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生活必背知識點
政治生活必背知識點一
1、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最高權力機關、職權?
人民行使國家權利的機關: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最高權利機關: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全國人大權力:最高立法權、最高決定權、最高任免權、最高監督權。
2、人民如何行使國家權力?權力機關和其他國家機關的關系?
人民行使國家權利的方法:廣大人民通過直接或間接的方式選出人大代表,由他們組成各級國家權利機關,代表人民統一行使國家權利。
權利機關和其他國家機關的關系: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最高國家權利的機關。作為最高國家行政機關的國務院以及分別作為國家最高審判機關、檢查機關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都要由全國人大產生,向全國人大負責并報告工作。全國人大與其他最高國家機關的關系,是決定與執行的關系,是監督與被監督的關系。
3、全國人大常設機關、職權
全國人大常設機關: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全國人大的部分職權有全國人大會行使。
4、人民代表大會的職權、
人民代表大會的職權:立法權、決定權、任免權、監督權。
內 容: 立法權:制定法律的權利 決定權:憲法和法律賦予各級人大和縣級以上各級人大會依照法定的程序解決國家和社會或本行政區域內重大事項的權利。任免權:各級人大及其會對相關國家機關領導人員及其他組成人員進行選舉、任命、罷免等權利。 監督權:監督憲法和法律的實施,監督“一府兩院”工作的權利。
5、人民代表的性質、產生方式、職權
性 質:人大代表是國家權利機關的組成人員。 產生方式:民主選舉。職 權:審議議案、表決決定、提案權、質訊權。
6、政體、我國的政體
政 體:一個國家的政權機關的組織形式。 我國的政體: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7、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組織和活動的最重要特點、體現的關系
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人大組織和活動的最重要的特點:國家機構實行民主集中制。體現關系: 人大代表有民主選舉產生,對人民負責,受人民監督。在人大活動中,決策通常由人大代表充分討論,實行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民主決定。對有重大失誤的代表人民有權依照法律程序予以罷免。人大是國家權利機關,國家行政機關、司法機關都由人大產生,對他負責,受他監督。人大決策,其他機關執行。
8、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基本內容、原因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基本內容:國家的一切權利屬于人民;人民在普選的基礎上選舉代表,組成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作為國家權利機關;由國家權利機關產生其他國家機關,依法行使各自的職權;實行民主集中制的組織和活動原則。
適合我國國情的原因:這一制度以人民當家作主為宗旨,真正保證了人民群眾參加國家管理。充分體現了人民的意志和利益,顯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鮮明的特點。我國的國家性質決定了我國政體。
9、中國共產黨領導和執政地位的確立、性質、宗旨
地位的確立:由他的性質和宗旨決定。性 質:工人階級先鋒隊(政黨) 宗 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10、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只有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才能始終保持現代化建設的社會主義方向;才能維護國家的統一、民族的團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創造穩定的社會環境;才能最廣泛、最充分的調動一切積極因素搞好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只有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才能始終保持現代化建設的社會主義方向;才能維護國家的統一、民族的團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創造穩定的社會環境;才能最廣泛、最充分的調動一切積極因素搞好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11、領導方式、指導思想
執政方式: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科學執政:遵循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以科學思想、制度和方法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民主執政:堅持為人民執政、靠人民執政,支持和保證人民當家作主,堅持和完善人民民主專政,堅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以發展黨內民主帶動人民民主,壯大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依法執政:堅持依法治國,領導立法,帶頭守法,保證執法,不斷推進國家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活的法治化,規范化。
領導方式:政治、思想、組織領導 指導思想: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
12、中國特色的政黨制度、性質、基本內容、優越性
性 質: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
基本內容:地位關系——中國共產黨是執政黨,各民主黨派是參政黨,中國共產黨與各民主黨派是親密友黨。前提和保證——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基本方針——“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活動準則——遵守憲法和法律。重要機構——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簡稱人民政協。
優 越 性:有利于推進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有利于促進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有利于推動和平統一大業的實現。
13、人民政協成員、性質、職能
成 員:中國共產黨與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各人民團體、少數民主人士、各界愛國人士、港澳特別行政區同胞、臺灣同胞等。性 質: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具有廣泛代表性的愛國統一戰線組織。職 能:政治協商、民準監督、參政議政。
14、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的決定因素
我國的國家性質和基本經濟制度決定我們絕不能照搬西方的多黨制。主張在我國實行多黨制,實質上是要取消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執政地位,其后果必將是人民政權的喪失、社會主義制度的顛覆。這是全國各族人民絕不允許的。
15、我國處理民族關系、基本原則及相互關系
民族關系: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新型民族關系 基本原則: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各民族共同繁榮。
三原則的關系:三項原則是互相聯系、不可分割的。民族平等是實現民族團結的政治基礎。民族平等和民族團結是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前提條件。各民族的共同繁榮特別是經濟發展,又是民族平等、民族團結的物質保證。
16、什么是民族區域自治制度、自治機關、核心內容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在國家統一領導下,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區域自治,設立自治機關,行使自治權的制度。
自治機關是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和人民政府,在行使一般地方國家機關職權的同時,享有和行使自治權。
自治權是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內容。自治權是自治機關根據本地方實際情況貫徹執行國家法律、政策,自主地管理本民族自治地方內部事務的權利。憲法和民族區域自治法賦予自治機關的自治權,其范圍、內容十分廣泛,涉及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生活各方面。
16、我國為什么實行民族區域自治??
