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上冊語文第三單元檢測試題帶答案
一、積累與運用(20分)
1.D(A.luǒ—huái,zuī—suī。B.hūn—yūn。C.yě—shù。)
2.B(A、漠—膜 C、題—提 D、尤—猶) 3.D(《我的叔叔于勒》的主人公是菲利浦夫婦)
4.C(A.雙重否定導致意思相反,“防止同學們不浪費用電”應改為“防止同學們浪費用電”或“讓同學們不浪費用電”。B.兩面對一面,應改為“推進素質教育,是保證……”或“能否推進素質教育,是能否保證……”。D.語序不當,語序應調整為“關注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
5.(1)創辦以“青春隨想”為主題的專欄;張貼名人名言;舉辦演講比賽;舉行詩歌朗誦會、詩詞賞析會等。(2分)(2)①“光陰” “時光” ②“踏入” “步入”(4分)
6.(1)、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2)、零落成泥輾作塵,只有香如故。(3)、念此私自愧,盡日不能忘。(每個空格1分,共6分。每寫錯或多、少一個字,該空格不給分)
二、閱讀理解(40分)
7.不一樣。第一個“狼狽”意思是“受窘的樣子”(2分)。第二個“狼狽”意思是“窮困到了極點”(2分)。
8.作者寫菲利普夫婦綜合運用了神態、語言、動作等描寫方法(1分),生動形象地刻畫出了他們虛偽、自私、貪婪、冷酷、唯利是圖的性格特點(2分)。作者寫“我”(若瑟夫)綜合運用了語言、動作、心理等描寫方法(1分),細膩地再現了一個富有正義感和憐憫心、純真善良的少年形象(2分)。
9.句子是:“在我們面前,天邊遠處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陰影從海里鉆出來。那就是哲爾賽島了。”(1分)作用是:烘托了人物失望、沮喪的心情,與前文形成鮮明對比(2分)。
初三上冊語文第三單元檢測試題帶答案(篇2)
一、積累與運用(20分)
1.下列加點的字,注音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陰晦(huì) 腳踝(luǒ) 惘然(wǎng) 恣睢(zuī)
B.鄙夷(bǐ) 暈倒(hūn) 撅斷(juē) 味同嚼蠟(jiáo)
C.拮據(jū) 別墅(yě) 襤褸(lán) 抽噎(yē)
D.恍惚(huǎng) 道歉(qiàn) 蜷伏(quán) 簪子(zān)
4.下列句子沒有語病的一 句是( )(2分)
A.學校希望通過開展節約用電教育,防止同學們不浪費用電。
B.能否推進素質教育,是保證青少年健康成長的條件之一。
C.我們要把改善民生、保障民 生、關注民生作為一切工作的目的和出發點。。
D.予人玫瑰,不僅今天手留余香,而且明天還有可能得到別人回贈的一座玫瑰園。
5.綜合實踐活動。(6分)
班級擬開展一次以“青春隨想”為主題的綜合實踐活動,請你參加并完成下列任務。
(1)請你為這次活動設計一個簡要的活動方案。(2分)
(2)在“青春隨想”演講比賽中,某同學發表了一段演講,其中有兩處用詞不夠恰當,請你幫他指出并改正過來。(4分)
也許你還沉浸在童年那無憂無慮的光陰里,可是我們已在不知不覺中踏入了青春的年代,童時的幼稚已離我們遠去,我們有著更多的對未來的夢想與美好憧憬,有著青春帶給我們的無限活力。我們是祖國未來的主人,是碌碌無為地虛度一生,還是現在就承擔起我們應當的責任呢?
① 改為 ② 改為
6.古詩詞默寫。請在下面橫線上填寫相應的句子。(6分)
(1)《商山早行》中,通過自然景物既點明季節,又巧妙點出客行之早的千古名句是
, 。
(2)陸游《詠梅》詩中,表達自己雖遭不幸,但仍保持“質本潔來還潔去”的高風亮節的句子是 , 。
(3)《觀刈麥》中表現作者同情和關心農民的詩句是: ,
。
二、閱讀理解(40分)
(一)閱讀《我的叔叔于勒》的選文,回答7-10題。(17分)
父親神色很狼狽,低聲嘟囔著:“出大亂子了!”
母親突然暴怒起來,說:“我就知道這個賊是不會有出息的,早晚會回來重新拖累我們的。現在把錢交給若瑟夫,叫他去把牡蠣錢付清。已經夠倒霉的了,要是被那個討飯的認出來,這船上可就熱鬧了。咱們到那頭去,注意別 叫那人挨近我們!” 她說完就站起來,給了我一個五法郎的銀幣,就走開了。
我問那個賣牡蠣的人:“應該付您多少錢,先生?”
他回答道:“兩法郎五十生 丁。”
我把五法郎的銀幣給了他,他找了錢。
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滿是皺紋的水手的手。我又看了看他的臉,那是一張又老又窮苦的臉,滿臉愁容,狼狽不堪。我心里默念道:“這是我的叔叔,父親的弟弟,我的親叔叔。”
我給了他十個銅子的小費。他趕緊謝我:“上帝保佑您,我的年輕的先生!”
