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較水的多少教學反思
比較水的多少教學反思篇一
比較水的多少教學反思篇二
本節課的教學把著力點放在“把科學課程的總目標落實到每一節課”上,新的課程標準把認識科學探究、了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作為課程目標之一。
所以在課的開始采用比賽的方式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知道只有用科學的方法才是找到解決問題的有效途徑。接著設疑請學生猜一猜三個瓶子的水哪瓶水最多,通過小組之間的討論,組與組之間的辯論激發了學生探究的欲望,學生及于通過實驗來驗證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確,我不失時機的告訴學生老師已經為同學們準備了實驗用具,請同學們自已選擇儀器。在準備教學用具時我動了一些腦筋,準備的材料箱里有學生可能想到的各種材料,還有學生沒想到的材料。
學生紛紛按照自己的想法選器材,有的組的學生小心翼翼地用漏斗將不同瓶子中的水分別倒入幾個相同的瓶子中比較,有的組的學生將瓶中的水倒入一次性杯子中比較,這節課中,幾個小組的學生都有各自比較水多少的方法,讓學生交流各組的做法,最后再請他們說一說:開始有同學說用尺子量,后來是不是量了,怎樣量的?為什么大家想到的辦法都是用同樣的容器來比較?不認識量筒為什么用量筒量?再請同學們想一想如果不用這些儀器能不能比較出水的多少經過這樣的交流,學生會把自己比較的方法同水是液體、沒有固定形狀的特性聯系起來,使學生真正感到我們的身邊處處有科學的道理。利于培養科學嚴謹的態度,有利于學生間互相合作的科學方法,有利于體驗自己獲得科學結果的喜悅。
比較水的多少教學反思篇三
本節課是小學科學三年級上第四單元第四課《比較水的多少》,本課是按照“小學科學課程以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為宗旨,學生是科學學習的主體,科學探究要以探究為核心”這一理念進行教學設計的,在教學中也比較充分地落實了科學總目標,體現新的教學理念。
一、課堂中教師努力引導學生主動探究、親身經歷以獲取知識、提高能力。在這教學中我能較好的體現以下的精神。首先,教學設計以“探究”為核心,力求使學生經歷提出問題—形成假設預測—設計研究方案—實驗探究—整理分析—獲取探究結論的全過程。其次,給學生提供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親歷“探究”。在引導學生經歷探究過程中,根據本課的教學目標,將探究的重點定位在“設計研究方案”和“實驗探究”、“整理分析”的環節上,訓練學生觀察、記錄、統計等基本技能,學生經歷了這個過程,使學生從中體驗到科學探究究竟是怎樣一回事。
二、努力落實學生探究的主體地位,體現“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的理念。在本節課中我進行了下列一些嘗試:首先,充分尊重學生的經驗和發現。在教學中,盡可能讓學生說出已有的經驗和感知,如學生對兩瓶水的多少的推測以及按照推測進行實驗獲取的數據等環節,老師與學生一起參與,是學生的引領人和伙伴。其次,尊重學生的選擇。傳統的實驗課是教師或先演示,或先講解實驗方法與步驟,學生再按部就班地進行實驗,這束縛了學生的思維,不可能有創新。本節課中我改變了以往教學中固定的分組形式,統一按教師的意愿統一做同一個實驗的作法,而是讓學生自己去設計實驗方法,自己選擇實驗方法,使學生的主體探究得以有效的進行,是實實在在的尊重學生,而不是形式上的尊重,我想這也是今后在科學課堂上我應該努力去追求的。
三、在課堂上形成了新課改倡導的新型的師生關系。教師更注意傾聽和與學生的平等交流,使課堂充滿寬容的、民主的、和諧的氣氛,保證了探究活動在一種輕松的環境中有效進行。
四、本課最大的失誤就是在延伸部分,本來我設計的時候是讓學生自己回家探究制作量筒的方法,可是在課上我卻改變了原來的設計,在課上就讓學生們探究了,而且還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在學生沒有說出正確答案時,我只是一味的引導,沒有恰當的給予停止。這一環節中,我沒有靈活的處理,如果學生沒有能力想到方法,教師可以告訴學生,不用一味的讓學生說,導致花費了時間,造成了嚴重的拖堂現象,這是不應該發生的錯誤,這也和我沒有很好的估計時間有很大的關系,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學生身上,就是讓學生自己想辦法,完全忘了教師的導的作用了,時間問題是我在每次講課的時候出現的問題,這次還是在時間問題上沒有得到好的處理,這和我的靈活駕馭課堂的能力有直接關系,還有待于提高。在今后的教學中,一定要注意時間問題,要把握好每一個環節,避免類似事件的發生。
看了“比較水的多少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