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密歐與朱麗葉教學設計(2)
羅密歐與朱麗葉教學設計二
【教學目標】1.理解作品中蘊含的人文主義理想;
2.揣摩語言,把握人物性格;
3.初步領略本劇的悲劇美。
【重點難點】1.理解作品中蘊含的人文主義理想是重點;
2.揣摩語言,把握人物性格并在此基礎上初步領略本劇的悲劇美是難點。
【課型課時】自讀—研討課。一課時。
【教學步驟】一、課前準備
組織全班同學認真預習課文,以競爭方式,選出兩名導演,自由組織A、B兩套班子,飾演帕里斯、羅密歐、朱麗葉及侍童。在研究劇情的基礎上,A、B兩組演出課文的“殉情”一段。
二、導入新課
據說18、19世紀英國牛津大學圖書館的閱覽室放著一部1623年版的著作,書是用鐵鏈拴在一張高桌上的,人們只能站著閱讀。盡管如此,這本書中的書頁仍被人們翻爛了。這翻爛了的書便是《羅密歐與朱麗葉》。的確,這是一部在全世界家喻戶曉的愛情悲劇。一位評論家稱之為“世界上最偉大、最典型的愛情悲劇”。今天,我們一起來欣賞這出經典悲劇。課前,大家已熟悉整個劇情,知道課文選的部分寫了“殉情”與“和解”兩個內容。課前A、B兩組演員表演了“殉情”這部分,效果很不錯,下面,我想請大家談談,哪一組演得更好一些?為什么?(討論可以各抒己見)目的在于將學習的興趣引到對人物性格及劇情內容的深入理解,不必強求一致。
師:大家討論得很好。下面,我們請幾位演員及導演重點談談他們對人物形象的理解把握及他們進行藝術處理的心得體會。
三、揣摩語言,分析人物形象
師: 首先請兩位“帕里斯”談談。
1.劇中寫帕里斯的有幾處?
明確:集中寫帕里斯的有三處,一是他與侍童的對話;一是他對朱麗葉傾訴愛戀;一是他與羅密歐的對話。
2.三個地方在表演上應該怎么處理比較好?(兩個)扮演者各抒己見,導演也可參與其中。
明確:這三處的表演在語言處理上是不同的。帕里斯與侍童的談話,語調以溫和平緩為主,重在表現他性格中的善良與細心:而他向朱麗葉的傾訴則是深情而優雅的,是用詩一般的語言表達對朱麗葉的深深愛戀,充滿傷感與遺憾,這主要表現他是一位忠于愛情的多情而又富有教養的貴族青年;而他與羅密歐的對話則是憤慨的,充滿仇恨的斥責與復仇的強烈欲望,這表現他既忠于愛情又富于血性。
師: 談得很好,難怪演出效果不錯。下面請兩位“朱麗葉”談談。
1.文中寫朱麗葉的有幾處?她的感情變化有什么特點?(方法同上)
明確:有三處。作者是分層次處理她的感情變化的。一是她剛醒來,第一句話便問夫君,尋找羅密歐,這反映了她渴望與愛人重逢,充滿了對愛情的幸福向往;二是得知羅密歐已死,勞倫斯一再勸她離去,她毫不猶豫地拒絕了,毅然選擇了留下陪伴羅密歐,選擇了殉情。這表明了她對愛情的無比忠貞。三是吻了毒液之后,她此時內心充滿對羅密歐的柔情,在等待死神來臨,而當聽到有人來了,果斷地尋求速死,進一步表現了她對愛情生死不渝的忠貞。
2.這樣多層次地寫朱麗葉,對刻畫人物有什么作用?(可以點名請兩位導演與同學)們交流。
明確:朱麗葉是個14歲的少女,充滿稚氣與天真。當她找到愛情后,她變得那么執著與堅貞。劇中多層次地刻畫她的感情與心理變化,充分展示了她在愛情與死亡之間做英勇抉擇的獻身精神,使她在封建倫理勢力包圍中對愛情的追求達到了一種極致,從而完成了對這個人物形象的藝術塑造,充分體現了追求愛情自由、婚姻自主的人文主義理想。
師: 兩位“朱麗葉”及導演對朱麗葉的戲應該說是下過功夫研究了,很有心得。下面,我們再請兩位“羅密歐”來談談。
1.戲中羅密歐的戲分量最重,在表演上,最主要的應該先抓住哪一點?(請兩位男主角的扮演者交流,適當)聽取其他同學的評點。
明確:首先要抓住他對殉情的義無返顧。從戲的一開始,他與侍童的對話以及他與帕里斯的對話,都表明他必求一死的決心。
2.這種必求一死的背后是什么?(深入一層,引導學生立體地多層次地把握人物)
