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具特色的民居教學反思
各具特色的民居教學反思篇一
回顧課堂發現也存在一些問題知識遷移做的不夠,沒有從課內走到課外,可以讓學生利用生活資源用本節可所學到的寫作方法寫一寫自己家鄉民居的特點。這樣可以及時發現學生課堂上存在的問題并及時解決,是學生在課堂上學有所獲。
在今后的教學中我會不斷的反思自己,多運用多媒體資源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激發學生的興趣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各具特色的民居教學反思篇二
在教學《各具特色的民居》一課后,回顧課堂教學,我發現不少問題:
一、忽視了對朗讀內容的設置與指導。
朗讀是最經常、最重要的閱讀訓練,也是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思想感情、培養語感的基本途徑。教學前,我只是對本課的課程標準進行了大致研讀,見課程標準中沒朗讀指導要求,而本課又是一篇閱讀性的說明文,要求一課時學完成。因此在備課中,在我指導學習完客家民居后,我就把不少時間留給學生自學傣家竹樓一部分,如此一來,但語文課的味道淡了。如果讓我對教案內容進行再修改,我一定會在指導學習客家民居一部分時加入朗讀指導,如第二自然段中的“它們大多為三至六層樓,一百至二百多間……大部分土樓有兩三百年甚至五六百年的歷史……顯示了傳統建筑文化的魅力。”相信學生會對客家民居的堅固和歷史悠久有著更為深刻的印象。
二、知識遷移不夠。
教學讓我們既要教學、研讀文本,但又還要切實生活實際,讓學生學到更多書本外的知識。所謂,“得法與課內,得益于課外,”就是這個道理!我在讓學生自學《傣家竹樓》之后對學生進行了課外拓展縱觀本堂課的教學,我深刻地感受到備課要注重實效,深鉆進去,不能只把側重點放到形式的研究上。但我相信在教學后不斷反思和改進,我的課堂教學一定會更上一層樓的。
《各具特色的民居》教學反思 匯報
在《各具特色的民居》這篇課文介紹了客家民居及傣家竹樓,目的是為了讓孩子們了解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樓的特點并學習抓住事物特點進行敘述的說明方法。
教學中我先是放手讓孩子自學課文,運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模式討論客家民居及傣家竹樓各有什么特點,然后說說你學到了哪些說明方法。接著我出示討論題:
1、如果四川住的是客家民居,地震的時候是不是會減少很多悲劇的發生?是不是可以把客家民居在地震多發地帶進行推廣?
2、從客家人的居住情況你們想象下客家是怎么樣的一個民族?
3、如果你坐在傣家竹樓聞著陣陣瓜果的香味你會想寫什么呢?
然后我和孩子們就圍繞著這幾個話題展開了層層討論,課堂氣氛極為活躍,孩子們個個興高采烈,興趣盎然的。特別孩子們在說怎么寫出我們民居的特點的時候,真讓人大開眼界。
盡管這課的教學好象偏離了教學的重點難點,但是我覺得給孩子們帶來了學習語文的興趣也是功勞,孩子們也是學有所得的。
各具特色的民居教學反思篇三
《各具特色的民居》這篇課文介紹了客家民居及傣家竹樓,目的是為了讓孩子們了解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樓的特點并學習抓住事物特點進行敘述的說明方法。本篇目中含有兩篇文章,且均為自讀課文。教學參考上對自讀課文的要求為:內容上理解要求低于精讀課文,一般是“粗知文章大意”,只要抓住重點、難點,幫助學生大體理解內容即可。其二,方法上要更加放手,要讓學生運用在精讀課文中獲得的知識與方法,自己把課文讀懂。
本篇章的特點,《客家民居》大體的步驟是這樣的:由學生參照課前閱讀提示,獨立閱讀、思考自學提示的要求,初步體會內容,然后抓住“客家民居有什么特點?”“文章用了什么表達方法表現出客家民居特點的?”這兩個問題。
在教學中,初次嘗試充分放手,學生在自讀課文后,便出示了一個高度概括“客家民居”特點的表格,學生自行填表,然后在小組內完善,并最后推選代表小組總結發言。整個過程中,其他組員幫助補充,而我卻遇到了問題“學生無論怎樣也無法概括到位”,進而我進行引導,誰知不覺中又變成了我為主導;其次,在讓學生自己感悟作者的表達方法時,大多數同學都能夠調動自身的知識記憶庫,能找到一些說明方法的例子,可當某些關鍵句、含有眾多知識點的句子需要我多問個為什么的時候,都集體啞言了。很明顯這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在本學期踐行“以知識點為主線”的課堂教學嘗試中,面對自讀課可真是左右為難,既不可深講,一言堂,充分放手給學生,又要知識點落實到位。畢竟這是魚與熊掌不可兼得的難事。
對于這樣的文章,這樣的課堂教學模式嘗試,在本課的第二篇文章《傣家竹樓》,我完全是讓學生自學:自讀課文,借鑒上一課的表格,或者自定表格了解傣家竹樓的特征,并從中找到相關的表達方法來談你的學習收獲。這算是充分的放手了,也似乎都符合教參中對自讀文的訓練要求??稍趺匆膊惶?,因為在學生的匯報中還是可以看出有相當多的漏洞,譬如信息收集的不完全,概括的不到位;表達方法感悟不深。那么由于充分給予自學時間,一旦發現這些問題的時候再去糾正,鈴聲已響。
對于自讀課上充分放手給學生,適當的引導、點撥,保證學生學有所得;既將知識點串成主線貫穿課堂,又避免片面地深挖,教師一言堂的情況。這確實還是困擾我的難題,能以取得之間的平衡點。
看了“各具特色的民居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