原因:實行民族區域自治是適合我國國情的必然選擇,是由我國的歷史特點和現實情況決定的。
優越性: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有利于維護國家統一和安全,有利于保障少數民族當家作主的權利,有利于發展平等、團結、互助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有利于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蓬勃發展。
17、我國的宗教政策、宗教原則、怎樣引導
我國實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務,堅持獨立自主創辦的原則,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
政治生活必背知識點二
1、主權國家的地位、基本要素
主權國家的地位:是最基本的成員,是國際關系的主要參加者。基本要素:人口、領土、政權、主權。最 重要:主權。主權作為國家統一而不可分割的最高權利,是一個國家的生命和靈魂。
2、主權國家的基本權利、義務
權 利:獨立權(按照自己的意志處理內政、外交事務而不受他國控制和干涉的權利)、平等權(不論大小、強弱,也不論政治、經濟、意識形態和社會制度有何差異,在國際法上的地位一律平等)、自衛權(保衛自己的生存和獨立的權利)、管轄權(對其領域內的一切人和物具有管轄的權利)。
義 務:不侵犯別國,不干涉他國內政,以和平方式解決其國際爭端。
3、什么是國際組織、類型、作用
國際組織:一些國家、地區或民間團體,出于各種特定目的,通過簽訂條約或協議的方式,建立的有一定規章制度的團體。
類 型:政府間的和非政府間的、世界性的和區域性的。
作 用:促進國家之間的政治、經濟、文化、科學技術的交流與合作;協調國際政治、經濟關系;調節國際爭端,緩解國家間矛盾,維護世界和平。
4、聯合國的宗旨、原則、作用、中國與聯合國的關系
宗 旨: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促進國際合作與發展。
原 則:各會員國主權平等,履行憲章規定的義務,以和平方式解決國際爭端,不對其他國家進行武力威脅或使用武力,集體協作,不干涉任何國家的內政,確保非會員國遵守上述原則。
作 用: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促進國際合作與發展,實行人道主義援助。
中國與聯合國的關系:中國作為聯合國的創始國和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之一,一貫遵守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支持聯合國憲章精神所進行的各項工作,支持聯合國的改革,積極參加聯合國及其專門機構有利于世界和平與發展的活動。
5、國際關系、國際關系的決定因素
國際關系:國家之間(最重要)、國際組織之間以及國家與國際組織之間的關系。內容:政治關系、經濟關系、文化關系、軍事關系。形式:競爭、合作、沖突。
處理國際關系的決定性因素:國家利益。原因:國家利益是國家生存與發展的權益,維護國家利益是主權國家對外活動的動因和歸宿。共同利益:國家合作的基礎。 利益的對立:引起國家沖突的根源。
6、我國的國家利益主要內容、怎樣維護
主要內容:安全利益、政治利益、經濟利益。 方 法:我國在維護自身利益的同時,尊重其他國家合理的國家利益,并維護各國人民的共同利益。
7、國際局勢、當今時代的主題、維護和平、促進發展的有效途徑
國際局勢:總體和平,局部戰亂,總體緩和,局部緊張,總體穩定,局部動蕩。
當今時代的主題:和平與發展。原因:世界和平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本條件,世界和平的維護將給各國經濟發展和其他全球性問題的解決創造必要的前提。
維護和平、促進發展的有效途徑:堅決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改變舊的國際秩序,建立以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為基礎的有利于世界和平與發展的國際新秩序。
8、維護國際新秩序
保障各國享有平等參與國際事務的權利,保障各國特別是廣大發展中國家享有平等的發展權利,保障各個民族和各種文明共同發展的權利。
9、國際競爭
綜合國力:一個主權國家生存和發展所擁有的全部實力(即物質力和精神力)即國際影響力的合力。
實 質: 以經濟和科技實力為基礎的綜合國力的較量。
10、我國的外交政策
外交政策:主權國家對外活動的目標及所采取的策略、方式和手段。
我國的外交政策: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決定因素:我國的國家性質和國家利益。宗旨——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基本目標——維護我國的獨立和主權,促進世界的和平與發展。基本立場——獨立自主。 基本準則——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11、中國對世界和平的貢獻。
中國是維護世界和平與穩定的積極因素和堅定力量,是促進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對國際事物發揮著重要的影響和作用。隨著在國際舞臺上肩負的責任日益重要,中國外交正譜寫著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