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物理力學知識點
力學知識是物理課程中最基礎也是最重要的部分,今天學習啦小編就與大家分享:初三物理力學知識點,希望對大家的學習有幫助!
初三物理力學知識點一
慣性:物體保持運動狀態不變的性質叫慣性。牛頓第一定律也叫做慣性定律。
①慣性是物體的固有屬性,一切物體在任何情況下都具有慣性。
②慣性的大小只與物體的質量有關,而與物體是否運動、運動的快慢、是否受外力等都沒有關系。
③注意:慣性不是“力”,敘述時,不要說成“物體在慣性的作用下”或“受到慣性的作用”等說法。
初三物理力學知識點二
一、力的定義: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
(1)定義中的“作用”是推、拉、提、吊、壓等具體動作的抽象概括。2)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個物體對別的物體施力時,也同時受到后者對它的力)。即:(1)發生力時,一定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物體存在,也就是說,沒有物體就不會有力的作用(力的物質性);(2)當一個物體受到力的作用時,一定有另一個物體對它施加了力,受力的物體叫受力物體,施力的物體叫施力物體。所以沒有施力物體或沒有受力物體的力是不存在的;(3)相互接觸的物體間不一定發生力的作用,沒有接觸的物體之間也不一定沒有力“接觸與否”不能成為判斷是否發生力的依據;(4)施力物體和受力物體的作用是相互的,這一對力總是同時產生,同時消失;(5)施力物體、受力物體是相對的,當研究對象改變時,施力物體和受力物體也就改變了。二、慣性:物體保持運動狀態不變的性質叫慣性。
牛頓第一定律也叫做慣性定律。①慣性是物體的固有屬性,一切物體在任何情況下都具有慣性。②慣性的大小只與物體的質量有關,而與物體是否運動、運動的快慢、是否受外力等都沒有關系。③注意:慣性不是“力”,敘述時,不要說成“物體在慣性的作用下”或“受到慣性的作用”等說法。三、牛頓第一定律: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時候,總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1)它包含兩層含義:①靜止的物體在不受外力作用時總保持靜止狀態; ②運動的物體在不受外力作用時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2)牛頓第一定律是理想定律。3)物體不受力,一定處于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但處于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的物體不一定不受力。另:牛頓第一定律是在經驗事實的基礎上,通過進一步的推理而概括出來的,因而不能用實驗來證明這一定律。
四、力的合成:已知幾個力的大小和方向,求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叫做力的合成。1)當二力方向相同時,其合力的大小等于這兩個力之和;方向與兩力的方向相同;數學表述:F合=F1+F2。2)當二力方向相反時,其合力的大小等于這兩個力之差,方向為較大力的方向;數學表述:F合=F1-F2(其中:F1>F2)。
五、合力:如果一個力產生的效果跟兩個力共同作用產生的效果相同,這個力就叫做那兩個力的合力。理解:①合力的概念是建立在“等效”的基礎上,也就是合力“取代了分力,因此合力不是作用在物體上的另外一個力,它只不過是替了原來作用的兩個力,不要誤認為物體同時還受到合力的作用。②兩個力合成的條件是這兩個力須同時作用在一個物體上,否則求合力無意義。
六、摩擦力:1)摩擦力的定義:兩個互相接觸的物體,當它們要發生或已經發生相對運動時,就會在接觸面是產生一種阻礙相對運動的力,這種力就叫摩擦力。2)摩擦的種類:滑動摩擦、滾動摩擦、靜摩擦。滾動摩擦力遠小于滑動摩擦力。3)滑動摩擦力的影響因素:①與物體間的壓力有關; ②與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 ③與物體的運行速度、接觸面的大小等無關。壓力越大、接觸面越粗糙,滑動摩擦力越大。4)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①增加物體間的壓力; ②增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5)減小有害摩擦的方法:①使接觸面光滑和減小壓力; ②用滾動代替滑動; ③加潤滑油; ④利用氣墊。 ⑤讓物體之間脫離接觸(如磁懸浮列車)。
七、彈力:發生形變的物體由于要恢復原狀對跟它接觸的物體會產生力的作用,這種力叫彈力。1)形變:物體的形狀或體積的改變,叫做形變。①任何物體都能發生形變,不過有的形變比較明顯,有的形變及其微小。②彈性形變:撤去外力后能恢復原狀的形變,叫做彈性形變,簡稱形變。2)彈力產生的條件:
①接觸;彈性形變。②彈力是一種接觸力,必存在于接觸的物體間,作用點為接觸點。③彈力必須產生在同時形變的兩物體間。④彈力與彈性形變同時產生同時消失。3)彈力的方向:與作用在物體上使物體發生形變的外力方向相反。4)大小:彈簧在彈性限度內遵循胡克定律F=kx,k是勁度系數,表示彈簧本身的一種屬性,k僅與彈簧的材料、粗細、長度有關,而與運動狀態、所處位置無關。其他物體的彈力應根據運動情況,利用平衡條件或運動學規律計算。
八、重力:地面附近物體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表示符號G。1)方向:豎直向下。2)大小(計算公式):G=mg(重力跟質量成正比)=>m=G/g,g=G/m(g是重力與質量的比值,g=9。8牛頓/千克,在粗略計算時也可取g=10牛頓/千克)注意:重力的大小與物體的質量有關。3)作用點:重力的作用點在物體的重心上。其中,形狀規則,質量分布均勻物體的重心在它的幾何中心。4)重垂線是根據重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的原理制成。5)重力的施力物體是地球,它的受力物體是地面附近的一切物體。
九、力的示意圖:即用一根帶箭頭的線段來表示力。具體的畫法是:(1)用線段的起點表示力的作用點;(2)延力的方向畫一條帶箭頭的線段,箭頭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3)若在同一個圖中有幾個力,則力越大,線段應越長。注意:有時也可以在力的示意圖標出力的大小。
十、力的要素及作圖方法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它們都能影響力的作用效果。力的圖示:用一根帶箭頭的線段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來。其作圖方法如下:(1)畫出受力物體:一般可以用一個正方形或長方形代表,球形可用圓圈表示。(2)確定作用點:作用點畫在受力物體上,且畫在受力物體和施力物體的接觸面的中點,如受力物體和施力物體不接觸或同一物體上受二個以上的力,作用點畫在受力物體的幾何中心。(3)確定標度:如用1厘米線段長代表多少牛頓。(4)畫線段:從力的作用點起,按所定標度沿力的方向畫一條直線,用來表示力的大小(5)標出力的方向:在線段的末尾畫上箭頭(含在線段內),表示力的方向(6)將所圖示的力的符號和數值標在箭頭的附近
十一、力的單位及測量工具力的單位:牛頓,簡稱牛,用符號N來表示。1N大小相當于拿起2個雞蛋的力。測量工具:測力計,實驗室中常用的測力計是彈簧秤。1)彈簧秤的原理:在彈性限度內,彈簧的伸長與受到的拉力成正比。2)彈簧秤的正確使用:(1)要檢查指針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則要調零;(2)認清最小刻度和測量范圍;(3)輕拉秤鉤幾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針是否回到零刻度;(4)測量時彈簧測力計內彈簧的軸線與所測力的方向一致;(5)觀察讀數時,視線必須與刻度盤垂直;(6)測量力時不能超過彈簧測力計的量程。
十二、力的作用效果:由此可判定是否有力存在!1)可使物體的運動狀態發生改變。(說明:運動狀態的改變包括運動快慢改變或運動的方向改變。)2)可使物體的形狀與大小發生改變。(形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