竊讀記教學設計 竊讀記說課稿
《竊讀記》教學設計
3. 激勵學生珍愛讀書,奮發向上。
難點、重點:
1. 通過學習記敘與描寫的語句,體會文中“我”的心情;
2. 在教學中滲透對學生的思想教育。
教學過程:
一、解題并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
1. “竊”字的含義:
(1) 通過查字典,找出“竊”字的多個義項。
(2) 結合課文內容,朗讀“竊”字在本文中的含義。
明確:在本文中應理解為“偷偷地”、“暗中”之意,如“竊笑”。
2. “竊讀”的含義:
(1)一般含義;
(2)放在文中考察其含義。
明確:假裝逛書店,其實是要讀書店里的書而不買,趁店員不注意時暗中偷讀。
3. 小結:對詞語的理解與把握不僅要知道它在字典中的意思,還應把它放到文章中考察特定語境中的含義。
二、梳理文章的脈絡。
(一) 分析文中詳寫的主要事例。
問:由題目可知本文是作者林海音回憶自己小時候“竊讀”中發生的一些事,其中具體詳細地寫了兩件事。同學迅速瀏覽,要求:(1)分別用一句話概括主要內容;(2)再分別用一個詞語概括當時作者的心理(心情)。
明確:(1)因“竊讀”而被趕出了書店。——孤獨無助
(2) 得到店員的關心幫助,讀完了一本好書。——感動、感激
(二)學習文中略寫的內容——“我”“竊讀”的方法。
問:這兩次詳細描寫的事例也告訴大家,“竊讀”也并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要成功“竊讀”,還得掌握一些方法。文中也簡略地記敘了一系列方法。請分別用一句話概括這些“竊讀”的方法。
明確:(1)發現“竊讀”這一好方法;
(2)到幾家書店讀完一本書;
(3)裝作其他顧客的家屬;
(4)以雨天避雨為借口留在書店;
(5)用花生米充饑;
(6)藏在書店一角避免引人注意。
(不要求逐點答到)
小結:煞費苦心,想方設法去讀書。
三、深入理解作品內容。
1、講:不論是詳寫還是略寫,這些事讀起來都讓人感覺很生動,因為作者除了記敘這些事之外,還進行了細致的人物描寫。
提示:動作、語言、神態、心理描寫。
2、學生默讀課文,完成思考任務:
(1) 劃出你印象最深刻的寫“我”“竊讀”的句子或段落;
(2) 設身處地地體會其所反映的當時人物的心情,寫在書邊(假如我是主人公,我會有何種心情);
(3) 依據作者當時的心情,有感情地散讀你圈劃的內容。
3、全班交流
注意:(1)學生回答過程中加以提示、引導;
(2)朗讀方式多樣化:學生個別朗讀;重點段落全班集體朗讀;精彩段落分析之后再富感情朗讀。
4、總結并分析人物形象。
問:請同學根據以上記敘與描寫,分析概括出“我”是怎樣的一個人。
明確:(要點)“我”是一個家庭貧困卻酷愛讀書的窮學生。
四、簡述“竊讀”的收獲。
小結:課文中雖然只是記錄了林海音在少年時期讀書的一小段經歷,但她對讀書的癡迷由此可見一斑。這也為她日后走上文學創作道路奠定了良好基礎。
五、拓展(古今中外愛讀書之例)
1、 問:其實,還有很多人們愛讀書的事例。我相信,同學們也讀了不少書籍,你們還知道哪些愛讀書的人嗎?
(提示:例如中國的成語故事)
明確:可列舉匡衡“鑿壁偷光”等。
2、 拓展材料
(1) 引導學生回憶“讀書格言伴我成長”活動中所收集到的高爾基的讀書格言;
(2) 分發材料;
(3) 指導學生瀏覽材料及思考題,并布置分組討論任務。
3、 總結:
這些古今中外的人們,他們的學習、生活環境都十分惡劣,但他們仍熱愛讀書,并想盡辦法讀書。
4、 聯系實際:
(1) 請同學回憶自己是否也有“竊讀”的經歷;
(2) 聯系課文、成語、材料,對比自己的學習環境,談談自己的感想和體會。
《竊讀記》說課稿
一、教材分析
《竊讀記》這篇課文是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一單元中的第一篇課文。本單元課文以“我愛讀書”為主題,這一課的學習將為學生學習本單元其他課文奠定情感基礎。這篇課文以“竊讀”為線索,生動地再現了作者整個“竊讀”的動作和心理活動的經歷,表現了林海音對讀書的熱愛,對智慧的渴望。
二、教學目標
新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結合本課教材特點,依據新課標對三個維度目標的要求,我確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學會本課生字新詞,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文章內容。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指導學生朗讀,讓學生能夠抓住重點詞句,品詞析句,具體感悟,理解文章意思。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體會作者對讀書的酷愛,培養學生從小熱愛讀書的好習慣。
三、教學重點難點
根據新課標對高年級閱讀教學的要求,我將本課的教學重點預設為:指導個性朗讀,學習作者通過細致入微的動作描寫和心理描寫來表達感情的方法。
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我將本課的教學難點預設為:體會作者熱愛讀書的思想感情,使學生受到愛讀書、愛知識的教育。
四、教學方法
新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為了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達到教與學的和諧完美的統一,根據教材及學生特點,在本課教學中我采用談話導入法、閱讀法、讀思議結合等方法進行教學,倡導“以讀為本,讀中感悟”的學習方式,通過品詞析句的練習,讀中悟情,以情促讀,螺旋形提高學生閱讀能力。在實現閱讀教學指導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教會學生朗讀、討論、圈寫批注等學習方法,讓學生采用自讀自悟、以讀悟情進行學習,構建了師生雙主體互動式課堂教學模式。
五、教學過程
為了能夠有效地完成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預設了以下教學過程:
1、扣題,激趣導入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作為新學期的第一篇課文,為了讓學生能夠迅速投入到學習中去,教學開始,我首先讓學生交流假期讀書的感受,營造濃厚的讀書氛圍,讓學生的讀書熱情充分調動起來,引導學生快速進入文本。這樣的導課設計,能夠拉近學生、教師與文本之間的距離,激發學生學習新課的興趣。
2、讀文,初步感知
學生讀題后,讓學生抓住課題中的“竊”字,談談對于這個字的理解,引導學生對課題提出質疑。讓學生帶著問題走進課文,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并提出閱讀要求:課文寫了什么事?讀懂句子,讀不順的地方多讀幾遍,讀完后討論交流,讓學生對文章有一個整體的印象,知道這篇課文寫了林海音小時候在書店竊讀的經歷和感受。
這一環節培養了學生閱讀和概括能力,讓學生對于文本有了一個初步的認識,為后面的精讀做好鋪墊。
3、精讀 品詞析句
新課標的閱讀總目標是:學生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在這個環節的教學中,我主要培養學生對文字的感悟能力,通過學生的自主閱讀,感悟文本的內涵。
看了“竊讀記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