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情山水》課堂學習設計
教學中通過賞析與評述、觀察與比較、體驗與練習三個活動讓學生循序漸進的理解和運用寫意的方法借物寓意表達情感。以下是有關寄情山水的課堂學習教程,歡迎大家參閱!
《寄情山水》課堂學習設計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了解中國畫的“借物寓意”的造型,學習寫意的方法表現花卉、蔬果,體驗中國畫通過筆墨表達情感的方法。進一步體會中國畫基本的造型理念。培養學生對中國畫的整體認識和理解,豐富和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過程與方法:對作品的“賞析──評述──觀察──比較──示范──實踐──練習──評價”等方法體會用筆用墨“借物寓意”表達情感。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本課通過學習,使學生感悟到中國畫的“借物寓意”的思想、體會寫意的魅力,使學生的審美能力得到提高。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寫意畫的筆墨情趣。
教學難點:借物寓意的真正含義。
三、教學策略
本課教學采用“作品的賞析──評述──觀察──比較──示范──實踐──練習──評價”等方法對花卉蔬果寫意畫的學習,了解國畫通過筆墨表達情感的方法,進一步體會國畫的造型理念。理解畫家在運用筆墨技法描繪物象的同時,借助作品抒發情感。
教學時,教師在課前畫一些花卉蔬果的小范畫利于學生參考。實踐時教師當堂示范,直觀的方法學生易于接受,幫助學生在短時間內掌握寫意畫的技法。同時通過欣賞精品有效提高學生對美的鑒賞能力和創作能力,為學生營造一個自由發揮藝術天地和展現學生自我個性的藝術舞臺。
四、教學過程
教學程序
教學活動(含過程與方法)
設計目的和說明
導入階段
師:欣賞齊白石作品《祖國萬歲》 (課件展示圖片)1955年國慶的時候畫的。
提問:1.畫中植物學生們認識嗎?
2.畫面畫的是萬年青,題款是“祖國萬歲”,這有什么聯系?
生:齊白石用萬年青來表達是象征欣欣向榮的祖國。“祖國萬歲”點名主題。
生:借萬年青表達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生:筆墨簡略,色彩奪目。
師:大家的評述真是精彩!齊白石在這幅畫中運用了寫意畫的常用手法“借物寓意”來表達對祖國的愛。下面我們共同研究吧!(出示課題)
通過欣賞、評述齊白石的作品,引導學生對國畫的“借物寓意”的理念有一個了解。
發展階段
發展階段
(一)師:中國畫的借物寓意是指畫家將個人的“意”依托在具體的“物”上,“物”便有了某種象征的意義。再加以藝術夸張給人以豐富的啟迪與聯想。如畫家喜歡表現的“四君子”,同學們知道是哪四種植物嗎?
生:梅、蘭、竹、菊。
生:梅花──歌頌不怕困難的精神
蘭花──高潔的君子
竹子──君子的氣節
菊花──清高拔俗的君子
師:出示南宋 鄭思肖《蘭花圖》(課件展示圖片)
師:他以畫無根的蘭花來寓意宋人的土地被掠奪,以此寄托他對南宋的思念。
生:朗讀詩詞感受鄭思肖畫的寓意。
師:提問—古馨香是指蘭花還是故國?
生:即是蘭花又是他的故國。
師:畫家是借蘭花來比喻他的故國,表達了他對南宋的思念。
師:這種以詩配畫的手法借物抒情是畫家常用。
師:出示王冕的《墨梅圖》和攝影作品《傲雪梅花》
(課件展示圖片)
師:觀察、比較說說在造型上有什么區別,特點?
生:《墨梅圖》用淡墨。
生:沒畫整棵梅樹和所有的梅花。
生:畫面上只畫一枝梅花進行特寫描繪。
生:畫面構圖特殊,空白的運用。
師:王冕的畫從借物寓意目的出發,用水墨梅花做題材具有鮮明的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特點。
師:除了四君子之外,生活中的花卉、蔬果也是中國畫常用的題材,畫家也賦予它們深的寓意。
(二)師:欣賞、評述清代 吳讓之《蔬果圖》
提問:1.畫面畫的是什么?
2.怎樣用蔬果的形象和筆墨表現情感和寓意?
生:畫的是柿子和白菜。
生:畫家借用漢字的諧音,將柿子寓意“事事”。白菜寓意“清白”。
生:作品運用勾勒和沒骨技法,色彩淡雅。
生:是一種直接的借物寓意的方法。
師:畫家的是通過蔬果形象表達一種士大夫的清廉品質。
(三)教師示范:
中國畫除了借物寓意還追求筆墨情趣。如《荷花》的畫法。
欣賞教師畫的寫意荷花作品。
生:觀看教師演示,感受用筆、墨的技法,學習寫意畫的畫法。
師:示范寫意荷花的畫法。
示范、講解──用大筆在清水中濕潤后蘸中墨,畫荷葉的前部。
按荷葉的結構依次向內心畫,由外向內運筆,完成整張荷花,補畫葉梗、花梗、花朵、花蕾。
──點花蕊及水槽、浮萍
──落款。根據畫面需要而定。
師:同學們畫時可以創意用墨。
欣賞朱耷的《荷花水鳥圖》
齊白石的《荷花》
生:朱耷的荷花冷僻孤傲。齊白石的荷花生機盎然。
師:不同時代、身份、地位的畫家,他們的畫葉透著不同的情感。
通過賞析、評述鄭思肖的《蘭花圖》,讓學生感受中國畫以詩配畫的表現手法,進一步了解“借物寓意”的繪畫理念。
發揮媒體作用采用直觀的方式引發學生興趣,以促進學生發展,為學生賞析提供素材。
通過欣賞、討論、交流畫家作品與實物照片的活動,讓學生了解中國畫的造型、構圖的特點。
通過對吳讓之《蔬果圖》的欣賞、評述使學生理解“借物寓意”在作品中的運用方法。
通過展示教師作品和教師示范,給學生直觀的感受,讓學生了解用筆、墨的技法和“借物寓意”的表現方法。
通過不同荷花畫法的欣賞、評述,感受不同的畫風,激發學生的創作熱情,體會中國畫的“借物寓意”。
實踐創作
教師:學生分組
一組畫花卉(課件展示花卉、蔬果食物圖片)
一組畫蔬果
學生:分別完成一幅花卉、蔬果寫意畫的練習。
在互動中加深對中國畫“借物寓意”的理解。教師進行適當引導,提高示范的有效性。激發學生的創作熱情與動手嘗試的創作欲望。
展示與評價
請同學展示自己畫的作品,學生可以隨意地欣賞他人的作品,指出不足和優點。
教師評畫要鼓勵學生的創新精神,對學生作品中的“新”“奇”“特”的閃光點加以科學準確的評價。
師:同學們畫的真不錯。大家對國畫的借物寓意;有了一定的理解與掌握。
利用多種方式多角度評價,使學生受到不同程度的肯定,讓每位學生體驗成功的樂趣。
課后拓展
課下查閱齊白石的資料及作品,深層次理解國畫的“借物寓意”。
國畫生根于中國文化,希望學生繼承和發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