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伙伴教學反思 好伙伴語文教學反思
好伙伴教學反思篇一
好伙伴教學反思篇二
好伙伴是一篇略讀課文,課文寫護林員馬哈多救了一只烏鴉,烏鴉成了馬哈多和獵狗的朋友,他們有好相處。有一次,獵狗掉進了枯井里,烏鴉怕它餓死,就一次一次地給獵狗送食物。這篇課文是培養仔細觀察、勤于思考的習慣和保護動物、與動物友好相處的意識。
略讀課文的教學策略是以學生自學為主,重在引導學生對課文內容進行自主探究。在教學時,先讓學生默讀課文,給課文標段序,了解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然后,引導學生重點考慮以下幾個問題:1、馬哈多是怎樣發現烏鴉給獵狗送食物的。2、當馬哈多找到獵狗后,為什么“激動地流下了眼淚”?然后,對課文進行適當延伸引導孩子們思索:馬哈多流淚后,接下來又發生了什么事?再講一講自己是怎么與動物相處的故事。最后,擴展努爾哈赤和他的愛犬的故事,讓孩子多了解歷史。拓展孩子的思維,啟發孩子們更加愛護動物,與它們友好相處。
在備課過程中,我體會到作為一篇略讀課文,應該充分讓學生了解一些課本上了解不到的知識,所以在體會課文后,我用了大量時間讓孩子去說,說他們與動物之間的友誼,說他們的動物“好伙伴”。最后,我也說了一個努爾哈赤和他的愛犬的故事。充分擴充孩子的知識量。
在上課過程中,對課文的理解體會還不夠透徹,字詞等基礎知識點孩子掌握的不夠牢固,雖然孩子認為課堂很有趣,他們都說出了自己的故事,但應該在掌握好基礎知識的前提下,以后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注意。
學生學知識,不僅僅是書本上的死知識,應該給孩子一個擴展的平臺,讓孩子愛上學習。
好伙伴教學反思篇三
根據本文的特點,我把教學重點放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讓學生通過“已知——概括——應用”的思維過程發現問題,掌握規律,以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架設了文本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平臺,使教學過程成為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
一、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
語文教學應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在本課教學中,我從情境導入到初讀課文,到質疑問難、拓展活動,每個環節都盡可能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我借助多媒體畫面、運用表演的形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并在教學中注重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記字。如,在“字詞教學”中,讓學生當小老師帶讀,“想帶讀哪個就讀哪個”,幫助學困生樹立自信;讓學生“選擇你最喜歡的自然段讀給大家聽”等等。正因為關注了每個學生,讓學生在課堂上提出好奇的問題,自信地讀和說,盡情地去體驗,使學生產生主動學習的欲望,積極、愉快地參與學習。
二、以“讀”為主線,落實了“三讀”的語言實踐過程
朗讀是本課的重點,朗讀永遠是課堂不變的主旋律。教學活動中,我將讀貫穿在這個過程中,通過讀一讀,說一說,議一議、演一演等活動環節,學生由“讀通課文——讀懂課文——會讀課文”經歷了“三讀”的語言實踐過程,培養了良好的語感,也感悟了課文中蘊涵著的情感及道理。為了讓學生讀懂課文,我設計了多種形式的讀,如,邊讀邊看圖,分角色讀,指名讀,集體讀,四人小組合作讀,師生共同讀等。并在讀后評議,引導學生自讀自悟。這樣的讀落實了語言實踐過程,使整個課堂活了起來。
當然,在教學中也存在很多問題,如朗讀中,學生對課文的體驗和感受是存在差異的。因此,在朗讀時,不應該要求一致,應該允許學生有不同的語氣,語調和情感處理的方式。
看了“好伙伴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