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學溶液知識點
同學們都掌握了化學中的各類知識點了嗎?今天學習啦小編就與大家分享:初三化學溶液知識點,希望對大家的學習有幫助!
初三化學溶液知識點一
酸的化學性質(具有相似性質的原因:酸離解時所生成的陽離子全部是H+)
(1)與酸堿指示劑的反應: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色,不能使無色酚酞試液變色
(2)金屬+ 酸→ 鹽+ 氫氣 置換反應(條件:活動性:金屬>H )
(3)金屬氧化物+ 酸→ 鹽+ 水
溶液定義
定義:一種或幾種物質分散到另一種物質里,形成的均一、穩定的混合物。
溶液組成的表示方法
(1)溶液的組成:溶質和溶劑。
(2)濃溶液、稀溶液:在一定量的溶劑里所含的溶質多為濃溶液,所含的溶質少為稀溶液。溶液的“濃、稀”只是溶液組成的一種粗略表示方法。溶液的“濃、稀”與飽和不飽和無關,即濃溶液不一定是飽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飽和溶液。
溶液體積與溶液質量的關系:溶液質量=溶液體積×溶液密度。
不飽和溶液定義
不飽和溶液:在一定溫度下,一定量的溶劑里,還能再溶解某種溶質的溶液,叫做這種溶質的不飽和溶液。
飽和溶液定義
飽和溶液:在一定溫度下,一定量的溶劑里,不能再溶解某種溶質的溶液,叫做這種溶質的飽和溶液。
溶質的質量分數的理解
①溶質的質量分數只表示溶質質量與溶液質量之比,并不代表具體溶液質量和溶質質量。
②溶質的質量分數一般用百分數表示。
③溶質的質量分數計算式中溶質質量與溶液質量的單位必須統一。
④計算式中溶質質量是指被溶解的那部分溶質的質量,沒有被溶解的那部分溶質質量不能計算在內。
⑤當溶劑中所溶解的溶質不止一種時,其中某溶質的質量分數,應是這種溶質質量占全部溶液質量的百分比。
溶質的質量分數
定義:溶液中溶質質量與溶液質量的比值叫做溶質的質量分數。
數學表達式:溶質質量分數(ω)
初三化學溶液知識點二
一、溶液
(一)溶解
1、物質以分子或離子的形式均勻分散到另一種物質中的過程,叫物質的溶解,物質溶解后形成的均一、穩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2、懸濁液、乳濁液、溶液都是混合物,懸濁液靜置后易沉淀,乳濁液靜置后易分層。
3、溶液的特征。
均一性:溶液中各部分性質相同。
穩定性:若外界條件不變,溶液可以永久存在。
透明:由于溶液中存在的主要為單個分子、離子,肉眼不可見,也不阻礙光線透過,所以溶液透明。
注:①溶液可以有不同的顏色,溶液中有Fe2+呈淺綠色,有Cu2+呈藍色,有Fe3+呈黃色,有MnO4-呈紫紅色。②均一穩定的液體不一定是溶液。
4、物質在形成溶液過程中常伴有熱量的變化,有些物質溶于水,能使溶液溫度升高,如氫氧化鈉(NaOH)等,有些物質溶于水導致溫度降低。如:硝酸銨(NH4NO3)等。
5、加快物質溶解速度的方法有:⑴加熱(或升溫);⑵攪拌(或振蕩);⑶將固體研成粉末。
(二)溶液的組成
1、 溶質:被溶解的物質叫溶質。溶質可以是固體、液體或氣體。
2、 溶劑:溶解其它物質的物質叫溶劑。溶劑通常為液體,常見的有水、酒精、汽油等。
⑴ 氣體、固體溶于液體時,氣體、固體是溶質,液體是溶劑。
⑵ 兩種液體互溶時,通常認為量多的是溶劑,量少的是溶質。但當液體和水互溶時,一般把水作為溶劑,另一種液體作為溶質。
⑶ 同一種物質在不同溶液中,有時做溶質,有時做溶劑。如碘酒中,酒精是溶劑,而在酒精的水溶液中,酒精又作溶質了。
⑷ 若沒有指明溶劑,一般指的是水溶液。
3、 常見溶液中的溶質和溶劑:
溶液名稱 溶質 溶劑
石灰水 氫氧化鈣Ca(OH)2 水H2O
鹽酸 氯化氫HCl 水H2O
碘酒 碘I2 酒精C2H5OH
4、 溶液的質量=溶質質量+溶劑質量
5、溶質的質量分數
(1)定義:溶液中溶質質量與溶液質量的比值叫做溶質的質量分數。
(2)數學表達式
溶質質量分數(ω)
(3)理解:
①溶質的質量分數只表示溶質質量與溶液質量之比,并不代表具體溶液質量和溶質質量。
②溶質的質量分數一般用百分數表示。
③溶質的質量分數計算式中溶質質量與溶液質量的單位必須統一。
④計算式中溶質質量是指被溶解的那部分溶質的質量,沒有被溶解的那部分溶質質量不能計算在內。
⑤當溶劑中所溶解的溶質不止一種時,其中某溶質的質量分數,應是這種溶質質量占全部溶液質量的百分比。
(4)關于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計算的具體情況
①若溶質全部溶于水,且不與水發生化學反應,直接利用上述計算公式進行計算。
②若溶質雖不與水反應,但沒有全部溶解,則溶質質量只計算溶解部分,未溶解部分不能參與計算。
③若溶質溶于水時與水發生了化學反應,則溶液中的溶質就為反應后的生成物了。
④若溶質為結晶水合物,溶于水后,其溶質的質量就不包括結晶水的質量。因為結晶水合物溶于水時,結晶水就轉化為溶液中的溶劑了。
