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游到了紙上教學設計
《魚游到了紙上》教學設計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培養做事勤奮、專注的品質。
4.學習作者觀察和描寫人物的方法。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從語言文字中體會文章說明的道理,受到啟發。
教學難點:
理解“魚游到了紙上”與“魚游到了心里”的關系。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略)
布置、檢查預習,正確讀寫生字新詞;初讀課文,了解內容,感知人物形象;在學生充分自讀的基礎上,讓學生談一談自己對這位青年人的初步印象,并說一說理由;也可按事情發展順序,即作者對年輕人的認識(舉止特別—畫技高超—驕傲—令人敬佩)來進行交流。初步感知人物形象,感受作者由欣賞、誤解到由衷敬佩的情感變化。)
第二課時
一、引入課題
師: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魚游到了紙上》(板書)同學們讀一讀課題,第一次讀課題哪個字讓你眼前一亮?
生:“游”字、“紙上”……
師:這個“游”字怎么就讓你眼睛為之一亮呢?
(為什么說金魚游到了紙上?這話是誰說的?)
二、第一次讀書交流:為什么說魚游到了紙上?
1、師:讓我們到課文中去找找吧。(明確讀書要求:“魚游到了紙上”這句話是誰說的?為什么說魚游到了紙上?)請同學們帶著這兩個問題自由朗讀課文。
2、(生按讀書要求讀書、思考。)
3、師生交流:
◆這句話是誰說的?(出示句子并指導朗讀:抓住“驚奇”、“叫”。
◆當時你就在現場,聽到女孩驚叫聲,你的第一反應是什么?
◆你擠過去,看到了那青年是
4、學習青年畫魚的段落
◆(出示畫魚的句子)自由地讀讀這一段話,你讀出了青年的什么?
“他有時工筆細描,把金魚的每個部位一絲不茍地畫下來,像姑娘繡花那樣細致;有時又揮筆速寫,很快地畫出金魚的動態,仿佛金魚在紙上流動。”
◆你想怎樣夸贊那青年畫的魚呢?(惟妙惟肖、活靈活現、栩栩如生-------)
5、再次指導朗讀女孩說的話。
◆師:面對如此逼真傳神的金魚畫作,難怪那位圍觀的女孩會情不自禁地脫口而叫。(手一揮,全班齊讀:“喲,金魚游到了他的紙上來啦!”一個女孩驚奇地叫起來。)
◆(寫話說話)師:她這一叫可是一石激起千層浪啊,圍觀的人都紛紛議論著、贊嘆著。請同學們仔細看看文中的插圖,觀察他們的神態,猜想他們又會說些什么呢?也可以想想當時你就在現場,你會怎么夸?
那兒聚集著許多愛魚的人:有老人,有孩子,也有青年.大家贊嘆著,議論著。
“喲,金魚游到了他的紙上來啦!”一個女孩驚奇地叫起來.
一個男孩擠到跟前,也隨聲附和:“()!”
一位老人()說:“()!”
那位男青年():“()!”
◆(齊讀女孩說的話)你們夸得不錯,讓我們把所有的稱贊融為一句話。
三、第二次讀書交流:魚為什么游到了紙上?
1、師:(過渡)這位青年為什么能讓魚游到了紙上?最好能用課文中的句子回答。
生:(思考、交流)“因為他愛魚愛到了忘我的境界”。(或他堅持不懈、勤奮專注等)
師:(明確第二次讀書要求)怪不得呢!課文中哪些地方具體描寫了青年愛魚愛到忘我的境界?請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再讀課文,動筆圈畫寫批注。找到句段后多讀幾遍,并和你的同學交流,想辦法理解它。
2、(學生自由讀書、畫找句子、討論交流。時間保證不少于5分鐘。)
3、師生交流、相機指導讀書、語言訓練。
◆生:(第4自然段)他老是一個人呆呆地站在金魚缸邊,靜靜地看著金魚在水里游動,而且從來不說一句話。(談談你的理解,你為什么找到這句話?突出“老是”(換詞—總是、經常)、“呆呆地”、“靜靜地”理解句意、指導朗讀。小結過渡:真是一個“特別”的青年,他愛魚竟到了忘我的境界。)
◆生:(第8自然段)圍觀的人越來越多,大家贊嘆著,議論著,唯一沒有任何反應的是他自己。他好像和游魚已經融為一體了。(理解“融為一體”。小結過渡:美麗的風景沒有吸引他,圍觀者的議論也沒有打擾他,此時此刻,他自己也不記得“金魚是我”還是“我是金魚”了。)
◆生:(第9自然段)他似乎忘記了時間,也忘記了自己。(那他記著什么呢?)
