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多想去看看教學反思
我多想去看看教學反思篇一
在學生對課文內容有了充分理解的基礎上,我著重加強對學生朗讀的指導。如何讀出孩子對首都北京的向往和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其實不僅僅是課文中的山里孩子,許多一年級的學生對北京的認識都是模糊的。所以要想讓學生讀好這篇課文。首先得讓學生交流自己對北京的了解,跟小伙伴們講講自己眼里的北京,雖然孩子們知道的東西并不多,有時甚至是錯誤的認識,但同伴交流引發了孩子們了解北京的極大興趣,這時我再適時出示圖片,為孩子們展示天安門、長城、故宮、天壇等名勝古跡,中華世紀壇、中央電視塔、立交橋等現代建筑。強烈的畫面沖擊,激發了孩子們情感,再讀“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這句話時,學生有感而發,內心的情感積淀更為深厚,不需要任何朗讀技巧的指導,學生就能讀得有滋有味,熱愛首都北京的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深入到了孩子的心里。
經過各種形式的品讀,學生大部分能當堂背誦。課后我讓學生學唱歌曲《我愛北京天安門》,收集有關北京風光的圖片,再次激發學生熱愛北京首都,熱愛國旗的思想感情,讓他們的情感得以升華。
不過,在課堂上我沒有充分照顧到中下學生。個別學生做小動作、開小差也沒多加提醒,一直按照自己的程序上完整篇課文。導致一節課下來,還有少部分學生對課文的生字沒掌握牢固,課堂上缺少了讓這部分學生多讀多記并能夠比較有效掌握所學知識的環節,以后在這方面還要多努力。
我多想去看看教學反思篇二
我多想去看看,是啊,多想去看看未知的世界,未知的地方,多想去看看自己向往的地方。這一課的編排滿足了孩子對未知世界的想知道、想探求的心理,讓學生體會到說自己想說的話,讀自己想讀的文章。因此,教學中,我遵循學生的年齡特點,從直觀入手,以活動教學為主,從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出發,培養合作意識,注重調動學生主動識字的愿望和學習語文的興趣,讓孩子讀懂課文。
一、激發學習興趣,開闊視野。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可以點燃學生學習的思維火花。因此,在教學時,我采用多種教學手段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現代化教育手段播放雄偉的萬里長城、北京游樂場、頤和園、天壇、雄偉的故宮,以及天安門城樓和廣場升旗儀式,并且插入了個人暑假去北京的一些照片,借助自身的經歷,增加說服力。看后使學生產生了身臨其境之感。之后我又請孩子們靜靜地聆聽《我多想去看看》這首詩歌的情境片段。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我通過圖畫、語言描繪等手段,強化了學生的感受,從而激起了他們熱烈的情緒。
二、初讀課文,自主學習。
識字,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課標中強調,低年級要注意培養學生主動識字的愿望,培養學生識字的興趣,讓學生愿意識字,喜歡識字,逐步形成識字的動力。因此,在識字方面,我主要采取自主合作學習的方式,讓學生運用自己已經掌握的方法去識字,我是這樣引導學生:以走出彎彎的小路的游戲來引導學生一步步認識字詞,一直走到廣場上的升旗臺旁邊。激發了學生學習生字的積極性,并能在學習中培養合作精神。
三、研讀課文,進行實踐
課標提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根據這一理念,我讓孩子讀課題后,自主提出問題,通過引導,有些學生能較好的提出問題。例如,他想去哪里看?看什么?等等,這樣問題由學生出發,在老師的調控下進行教學,體現了以學生為本的理念,使“教”真正為“學”服務,不管問得怎樣,讓我感動讓我欣喜的是---他們能嘗試著問了。避免了課堂煩瑣的分析,有效的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我多想去看看教學反思篇三
《我多想去看看》這篇課文是以詩歌的形式,講述了一位山村孩子想去遙遠的北京城,去觀看北京天安門廣場上莊嚴的升國旗儀式,抒發了少年兒童向往北京的強烈思想感情。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激發學生熱愛北京、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難點是了解課文內容,體會重點詞句的意思。而重難點又該如何突破呢?我想通過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反復朗讀,結合語境領悟詞、句的意思,體會思想感情,然后再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來突破。
這課的重點句子就是“我多想去看看”,連題目算在內共在課文中出現了三次。指導好學生用心感悟、用情讀好這句話,這篇課文的重、難就迎刃而解了。然而,不僅僅是課文中的山里孩子,許多一年級的學生對北京的認識都是模糊的。所以要想讓學生讀好這篇課文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這種情況下怎樣辦呢?我這樣設計,首先老師讓學生交流對北京的了解,跟小伙伴們講講自己眼里的北京,雖然孩子們知道的東西并不多,有時甚至是錯誤的認識,但同伴交流引發了孩子們了解北京的極大興趣,然后教師再適時出示圖片,為孩子們展示了天安門、長城、故宮、天壇等名勝古跡,中華世紀壇、中央電視塔、立交橋等現代建筑后,讓學生發表對北京的看法,融入自己的感受讀“我多想去看看”。這時的讀滲透了孩子們的情感,是真情的流露,然后老師再引導學生體會山里孩子對北京的向往,抓住課文第一小節中的“沿著彎彎的小路,就能走出大山。”體會山里的孩子住在大山里,長這么大還沒有出過大山,他對北京的了解是通過媽媽的話,他向往外面的世界,他夢想著有一天,能走出大山,去看看北京,去看看雄偉天安門,去看看莊嚴的升旗儀式。讓學生們走進山里的孩子的心里,和他一起去希望、一同去向往,反復讀“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此時的讀,是孩子們融入了山里孩子的情感的讀。但天安門廣場的升旗儀式究竟是怎樣的呢?為了給孩子們更深刻的情感體驗,教師為孩子們有感情地講述天安門廣場升旗情景。(訓練有素的國旗班戰士,數不勝數的觀眾,雄壯的國歌聲中,鮮艷的五星紅旗和太陽一同升起……)強烈的畫面沖擊,激發了孩子們情感,再讀“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這句話時,孩子們內心的情感積淀更為深厚,不需要任何朗讀技巧的指導,學生就能讀得有滋有味。熱愛首都北京的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深入到了孩子的心里。
在低年級的教學中,我們要提倡多讀少講,以讀代講,讓孩子們讀中會意,讀中悟情。
看了“我多想去看看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