6、配制一定溶質質量分數溶液:
實驗儀器:燒杯、玻璃棒、量筒、托盤天平、藥匙、膠頭滴管
實驗步驟:計算、稱量(對固體溶質)或量取(對液體物質)、溶解、裝瓶,貼簽。
以配制50g溶質質量分數為5%的蔗糖溶液為例說明。
(1)計算
根據溶質質量分數的公式,計算配制50g溶質質量分數為5%的蔗糖溶液所需要的:①蔗糖質量:50g×5%=2.5g,②水的質量:50g-2.5g=47.5g 。
(2)稱量
用托盤天平稱2.5g蔗糖倒入燒杯中,近似認為水的密度為1g/cm3,用量筒量取47.5mL水。
(3)溶解
把量好的水倒入盛有蔗糖的燒杯中,用玻琉棒攪拌,加速蔗糖的溶解。
(4)裝瓶,貼簽
把配好的溶液裝入試劑瓶中,蓋好瓶塞并貼上標簽,標簽上注明溶液的名稱以及溶質的質量分數,放到試劑柜中。
7、分離可溶物與不溶物時,可用過濾的方法。步驟:
⑴ 溶解:將混合物放入燒杯中加適量水溶解。
⑵ 不溶物殘留于過濾器中,可溶物存在于濾液中。
⑶ 蒸發:將濾液置于蒸發皿中,加熱蒸發至有較多量固體析出,停止加熱。
二、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
1、飽和溶液:在一定溫度下,一定量的溶劑里,不能再溶解某種溶質的溶液,叫做這種溶質的飽和溶液。
2、不飽和溶液:在一定溫度下,一定量的溶劑里,還能再溶解某種溶質的溶液,叫做這種溶質的不飽和溶液。
3、相互轉化:
飽和溶液 不飽和溶液
4、濃溶液不一定是飽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飽和溶液。相同溫度下,同種溶質的溶液中,飽和溶液最濃。
5、固體物質的溶解度:
⑴、定義:在一定溫度下,該物質在100克溶劑(通常溶劑為水)里達到飽和狀態時所溶解的質量。
⑵、意義:例:在20℃時氫氧化鈣Ca(OH)2的溶解度為0.165克,表示的意義為:20℃時氫氧化鈣Ca(OH)2在100克水中溶解0.165克后,就達到了飽和狀態。
6 溶解度曲線:
① 影響固體物質溶解度的外界因素是溫度,將溶解度與溫度的對應關系表現在直角坐標系中,則得到該物質的溶解度曲線。
② 溶解度曲線的涵義。如圖有ABC三種物質的溶解度曲線:
Ⅰ.A、C物質溶解度曲線坡度大,溶解度受溫度變化影響大;B物質溶解度曲線坡度小,溶解度受溫度變化影響小。
Ⅱ.A、B兩物質溶解度曲線往右上升,它們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增大;C物質溶解度曲線往右下降,其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減小。
Ⅲ. t1時,A、B、C三種物質溶解度大小關系為:C>B>A
t3時,A、B、C三種物質溶解度大小關系為:A>B>C
P點意義: t2時,A、C物質溶解度相等
4、打開汽水瓶蓋,有大量CO2氣體從水中逸出,說明氣體的溶解度隨氣壓減少而減小;人喝了啤酒(或飲料)后會打嗝,說明氣體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減小。
5、從溶液中析出晶體的過程叫結晶,固體物質結晶通常有兩種方式。
① 溶解度受溫度變化影響小的物質——蒸發的方法(如上圖中B物質)
② 溶解度受溫度變化影響大的物質——冷卻熱飽和溶液的方法(如上圖A物質)。
6、結晶法分離混合物
⑴、適用范圍:結晶法適用于兩種可溶性固體混合物,其中一種固體的溶解度受溫度變化影響較大,另一種固體溶解度受溫度變化影響比較小(如:硝酸鉀中混有少量氯化鈉)。
⑵、操作步驟:①配制溶解度受溫度變化影響較大物質(硝酸鉀)的熱的飽和溶液。
②冷卻結晶。③過濾。
初三化學溶液知識點三
1、溶液的特征:均一穩定的混合物。
①加水②升溫
飽和溶液 不飽和溶液 熟石灰對溫度例外
①增加溶質②降溫③蒸發溶劑
飽和石灰水變成不飽和的石灰水的方法是:①加水②降溫
對于同一種溶質的溶液來說,在同一溫度下,飽和溶液一定比不飽和溶液要濃。
2、20℃時,易溶物質的溶解度為>10g,可溶物質的溶解度1g—10g,微溶物質的溶解度為0.01g—1g,難溶物質的溶解度為<0.01g。
3、分離:KCl和MnO2方法為過濾,步驟:溶解、過濾、蒸發,
NaCl和KNO3方法為結晶,步驟:溶解、冷卻結晶。(冷卻熱飽和溶液法)
對溶解度受溫度變化不大的物質采用蒸發溶劑的方法來得到晶體(如NaCl)。
對溶解度受溫度變化比較大的物質采用冷卻熱的飽和溶液的方法來得到晶體(如KNO3、CuSO4)
冷卻飽和CuSO4溶液析出晶體的化學式為CuSO4•5H2O。
4、碘酒中溶質是碘,溶劑是酒精。鹽酸中溶質是HCl,石灰水中溶質為Ca(OH)2,食鹽水中溶質為NaCl,氧化鈣溶于水溶質為Ca(OH)2,三氧化硫溶于水溶質為H2SO4,膽礬CuSO4•5H2O溶于水溶質為CuSO4,醫用酒精中溶質為C2H5O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