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成功的實驗教學反思
一次成功的實驗教學反思篇一
一次成功的實驗教學反思篇二
教師在組織討論時,還可以引導學生抓一些關鍵詞語來深化學生理解。例如,“順利”“不假思索”兩個詞。“順利”本意是指“在事物的發展中或工作的進行中沒有或很少遇到困難”,教師可聯系到最后一段中的一句話來幫助學生理解,“每次孩子們都爭著往外拉鉛錘,結果鉛錘都堵在瓶口,一個也拉不出來。”這實際上是為“順利”提供了相反的注解。因此,在課文的語境中,“順利”實際上含有“迅速的,沒有任何阻礙的”意思。“不假思索”在文中的意思是不經過思考,脫口而出的,學生通過上下文應該不難理解。教師應抓住這個詞適當拓展,讓學生想象女孩說話時的神態,并體會她的思想品質。
在理解文章內容的基礎上,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領悟課文中一些詞語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例如,“這位教育家激動地抱起女孩,好久才放下”。這句話主要講了教育家被女孩的高尚品格深深感動了。由于句中使用了“激動”和“好久”等詞語,才使句子表達的情感更加強烈。
課文有較強的現場感,可以在上課之前或上課之后,讓學生按照教育家做實驗的要求與方法演一演,也可以分角色表演課文內容。通過親身實踐,加深對語言文字的感悟,提高認識,進一步體驗情感。通過這樣的教學,同學們很輕松地完成了教學任務,這就是我的教學反思。
一次成功的實驗教學反思篇三
《一次成功的實驗》這篇文章講的是一位教育家在一所小學讓三個小學生做“逃生”游戲。這個實驗已經做過多次都沒有成功,而這一次卻獲得成功。實驗說明了合作才能成功,也贊揚有了危險先為別人著想的高尚品質。教育家的實驗是對學生品行的考查,三個小學生尤其是小女孩,經受住了考驗。課文的對話樸實、簡潔,意味深長,最能表現人物品質。從小女孩對同伴和教育家說的話中,可以看出她臨危不亂,處事果斷,先人后己。文章可分為從教育家實驗的準備、實驗的經過和實驗取得成功的原因三個部分。敘述順序清楚、結構明晰。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是讓學生讀懂課文內容,受到與人合作、先人后己的教育,通過動作和對話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這也是教學的重點。
教學本課時,我充分發揮小組學習的優勢,突出了教學重點,突破了教學難點,圓滿地完成了本課時的教學任務,實現了“高效快樂課堂”。首先,我讓學生在小組內根據導學案導學引領中的任務結合老師的導學提示和自己的預習收獲交流、匯報、討論、質疑,并推選小組代表準備在全班匯報、交流。其次,全班交流展示時,我設計了“生字我會認、詞語我會讀、生字我會寫、朗讀我能行、課文大意我知道”等板塊讓小組學生代表匯報,其他小組成員評議、補充,使學生對字、詞、句的掌握落到了實處。
1、在學習詞語時,引導學生理解了“不假思索”,并讓學生用“不假思索”說一句話,做到了讀寫結合,口書并重,工具性與人文性兩元統一。《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學生在朗讀、理解、感悟、體驗的基礎上有了充分的情感積淀,也有了一種想釋放的強烈欲望,通過小練筆,既釋放了學生的情感積淀,又培養了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
2、學生寫字時,我讓小組代表匯報小組認為難寫、易寫錯的字,小組內一人匯報一人板書講解提示,其他小組補充,突破了難寫、易寫錯字的難關。
3、特別是“朗讀我能行”將課堂推向了高潮,小組展示朗讀后,讓其他小組評議,并抓住文中的人物的對話進行重點朗讀訓練,學生知道了讀小女孩的話時是低聲地讀,讀教育家最后的話時要把教育家的激動的感情讀出來,學生的朗讀能力訓練落到了實處。學生在初步閱讀是對文本的整體感知,評評議議建立在初步感知的基礎上,讓學生及時捕捉第一印象,做到有感而發,從而把學生的思維與語言、朗讀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極大地調動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在讀讀、議議中學生也很輕松的了解了課文的主要內容。
總之,通過本課時的教學,我認為只要充分相信學生,把課堂、講臺交給學生,每一位學生都能在小組的合作、探究中自主學習,高效快樂課堂就能實現。
看了“一次成功的實驗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