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2024新高考九省聯考歷史試題及參考答案
快速記憶高中歷史知識點技巧
1.口訣記憶法
記憶戰國七雄就用“齊楚秦燕趙魏韓,東南西北到中間”兩句口訣,即記住了七個諸侯國的名稱,又記住了他們各自的方位。英法資產階級革命時處死的國王用口訣 “1649,查理便走,1793路易升天”。學生很快就記住了,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時,處死國王查理一世,法國資產階級革命時處死了路易十六。
2.化簡記憶法
“上海七君子”沈鈞儒、章乃器、鄒韜奮、李公樸、沙千里、史良、王造時可化簡為:“沈章鄒李沙史王”。《天津條約》可記住“公開行賄”。“公”指外國公使可以進駐北京,“開”指增開南京、漢口等十處為通商口岸,“行”指外國商船和軍艦可以在長江各口岸自由航行。“賄”(和錢財有關)指英法兩國得到巨額賠款。
3.形象記憶和諧音記憶配合法
如清政府同帝國主義簽定的《辛丑條約》喪權辱國,內容歸納為“前進賓館。”(一)要清政府賠款(“錢”與“前”諧音)(二)要清政府保證嚴禁人民反抗(“禁”與“進”諧音)(三)允許外國駐兵(“兵”與“賓”諧音)(四)修建史館,劃租界(館)。這樣《辛丑條約》的內容就可以簡單記為“前進賓館”。
高考歷史萬能答題模板
一、歷史背景=(國內國際)(經濟政治文化……)
⑴經濟背景:生產力、生產關系、經濟結構、經濟格局……
⑵政治背景:政局制度、體制政策、階級民族、外交軍事……
⑶文化背景:思想、宗教、科技教育……
二、歷史條件:與背景分析基本相同,更側重于有利因素
三、原因廣度:原因=主觀(內因)客觀(外因)
⑴主觀原因:事件發起、參與者內在經濟、政治、思想諸方面因素
⑵客觀原因:自然、社會環境、外在各方面經濟、政治、思想因素等
原因廣度與背景分析方法基本相同,背景側重于靜態分析,原因更側重于動態分析。
四、原因深度:原因:→直接→主要→根本
⑴直接原因:最直接引發事件的偶然性因素(導火線、借口等)
⑵主要原因:包括引發事件的主觀、客觀各方面重要因素
⑶根本原因:歷史趨勢(生產力發展、時代要求)主觀需要等
三者既有層次區別,又有聯系滲透,如”五四“運動爆發的直接原因是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失敗;主要原因涉及當時國內外各種矛盾,包括帝國主義侵略、北洋軍閥黑暗統治、民族資本主義發展、無產階級壯大、十月革命影響、馬克思主義傳播等因素;根本原因則是主要原因中最深層的因素。
五、矛盾分析: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矛盾、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矛盾、階級矛盾、階級內部矛盾、民族矛盾、宗教矛盾、不同利益集團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