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復習方法_考研政治備考資料
考研政治復習需趁早,學習方法早知道
1、夯實理論基礎
年春節過后,我們的政治學科第一輪復習就可以提上日程了。首先要對理論知識有一個全面、清晰、精準的把握,當然這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可以分為基礎復習、強化復習和沖刺復習三個階段。我們的政治學科主要考查五大部分內容,這就要求我們在復習中始終做到兩個明確:一個是在微觀上對每一個知識點的含義、內容和意義有清晰的把握;另一個則是在宏觀上對每一門甚至多門學科的相關概念和原理的內在聯系做到融會貫通,對于知識點不僅要做到認知理解,同時要學會深刻運用。
2、把握前沿信息
政治的學科特點使得政治大綱知識點每年都有一定程度的變化,最新的時事新聞、最新的考試大綱,最常考的重難點內容,都要求我們盡可能在第一時間獲取了解,這些前沿信息都會在最短的時間內調整你的復習計劃,避免多走路、走彎路,從而使我們的復習更有針對性和時效性。因此,在夯實理論基礎的同時,把握“信息”很重要。例如本次考題中出現的“工匠精神”、英國脫歐、G20峰會、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等知識點,這些時事熱點需要我們在日常的點滴中不斷積累,如果我們平時可以把這些內容當做常識來了解,那么在復習的過程中就會變得容易和輕松,復習政治就不會那么枯燥乏味。
3、精做歷年真題
考生在整個復習過程中,不僅要勤學,而且要多練。我們的政治復習最終要落腳到會做題、會運用的程度。這就要求我們潛心研究歷年真題。真題可以說是歷年考研政治最權威的試題,對考生復習具有導向作用。政治命題考核的知識點是什么?知識點命題的方式是什么?各類型試題應如何應答?諸如此類的問題是大多數考生都面臨而又把握不準的共同問題。結合歷年試題、答案要點及其分析來進行復習,既能熟悉命題特點和答題規范,又能了解評卷方式及自己存在的差距,是考生取得政治高分的最佳途徑。同時,真題還可以更有效地指導自己的應試能力。多年來的試題雖然會在內容、題型等方面有所變動和調整,但總會含有某些穩定的、普遍的、反復出題的共性問題。因此,考生必須重視歷年試題,以此指導自己的復習并提升自己的答題能力。
考研復習需趁早,學習方法很重要。最后,我預祝即將迎戰年考研的廣大學子,復習之路都能攻無不克、戰無不勝!
考研政治:背誦四招
一、理解與背誦相結合
1、基本原理和概念掌握三個“w”
三個“w”即who,what,why.對于政治里的基本原理和概念來說,關鍵詞無非也就是這三個,人物,實質,原因。掌握這三個關鍵詞也就意味著對掌握了這一原理,簡化了自己的記憶任務的同時更加深了印象。
2、大題關鍵詞記憶
有時候我們會覺得書本上的知識點過于專業,晦澀難懂,不方便記憶,那么學會從中提取出關鍵詞來記憶就是較為簡單的做法了,關鍵詞記憶的方法可謂快準狠,加入自己的理解港有利于知識的掌握。
3、時間為引,結合史綱
史綱可以說是貫穿其他所有科目的基礎,而且它又是這幾科目中最簡單的一門,所以我們可以嘗試在復習毛中特等內容時,將知識點放入時間的縱軸中去理解記憶,與史綱結合起來,既容易理解也能方便記憶。
4、內容為引,分類整理
既然有很多理論和知識點非常相似,容易記混,那我們就可以盡量以內容為線索,把同類的整理出來,拓展各自的背景及意義,對比記憶。比如以會議為線索,以理論為線索,以著作為線索等等。這些整理的過程本身就是一種記憶,而且經過整理,知識結構已經很清晰地展現了出來,記憶也不容易弄混。
二、以邏輯框架為基礎
答題的時候,很多人會出現不知道答什么的情況,甚至有些人是知識點都記得很牢固,可是到考場上看到題目卻發現知識點亂做一團,完全無從下筆。這種情況也有復習不到位的原因,可更多的還是在于沒有理論框架的支撐,知識點記憶散亂,只是記得卻并不會用,這也是考場上的大忌。
所以小伙伴們在復習的時候,要學會盡量用自己的理解將各科目串起來,最后能在腦海中清晰地記清大框架、大目錄、小目錄以及小目錄下的知識點,形成一個思維導圖,這樣才算真正的融會貫通,對做題來講絕對大有幫助。
三、重點知識重點記
政治相對于其他科目來講其實比較枯燥。理論太多,同學們很多就是背過了直接扔到一邊,沒有興趣再回顧自然也就不能及時鞏固,而理論一般又經常會是考察的重點,這就讓小伙伴們失了很多分。因此,建議大家拿出專門的精力進行突破式記憶,對這些重難點內容要更加重視,在背誦的最佳時間的早上進行復習,更容易收到實際效果。
四、根據做題鞏固記憶
單純的背誦記憶很枯燥,而且收到的效果甚微,而做筆記又耗時耗力,因此習題訓練就成了最好的方法。做題的過程其實就是復習知識點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既鞏固了知識點,還對相應的題型進行了熟悉,更能查缺補漏檢查自己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加深對重難點知識的掌握情況,起到很好的輔助記憶的作用。
考研政治每年必考:唯物辯證法兩大總特征
聯系和發展的普遍性
唯物辯證法是關于世界普遍聯系和永恒發展的科學。聯系的觀點和發展的觀點是唯物辯證法的基本觀點和總特征。
1.聯系的內涵和特點
(1)聯系的含義
聯系是指事物內部各要素之間和事物之間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和相互作用的關系。辯證聯系是以事物之間的區別為前提的,相互區別的事物又通過聯系而相互過渡。辯證法要求在區別中看到聯系,在聯系中看到區別。
(2)聯系的特點
①聯系具有客觀性