◆生:(第12自然段)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飯,忘了回家。(為什么會忘呢?)小結過渡:是呵!青年是多么勤奮專注啊!一整天了,他心里只有魚。)
(小結過渡:能把魚畫得栩栩如生,青年花了多少時間去觀察魚、畫魚呀!沒有堅持不懈、一絲不茍的精神是很難做到的。正是心中有“魚”(板書),才讓人們夸贊那青年“魚游到了紙上”。所以當我把女孩說的這句話告訴這位青年時,他回答:魚先游到了我的心里。)
四、第三次讀書交流:體會作者的心,進一步認識聾啞青年
◆理解“咯噔”一詞:(同學們,聾啞人是我們生活中尋常可見的,作者何以看到青年廠徽時,心里會咯噔一跳呢?請不要忙著回答,自己再聯系前文來談談。)
◆師:看似簡單的“咯噔”一詞,其實并不簡單。在它的背后有作者沒有說出的許多的話,有作者的復雜情感在里面啊!一個命運不眷顧的聾啞人,能如此孜孜追求喜歡的藝術,使自己的無聲世界,變得如此多姿多彩,使自己的人生變得這樣不同尋常,該讓多少人心懷感動、心生感慨啊!(齊讀11自然段)
五、聯系生活實踐,拓展悟情:說說對聾啞青年的敬佩
◆寫話:面對這位聾啞人,作者心里咯噔一跳,現在你認識了這位青年,讀完了課文,你的心里會怎樣呢?
◆師總結:心中有魚,才能紙上有魚;心中有魚,才能落筆生輝。馬克吐溫說過:“人的專注力是十分了不起的,主要你認真地專注于自己所鐘愛的事,堅持不懈,你就能做出連你自己都感到吃驚的事情來。——僅僅一年的時間,一位聾啞青年做出了讓我們如此敬佩之事。那么,如果我們也能專注于自己喜歡的事,相信也會有所成就的。
板書設計: 魚先游到了心里 魚游到了紙上
(專注投入廢寢忘食) (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魚游到了紙上》說課稿
一、說教材:
《魚游到了紙上》這篇課文記敘的是“我”去玉泉觀魚,認識了一位看魚非常專心的聾啞青年,并發現他畫的魚栩栩如生,就像在紙上游動一樣,贊揚了聾啞青年做事勤奮、專注的品質。作者對這位身殘志堅的青年由衷地敬佩,以聾啞青年愛魚愛到了忘我的境界為主要線索,寫成了這篇內容生動、具體的文章。
本文在寫作方法上有許多值得我們借鑒和學習的地方。作者細膩生動地描寫了聾啞青年的外貌、神態和動作,刻畫傳神。語言平實而含義深刻,令人回味無窮。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中年段“如何抓住重點詞語及含義深刻的句子領悟文章內容,更好的落實三維課程目標”,結合本單元的教學重點,我確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青年的優秀品質。
技能目標:
(1)、抓描寫青年看魚、畫魚的句子,感悟青年愛魚到了忘我的境界。從而
理解“魚游到了紙上”與“魚先游到了心里”的關系。
(2)、學習作者觀察和描寫人物的方法。
情感目標:
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培養做事勤奮、專注的品質。
三、說教學重點、難點:
引導學生抓描寫青年看魚、畫魚的句子,感悟青年品質,是本課教學的重點。理解“魚游到了紙上”和“魚游到了心里”的關系,是本課教學的難點。
四、說教法、學法:
教法:根據教學目標,結合學生實際,我采用“表達感受——想象敘述——感情朗讀”的方法進行教學。想象說話,是培養想象力和語言表達力的有效方法。語文教學的目的,不僅是學懂課文,更重要的是培養能力,發展智力。本冊教材編寫中指出:“特別要重視朗讀的指導,教學時應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朗讀,并在朗讀的過程中加深理解。”我對課文中的重點句子,按以上精神讓學生在理解中朗讀,在朗讀中加深理解。 (設計意圖:幾種方法交替使用,不斷刺激學生大腦的興奮點,使學生在課堂始終保持旺盛的精神狀態,濃厚的學習興趣。) 學法:根據以上教學方法,學生采用“劃一劃,說一說,讀一讀,找一找”的方法完成本節課的學習任務。“劃”劃文中的重點詞句,“說”自己的感受,“讀”文中的重點詞句。
(設計意圖: 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動腦、動手、動口,動筆,通過自己的勞動獲取知識,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體現“不動筆墨不讀書”“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原則。)
五、說教學過程:
教學中,如何達成教學目標,突出教學重點,突破難點呢?可以分作五個板塊進行教學設計。
