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之聲教學反思 音樂之聲課后反思
音樂之聲教學反思篇一
語文學習無疑要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而“語文素養”是一個內涵深厚,外延寬廣的概念,既包含以語感為中心的聽說讀寫的言語實際能力,更囊括學生的品德修養、審美情趣、良好個性和人生態度等。因此,我在課上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進行一些較深層次的思索,引導學生通音樂去感悟人物的情緒,強調音樂對人靈魂的塑造作用。
音樂之聲教學反思篇二
音樂劇《音樂之聲》為九年級下冊戲劇單元的最后一課,通過本次電子課件教學,本人發現,學生們的學習興趣更加濃厚,對課文的掌握程度更加完整。尤其是通過戲劇沖突、人物性格、場景的鋪設方面的學習和探究,學生們初步掌握了戲劇的“三一律”,從而為本單元戲劇的學習內容的順利完成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當我從成功的興奮中平靜下來,細細梳理這一課的過程時,發現課堂表演這一環節存在較大的缺陷。由于課前未做安排,推舉演員花了較多的時間,而學生的表演也不到位,基本上是捧著書念,沒有達到“演出”的效果。如果我能適時做一些指導,如當學生表演瑪麗亞闖入這一場景時,我若能指出動作應匆忙、慌張、快捷,而最后的表情應由羞愧轉為無奈,那么學生對文本和人物性格的理解又會上一個新臺階。可惜那時我只因時間快到了而焦急,錯失了良機。
教學,尤其是語文教學,似乎永遠是遺憾的藝術,僅僅一節課也只能做一個小小的嘗試。“怎么教”是一個太大的問題,我自忖沒有能力做絕對的回答,但我想,所有的教學活動都是由學生、教材、教師組成的小系統,教師選用如何教材所提供的資料給學生創設訓練的情境,就是一種具體的“教”,這種過程是從教師接觸教師之初就開始了的。只要從切實從學校、學生實際出發,對教材精心剪裁,認認真真做個有心人,我們或許將有可能較好地回答這個大問題。
音樂之聲教學反思篇三
這節課的精彩之處:
第一、這節課是《音樂之聲》的第二課時,任老師抓住瑪利亞形象的分析,教學目標明確。還結合學生學習實際,整合復習人物描寫方法及作用。她讓學生找出初中語文課本中的人物描寫片斷,并進行了人物描寫的寫作訓練。課堂中由瑪利亞形象的分析,引出人物描寫的總復習,將零碎知識整理,使之系統化,并教給了學生歸納整理知識的方法。我想這一教學思路,既夯實了語文基礎知識,又培養語文分析能力,還活躍了課堂氣氛。
第二、課堂上小練筆,設計恰當。練筆內容是“你眼中的老師”肖像描寫。這一教學環節的設置,既訓練了人物描寫方法,又拉近了師生的距離,融洽了師生關系,收到了良好的課堂效果。
這節課值得討論的問題有:
第一、總結瑪利亞的形象前,能否將文中描寫瑪利亞的典型語句找出朗讀,并分析其性格,體會描寫的好處,為后邊復習描寫人物方法的特點和好處做好準備。
第二、學生的即興片段訓練。學生的片段訓練只有正面描寫,沒有側面描寫,老師能否為其續寫,加進側面描寫,并簡單提及白描手法,使學生對人物描寫的方法有較全面系統的認識。
第三、這一單元是戲劇單元。在分析瑪利亞形象時,能否加上戲劇沖突,也可引發學生討論你身邊有無瑪利亞這種性格的人,你是怎樣看待的。
這次活動我收獲頗多,各個學科的特點不同,老師的風格各異,他們的干練、典雅、活潑……讓我很受啟發,在以后的教學活動中,我還應多鉆研,力爭提高教學水平。
看了“音樂之聲課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