事物的聯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是主觀臆想的。世界上沒有孤立存在的事物,每一種事物都是和其他事物聯系著而存在的,這是一切事物的客觀本性。堅持聯系的客觀性,要求我們從事物固有聯系中去把握事物,切忌主觀隨意性。用主觀臆想的聯系代替事物本身的真實的聯系是典型的唯心主義。離開事物的真實聯系,抓住事物的表面相似之處,主觀任意地亂聯系,是詭辯論的一個重要特征。堅持聯系的客觀性,就是在聯系的觀點上堅持了唯物論。
②聯系具有普遍性
第一,任何事物內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聯系的,也就是說,任何事物都具有內在的結構性。
第二,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他事物處于一定的相互聯系之中。
第三,整個世界是相互聯系的統一整體。每一事物都是世界普遍聯系中的一個成分或環節,并通過它表現出聯系的普遍性。
世界的普遍聯系是通過“中介”來實現的。所謂中介就是事物相互聯系的媒介、環節或橋梁。世界的普遍聯系是世界物質統一性的內在體現。實踐和科學的發展證明,不論是物理領域、化學領域、生物領域,還是社會領域和人的思維領域,以及各個領域之間,聯系是普遍存在的。
③聯系具有多樣性
世界上的事物是多樣的,因而事物的聯系也是多樣的。事物聯系的主要方式有:內部聯系與外部聯系、直接聯系與間接聯系、必然聯系與偶然聯系、本質聯系與非本質聯系等。不同的聯系構成事物內部和事物之間的存在狀態和發展趨勢。
(3)聯系與系統
聯系的普遍性造成了事物普遍地、以系統的形態存在著。所謂系統就是由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組成的具有穩定結構和特定功能的有機整體。系統具整體性、結構性、層次性和開放性。
2.事物普遍聯系原理的方法論意義
馬克思主義關于事物普遍聯系的原理,要求人們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具體聯系,確立整體性、開放性觀念,從動態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聯系。當代中國正在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這就要求我們正確認識和處理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社會的相互關系,正確認識和處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中的重大關系,堅持統籌兼顧,促進經濟社會的協調和持續的發展,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當今世界是開放的世界,在經濟全球化的趨勢下,各個國家、各個民族之間的相互聯系日趨緊密,這就要求我們樹立世界眼光,順應世界潮流,把握世界發展進程中諸方面的相互聯系,抓住機遇,努力發展自己。
3.聯系與運動、變化、發展
事物的相互聯系包含著事物的相互作用,而相互作用必然導致事物的運動、變化和發展。事物之間相互作用的結果,使事物原有的狀態或性質發生程度不同的變化。一定形式的運動都意味著一定的變化:最簡單的機械運動會引起物體位置的變化,物理運動是物質分子狀態的變化,化學運動是物質化學成分及其結構的變化,生物運動是生物機體的變化,社會運動會引起社會有機體的變化等。概括一切形式的變化就是運動,運動變化的基本趨勢是發展。
4.發展的實質
(1)發展的含義與實質
發展是前進的上升的運動,發展的實質是新事物的產生和舊事物的滅亡。新事物是指合乎歷史前進方向、具有遠大前途的東西;舊事物是指喪失歷史必然性、日趨滅亡的東西。
(2)新生事物是不可戰勝的
第一,就新生事物與環境的關系而言,新事物有新的結構和功能,它適應已經變化了的環境和條件;舊事物的各種要素和功能已不適應環境和客觀條件的變化。
第二,就新事物與舊事物的關系而言,新事物是在舊事物的“母體”中孕育成熟的,它既否定了舊事物中消極腐朽的東西,又保留了舊事物中合理的、仍然適合新的條件的因素,并添加了舊事物所不能容納的新內容。這兩方面也就是新事物在本質上優越于舊事物,具有強大生命力的原因所在。
第三,在社會歷史領域內,新事物是社會上先進的、富有創造力的人們創造性活動的產物,它從根本上符合人民群眾的利益和要求,能夠得到人民群眾的擁護,因而必然戰勝舊事物。
5.發展與過程
(1)事物的發展是一個過程
一切事物只有經過一定的過程才能實現自身的發展。所謂過程是指一切事物都有其產生、發展和轉化為其他事物的歷史,都有它的過去、現在和未來。自然界、人類社會和思維領域中的一切現象都是作為一個過程而存在、作為過程而發展的。恩格斯指出:“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體,而是過程的集合體。”這是唯物辯證法的“一個偉大的基本思想”。
(2)事物永恒發展的方法論意義
堅持事物發展是過程的思想,就要用歷史的眼光看問題,把一切事物如實地看作是變化、發展的過程,既要了解它們的過去、觀察它們的現在,又要預見它們的未來。在今天,科學地認識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必然性、歷史過程、歷史階段、發展規律和發展趨勢,對我們堅定信念、積極投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實踐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看過“考研政治復習方法”的還看了:
1.
2.
3.
4.
5.
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