(一)、創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1、師:我們都知道魚兒喜歡在水里游泳,但是我們今天所學得是魚卻在紙上游動。想弄清怎么回事嗎?引出課題。
2、整體感知課文主要內容。 (設計意圖:《新課標》指出:三四年級閱讀教學,要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可見,在開始新課之前,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為后面的教學做鋪墊。)
(二)、品“畫魚”,理解“魚游到了紙上”。
1、快速地通讀全文,畫出青年畫魚的句子,并把自己的感受寫在旁邊。 (設計意圖:促使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
2、看圖識義。先簡單解釋工筆和速寫,再出示兩幅分別用工筆和速寫作的圖讓學生進行分辨,明白工筆和速寫的這兩個詞匯的區別,受到了美的熏陶,也為感知青年精湛的畫技作鋪墊。
3、談感受。引導學生抓重點詞句理解青年畫魚時的認真和畫技的高超。在教學過和程中我相機引導學生理解重點詞“一絲不茍”的意思,抓住“一絲不茍”“細致”“很快地”“仿佛金魚在紙上游動”等關鍵詞句感受青年畫魚認真細致,技藝高超,用一個詞來概括青年畫魚時的認真勁,理解“魚游到了紙上!”。
4、補白想象。一是想象青年畫的魚會有哪些動態,二是通過引導想象當時周圍人的會如何贊嘆青年的畫。主要引導從動作、神態、語言等方面去想。 (設計意圖:通過想象,感受青年高超的畫技,同時也體會了“魚游到了紙上”的含義,也為后面的理解魚游到了心里作鋪墊。)
5、感情朗讀。采用男女分讀,指名讀、師范讀等多種形式的朗讀。比如,讓女生用緩慢的語速讀工筆細描部分,體會青年的一絲不茍;讓男生用稍快的語速讀揮筆速寫部分,感受青年畫技的嫻熟。 (設計意圖:在于通過讀打開學生情感的閘門,以心感悟文本,提升學生的情感體驗,以達到與作者產生共鳴的效果。在閱讀中加深理解,在理解中讀出感情,加深印象,提高閱讀能力。)
(三)、悟“看魚”感受“魚游到了心里”
聾啞青年之所以能夠將金魚畫得栩栩如生,正是因為他能做到長年累月、堅持不懈地“靜靜地看”。這一部分教學,采用了劃、悟、讀三步教學策略:
1劃。讓學生從課文中找出能夠表現聾啞青年看魚到了“忘我”境界的語句。
2悟。緊扣文本語言,體會聾啞青年那份專注、認真,感受青年已經完全沉浸在“忘我”的境界里,可以讓學生從“老是”、“呆呆地”、“靜靜地”、“從來不說一句話”、“每個星期天”、“常常”、“一整天”、“一年多”等詞眼中進行感悟。
(設計意圖:《新課標》指出中年級閱讀教學要求“能聯系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所以,教學中讓學生抓重點詞句既讓學生感受到聾啞青年勤奮專注的品質,又能鍛煉學生的閱讀能力。)
3讀。安排了兩種形式的朗讀:一是感悟后的朗讀:在學生感悟文本語言之后,通過自己的朗讀把對聾啞青年做事勤奮、專注這一品質的理解表達出來;二是創設情境讀:如果按一年365天算,那么他觀察了五十來天!這五十來天不管嚴寒酷暑,無論刮風下雨,他從不間斷,說明了這位青年有什么樣的精神?教師引讀
這是一個春光明媚的星期天,只見這位青年(生接讀他老是一個人呆呆地站在金魚缸邊,靜靜地看著金魚在水里游動,而且從來不說一句話)
這是一個烈日炎炎的星期天,只見這位青年……
這是一個大雨滂沱的星期天,只見這位青年……
這是一個寒風凜冽的星期天,只見這位青年……
(設計意圖:通過這樣一個創設情境的朗讀,讓學生體會到聾啞青年愛魚如癡,觀魚似醉,使學生增進了感悟,深化了情感,又能更好地理解魚游到了心里。更好地突破難點。)
(四)、理解“游到心里”與“游到紙上”的關系。
1、通過前面悟“看魚”和品“畫魚”,學生感受到了青年的忘我,從而理解了青年的話“魚先游到了心里”,并借助“胸有成竹”的故事加深理解。
2、用一組關聯詞把魚游到了心里和魚游到了紙上連起來。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面對板書,用關聯詞,把他們的關系連起來說,既突破了重難點又回歸了整體。從而讓學生理解因為只有把魚形記得牢,所以才能把魚畫得活。)
(五)、拓展延伸。
1、談啟發,從這個人身上你得到了什么啟示?
2、你今后準備怎么做? (設計意圖:語文不是無情物,它有著豐富的人物內涵。學習語文除了弄清楚字里含間的含義外,更重要的是從中受到思想文化的洗禮和熏陶。同時也促進了學生遷移能力的形成,體現了學以致用。)
看了“魚游到了紙上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