等我把兩法郎交給父親,母親詫異起來,就問:“吃了三個法郎?這是不可能的。”
我說:“我給了他十個銅子的小費。”
我母親嚇了一跳,直望著我說:“你簡直是瘋了!拿十個銅子給這個人,給這個流氓!”她沒再往下說,因為父親指著女婿對她使了個眼色。
后來大家都不再說話。
在我們面前,天邊遠處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陰影從海里鉆出來。那就是哲爾賽島了。
我們回來的時候改乘圣瑪洛船,以免再遇見他。
7.文中加點的兩個“狼狽”意思一樣嗎?怎么解釋。(4分)
8.作者在文中寫菲利普夫婦和“我”(若瑟夫)時各運用了什么描寫方法?反映了他們的什么性格?(6分)
(二)閱讀下文,回答11-13題。( 10分)
住33號那會兒,左鄰32號是個老人。
老人一生相當坎坷,多種不幸都降臨到他的頭上:年輕時由于戰亂幾乎失去了所有的親人,一條腿也丟在空襲中 ;“_”中,妻子經受不了無休止的折磨,最終和他劃清界限,離他而去;不久,和他相依為命的兒子又喪生于車禍。
可是在我的印象之中,老 人一直矍鑠、爽朗而又隨和。我終于不揣冒昧地問:
“你經受了那么多苦難和不幸,可是為什么看不出你有傷懷呢?”
老人無言地將我看了很久,然后,將一片樹葉舉到我的眼前:
“你瞧,它像什么?”
這是一片黃中透綠的葉子。這時候正是深秋。我想這也許是白楊樹葉,而至于像什么……
“你能說它不像一顆心嗎?或者說就是一顆心?”
這是真的,是稍似心臟的形狀。我的心為之輕輕一顫。
“再看看它上面都有些什么?”
老人將樹葉更近地向我湊湊。我清楚地看到,那上面有許多大小不等的孔洞,就像天空里的星月一樣。
老人收回樹葉,放到手掌 中,用那厚重而舒緩的聲音說:
“它在春風中綻出,陽光中長大。從冰雪消融到寒冷的秋末,它走過了自己的一生。這期間,它經受了蟲咬石擊,以致千瘡百孔,可是它并沒有凋零。它之所以享盡天年,完全是因為對陽光、泥土、雨露充滿了熱愛。對自己的生命充滿了熱愛,相比之下,那些打擊又算得了什么呢?”
老人最后把葉子放在了我的書 桌上,他說:“這答案交給你啦,這實在是一部歷史,然而更是一部哲學啊。”
如今我仍完好無損地保存著這片樹葉。每當我在人生際遇中突遭打擊的時候,我總能從它那里吸取足夠的冷靜和力量,不論在怎樣的艱難之中,總能保持一份樂觀向上 的精神。
11.若給短文補加一個標題,最恰當的一項是( )(2分)
A.樂觀向上 B.特殊的樹葉 C.老人 D.老人和樹葉 E.一片珍貴的樹葉 F.我和老人
12.文中把“樹葉”比作“心”的用意是什么?(4分)
13.從《故鄉》一文中閏土的生活態度入手,結合中老人的人生態度,談一談你對人生的看法。(4分)
(三)閱讀下文,回答14-18題。(13分)
郵局里的小男孩 曹春雷
我是在一個鄉鎮的郵局見到那個小男孩的。
我正同郵局的一位朋友說著話,那個小男孩就一溜小跑著進來了,在寄信的櫥窗前,踮著腳尖,要買一個信封和一枚郵票。
因為剛才的跑,小家伙的臉蛋紅撲撲的,額上有亮晶晶的汗珠。看他八、九歲的樣子,穿一身校服,背著書包,系著紅領巾,像是附近學校的小學生。
拿到信封和郵票后,小男孩放下書包,掏出幾張紙,在我身旁的一張小桌上,鋪展開來。我低頭看去,紙是作業本的紙,紙上是大大的字,用鉛筆寫的,開頭寫著“爸爸媽媽”,歪歪扭扭,倒也挺可愛——呵,小男孩還會寫信。
小男孩板板正正地,將信疊成了個三角形,輕輕地放進信封,再將信封放在桌上,然后用手一下一下撫平。像是不放心,他又將信抽了出來,舒展開,小嘴翕動著,小聲地念。
營 業廳里除了櫥窗里的工作人員,就是我和小男孩了。很靜。我能聽見他念的聲音。
“爸爸媽媽,(你們)在那里干活很累吧”。“lèi”,小男孩拼讀著。大概是不會寫,“累”字用拼音代替了。
“家里的老母羊生了四只小羊,都活了。放學后,我給小羊拔草吃。羊長得很快。雞下蛋很多,我給爺爺奶奶吃” ,念到這里,小男孩停頓住了,拿出筆,一邊念一邊寫,像是要補充上去的——“奶奶生病了,花了很多錢。”
寫完,小男孩嘴里叼著鉛筆,沉思了一會兒。然后嘟囔著,不行。從書包里的鉛筆盒里,掏出橡皮,一點點擦去了。然后又念念有詞:“爺爺奶奶很好。”
小男孩繼續念: “我這次考試考了兩個100,老師夸我了。”
“爸爸媽媽,你們什么時候回來?我想你們,”念到這里,小男孩聲音低了下去,抽了下鼻子。“過麥一定要回來啊。”小男孩在“一定”兩個字上加重了語氣。一定!
小家伙把信重又疊好,塞進信封,壓平,找膠水粘住封口,然后貼上郵票。從書包里,小男孩 拿出一張紙條,比著上面的字,往信封上抄,一筆一畫地,是在寫地址。我注意到,收信人地 址是深圳的一家玩具廠。
寫完后,小男孩雙手捧著信,走到郵箱跟前,伸手去投,卻又縮了回來。他又檢查了一遍信上的地址,一字字念了,確認 無誤,才輕輕地投進郵箱。然后背起書包,小男孩一溜小跑出門去了。
14.文章描述了怎樣一個故事?(3分)
15.第三段描寫了怎樣的內容?有何作用?(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