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的白發教學反思 奶奶的白發課后反思
奶奶的白發教學反思篇一
奶奶的白發教學反思篇二
上星期,我上了《奶奶的白發》。這篇文章蘊涵著深刻的道理,充滿著童趣,孩子們很感興趣,課堂氣氛活躍,教學效果好。《奶奶的白發》主要寫了奶奶和孫子之間的一段對話,表現了兩代人之間的親情。要讓學生通過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認識到老一輩為后輩人付出的艱辛、勞苦,懂得要尊敬長輩,不要讓長輩為我們操心。這篇課文的重點是理解奶奶說的一句話“這白發,一半是你爸爸給的,一半是你給的”。要讓孩子們通過反復的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分角色朗讀,體會文中的深意,要懂得尊敬長輩,不要讓長輩為我們操心。
我在課堂上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我著力指導學生抓住重點詞來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人物感情。在理解奶奶說的:“這白發,一半是你爸爸給的,一半是你給的”這句話時,讓學生抓住“一半……一半……”感悟奶奶的白發是長期操勞的結果:一部分是為自己的兒子操心,一部分是為小孫子操心。我問學生:“你的奶奶為你做過哪些事?”孩子們說了很多。在教學“我低下了頭,沒有吭聲”時,我啟發學生思考:“我”為什么“低下了頭”?“我”當時可能會想些什么?讓學生想象“我”沉默不語的潛在原因,繼而想象此時此刻“我”的心理活動,讓學生受到思想教育。
我讓學生分角色朗讀,進一步感悟祖孫間的親情。我找了三個同學,一個讀奶奶的話,一個讀“我”的話,還有一個旁白。讀奶奶的同學就模仿著自己奶奶說話的語氣,非常逼真,也能讓人感受到那種親切的語氣。讀“我”的同學不僅語言到位,而且表情豐富,讓人看了忍俊不禁;而讀旁白的同學則是一本正經,讀得正確、流利。整個合作非常和諧。我也讓其余同學分組合作,孩子們讀得很認真。
孩子們通過前面的學習,深刻體會到了長輩為自己所付出的辛勞。孩子們都明白白發是不能變黑的,但是我們可以通過我們的努力,使他們變得健康、快樂 、年輕。在課堂上我問學生:“今后你將為爺爺奶奶做些什么?”孩子們積極喳喳說了好多條,有陪長輩散步,給長輩捶背,幫長輩疊衣服……有幾個孩子還說到了以前不聽長輩的話,惹他們生氣,以后再也不會了。
社會是個大課堂,讓孩子在生活中實踐,才能將知識轉化成能力,才能讓他們學會做人。
奶奶的白發教學反思篇三
我上完了《奶奶的白發》,有遺憾,有興奮,有感動,靜下來反思時,發現我的課堂中需要 完善的地方太多了,包括自己意識到的,沒有意識到的.更讓我感覺到的是一個教學藝術的新境界:樸實、智慧、靈性……
<奶奶的白發>主要寫了奶奶和孫子之間的一段對話,表現了兩代人之間的親情。要讓學生通過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認識到老一輩為后輩人付出的艱辛、勞苦,懂得要尊敬長輩,不要讓長輩為我們操心。難點是理解奶奶說的一句話“這白發,一半是你爸爸給的,一半是你給的”含義。教參中也明確要求“要讓學生在動情的朗讀中積淀語感,增強情感體驗。”讓孩子們能夠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反角色朗讀,懂得要尊敬長輩,不要讓長輩為我們操心是本課的重點.
教師的引導,一直都是課堂的關鍵,因為學生的生活體驗并非一個問題扔下去就會有豐富的生活聯想,尤其是一年級的孩子,完全要靠教師創設一個真實的情境,要引導學生走進情境,說出心里話。在這個環節中,我一是表現得不夠自信——相信學生能行,急于幫學生總結答案,學生說的機會不多,二是對于課堂中生成的教學資源不能很好的把握,當學生答到“雪白雪白是比雪還要白”時,應引借機往下引導學生閉上眼睛想一想比雪還要白是怎樣的,而我卻忽略了這個很好的資源.第二,這篇課文可以用表演的方式來再現課文內容,教學也注意了這一點,例如讓學生表演讀,加表情讀, 但引導的不夠恰當, 在讀奶奶的話時,學生始終讀得比較地生硬,其中有個女孩子讀得很棒,無論是表情,語氣都恰到好處,應該讓她到前面來面對所有孩子師范讀,讓其他孩子去模仿讀,不僅模仿讀的語氣還有讀的表情、動作。另外讀的形式列舉出來很多,但是沒有很好的交差利用,導致孩子們失去了讀的興趣,需要不斷地磨練。也忽視了文本的完整性、擴展性,如果能利用好文中的插圖,圖文對照,創造想象,真的做到活化課文的語言,那么學生的表達能力就得到了真正的發展。只有吸引了孩子的所有注意,讓他們的思維跟著老師轉,老師主導,學生主體,多方位地為讀做準備,才能使孩子更好地理解課文,更輕松地學習。
短短的45分鐘,讓我成長了很多,做一名合格的新教師是一種挑戰,做一名合格的優秀新教師是一種更高的挑戰,我希望我的課堂能夠使語文教學變得更加精彩!也希望我的課堂能夠使孩子們學得快樂,學得豐滿, 我想這需要更多的樸實、智慧、靈性和進取。
看了“奶奶的白發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