì)。
(三)說教重點:
1、 會認生字,會寫生字。
2、 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四)教學難點:
了解“蜜蜂怎么會引路”的道理。
三、 說教法
我準備采用以下教學方法:
1、 直觀教學法——采用多媒體進行直觀演示。
2、 朗讀體驗法——通過讀,體驗列寧的細心觀察勤于思考。
3、 圖畫輔助法——利用簡筆畫直觀畫出列寧尋找養(yǎng)蜂人的線路圖。
4、 總結(jié)歸納法——引導學生對列寧找的養(yǎng)蜂人的原因進行歸納總結(jié)。
5、 表演法——對個別詞語,讓學生模仿、表演進行體會。
四、 說學法:
1、 自讀感悟法——學生通過自瀆,說說自己知道或讀懂了什么?
2、 朗讀體驗法——通過朗讀重點句子,體驗列寧細心觀察,勤于思考的好品質(zhì)。
3、 表演理解法——個別詞語理解時加上自己的體會表演出來。
五、 說教學過程:
(一)、出示課題,激發(fā)情趣。
(板書課題《 18 蜜蜂引路》)
看了這個題目你最想知道些什么?(相機將同學提的比較有價值的問題寫到黑板上) (1) 課文講的是一件什么事?( 2 )列寧的家在哪里?( 3 )他為什么要親自去找養(yǎng)蜂人?
(二)、初讀課文、認識生字:
1.自讀課文,讀準課文中出現(xiàn)的生字。
2.檢查生字情況。
(1)課件出示帶拼音的生字
大家一起讀一讀,同位兩人互相交流一下你的識字方法。
(2)課件出示不帶拼音的生字。
采用齊讀、個別讀等多種方式檢查學生對生字的掌握情況
(3)利用生字卡片,讓學生開火車讀生字。
(4)課件出示生字組成的詞語。
采用齊讀、個別讀等多種方式檢查學生對詞語的掌握情況
(三)、 引入新課。
列寧想要找到養(yǎng)蜂人,首先要弄清養(yǎng)蜂人的家在哪里,下面我們就跟列寧一起去找找養(yǎng)蜂人的家究竟在哪里。
(四)、學習新課。
1 、邊讀邊思考:列寧的住處、花叢、園子、養(yǎng)蜂人的小房子各在什么地方?
2 、 四人小組討論,合作畫出簡圖。
3 、 點評,請一名同學上臺貼圖。
4 、 看圖分析,弄懂位置關系。
(五)、學習第三段。
1 、 引入:列寧究竟是怎樣找到養(yǎng)蜂人的家呢?課文哪段說明了這點?(第三段)
2 、 指名讀,思考:這段共有幾句話?你覺得哪些地方
寫得好?你讀懂了什么?(四人小組討論)
用“ ----- ”劃出你覺得好的詞語或句子,說出好在哪里。學生自由發(fā)言,師隨機板書:一邊走一邊看 仔細觀察
(六)、學習第四段。
1 、引入:列寧通過仔細觀察,認真思考、判斷,終于找到了養(yǎng)蜂人的家,那么他們見面后會說些什么呢?(出示幻燈圖片)
2 、看圖,想想圖上畫的是誰?他們說些什么?想象說話。自由發(fā)言。
3 、 師示范對話,說說老師用什么語氣讀養(yǎng)蜂人的話?
4 、 理解“驚訝”,養(yǎng)蜂人為什么會驚訝?
5 、 指導朗讀此句。
6 、 列寧是怎樣說的呢?誰來試試?
7 、 理解“向?qū)?rdquo;,用親切、風趣的語氣笑著說。
8 、 同桌練習對話,試著帶表情、動作去讀。
(七)、總結(jié)全文。
1 、 課題是“蜜蜂引路”,可是蜜蜂真能引路嗎?其實蜜蜂采完蜜就回蜂巢只是一種本能,它并不知道列寧利用它帶路,所以,在這里“蜜蜂引路”其實是列寧的一種幽默說法。
2 、 (指板書)列寧通過仔細觀察蜜蜂,找到了養(yǎng)蜂人的家(邊說邊劃箭頭),所以,他稱蜜蜂為“向?qū)?rdquo;(板書:向?qū)?。
3 、 從這篇課文中,我們學到了列寧細心觀察,愛動腦筋的優(yōu)秀品質(zhì),希望同學們今后在學習、生活中都能做到細致、認真、多動腦筋。
看了“蜜蜂引路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