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構建高效課堂教學模式(2)
要求: 個人自主學習操作無法完成任務時,學生獨立探索有困難需要相互啟發時,形成不同意見有分歧需要交換時,單元整理復習構建知識網絡時,學生考慮問題比較單一想不到多種答案時等情況可以對子組研討解決,仍然解決不了的要進行小組合作。
合作要求要清楚;合作時間要充分;教師指導要及時;評價方式要優化,既關注對個人的評價,還要關注對小組的評價。
操作: 針對學生提出的疑難問題,組織學生圍繞難點學習目標探究學習,共同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
1、學生把自主學習中遇到的疑點、難點、重點問題提交給學習小組,小組成員針對這些問題進行討論交流,共同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與思路。
2、學習小組交流前,小組成員可先獨立思考,把想法寫下來,讓學生各自陳述自己對任務的看法,其他人傾聽,然后討論,形成小組的集體意見。
目的: 充分發揮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最大限度的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表達能力、理解能力。
五、展示匯報(班組展示)。
要求:小展示是由小組長組織的在組內進行的展示,目的是展示對學、群學的學習成果,暴露對學、群學中尚未解決的問題,并由學習組長將學習成果或暴露問題匯報給老師,便于教師把握學情,進行大展示。小展示即展對。
大展示是展錯。
大展示匯報時要以學習小組為單位,各小組根據組內討論交流的情況,把自己小組的討論結果(而不是個人的)在班上進行展示匯報。
操作:
1、展示匯報時可由組內中心發言人通過問答、上臺板演和多媒體演示等形式在全班進行展示匯報,最后形成班上的集體意見,并允許保留個人意見,同時還可鼓勵組與組之間提出質疑。
2、對于學生在達成學習目標的過程中不理解的問題,和訓練中的錯題可由教師或學生進行點撥、解答釋疑。
六、歸納提升。
操作 :通過前面的小組學習與展示,學生回到座位整理導學案,學案整理的內容主要包括對疑難問題的整理、個性化重難點、生成性知識整理、知識系統梳理,將這些內容整理在糾錯本或者導學案的設定位置,并就重點內容用好雙色筆標記。
導學案整理一方面是為了課堂上問題、生成等有價值知識的落實,另一方面是方便學生以后的復習。
師生共同歸納整理突破的難點,讓學生更加明確知識點、方法等內容。
最后在由老師或學生自己對本節課的學習情況進行系統小結,歸納知識,明確學了什么,會了什么,什么不會,思考如何解決。
學法由老師針對本節課學習的內容和做法,有針對性地向學生提出可借鑒性的學習方法。
切合新課程的“三維”目標要求,進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教育,升華學習。
目的: 幫助學生理清思路,突破難點,建構知識、鞏固難點目標的達成。
歸納總結是指教師引導學生自主歸納本節課學習的重點知識,理清知識結構,總結解題步驟,掌握規律和方法,幫助學生形成知識結構系統圖表,并適時進行知識的拓展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