明確:這種求死之心是緣于他對朱麗葉的強烈的愛。朱麗葉一死,他就下了必死的決心,來到墳地,他面對愛妻的“遺容”,愛潮在胸中激蕩,死不再是痛苦與恐怖;他詩一般的傾訴之中,表達的是與愛妻同生同死的向往與激情。因此,墳是“充滿光明的歡宴的華堂”,死讓他“覺得愉快”。這是一種近乎瘋狂的愛,又是一種令人欲哭無淚的深情。
3.兩位通過親身表演,你們認為羅密歐是怎樣的人物形象?這個形象的塑造有什么意義?(引導學生由感性上升到理性)
明確:羅密歐是既富有教養、風流俊雅又勇敢多情的人。他對愛情懷著至高無上的忠誠與迷狂之情,對封建倫理道德有著強烈而堅決的反抗精神。課文“殉情”一節,完美地完成了對這個人物形象的藝術塑造。這樣,他和朱麗葉共同為愛情而死,就將這出愛情悲劇推向了高潮。這就充分表達了作者對封建家族倫理道德的強烈控訴和批判,對自由戀愛與婚姻自主的深情謳歌,使整出悲劇閃耀著人文主義的思想光輝。
師: 剛才,大家一起對“殉情”部分作了比較深入的探討和賞析,確實,也讓老師獲益不少。不過,我還想請兩位導演從整體把握的角度再談談,課文后半部分寫了兩家和解,這是否可信?
明確:這樣處理重要的不在于是否可信,因為,它實際上體現了作者更深的美學思想。從全劇看,羅密歐朱麗葉兩人從戀愛、結婚到度過新婚之夜,這表明人文主義愛的理想在一定程度獲得了勝利,因為愛戰勝了恨,美麗的青春與生命的激情戰勝了古老丑惡的封建仇殺。而作品最后又通過兩人殉情,使得人文主義理想與封建倫理道德的沖突達到了高潮。在這之后,兩家和解了。這就表明,羅密歐、朱麗葉雖然死了,但他們的愛情永生。人文主義愛的理想獲得了更加廣泛而永恒的勝利。這就體現了作者對人文主義理想抱有的堅定信念,以及對其具有美好未來的樂觀主義精神。
四、擴展學習,課堂小結
師: 課前大家已欣賞了這出戲,剛才,我們又互相作了交流。那么,這出戲最打動我們的是什么?(分組討論,選代表發言)
明確:這出戲最打動我們的是戲中生死與共的愛情,是男女主人公對愛情的執著追求以及在這個過程中爆發出來的青春的激情,他們義無返顧地獻身愛情的高尚精神。
師: 現實生活中常說的悲劇會不會這樣打動我們?(可以各抒己見,不強求一致,以求得自然而然地拓展與延伸)
明確:一般是不會的。第一,主體不同。現實中的普通人不具有我們這出戲中人物的英雄性格,比如羅密歐與朱麗葉性格中的核心是人文主義精神;第二,動機和行為方式不同。現實中普通人的不幸的原因很少有同于羅密歐與朱麗葉,羅密歐與朱麗葉的反抗精神與對愛情的大膽自由的追求,代表了人類對愛情的普遍理想,閃耀著人性美的光輝;不僅如此,更重要的是他們的這種追求與封建倫理道德展開了激烈的矛盾沖突,在這種沖突中遭毀滅的結局有著一種必然性。第三,我們面對現實生活中的悲慘或不幸產生的往往只有同情,而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悲劇,使我們不僅同情,還有悲憫,更有因他們的高尚精神而獲得的一種崇高感,我們的靈魂受到凈化,心靈為之振奮。由此可見,課文中的悲劇不是通常意義上的悲劇,而是具有美學意義的悲劇。
(投影)所謂悲劇是指描寫具有正面素質或英雄性格的人物,在具有必然性的社會矛盾的劇烈沖突中,遭到不應有的但又是有必然性的失敗、死亡或痛苦的過程,從而引起人們同情、悲憫與震撼,使人們靈魂得到凈化并奮發起來的藝術形式。
師: 今天,我們學習了《羅密歐與朱麗葉》,莎士比亞還有許多有名的悲劇。比如,那個終日在“活著,還是不活”中猶豫的丹麥王子《哈姆萊特》,還有因為捍衛自己榮譽而殺死美麗妻子的《奧賽羅》,還有在暴風雨中激情如火山一樣噴發的《李爾王》等等,這些都是世界文學史上的經典之作,大家都應該找來一讀,陶冶情操,凈化靈魂。
五、布置作業
一、印發孟稱舜《嬌紅記》,要求課外閱讀,將之與《羅密歐與朱麗葉》作一比較。
二、如有條件和精力,課外閱讀《莎士比亞悲劇五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