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高中學習方法
課前預習的方法:閱讀新課、找出難點、溫習基礎
2、講究課內學習提高課堂效率
課內學習的方法:認真聽課;記好筆記,課內學習是搞好學習的關鍵。對于學生來說,最主要的時間來自于課堂,只要把握好課內的學習時間,才能學好化學。有些學生在上課不認真聽課,沒有找到好的學習方法,從而導致化學成績一直不好,因此建議此類學生選擇高中化學一對一輔導,才能迎頭趕上。
3、落實課后復習鞏固課堂所學
課后復習是對課內知識的鞏固和消化,由于上課的時間有限,上課老師所講解的內容較多,學生對知識的內涵和外延還沒有真正或全部理解,這就需要在課后可以進一步的鞏固和消化,才能徹底理解。也是課后復習的意義所在。
高考化學答題技巧
在答題時,一要“細心看要求”:要抓住題目中的關鍵字,例如“正確與錯誤、大與小、強與弱、能與否,由強到弱或由弱到強,名稱與符號,分子式、結構簡式、電子式,化學方程式與離子方程式”等,即使題目會做,由于不注意上述詞語,就有可能造成失分。
二要“準確看條件”:如“所有主族元素”、“標準狀況下”、“溫度不變”、“室溫時”、“無色”、“酸性溶液”等。三要“全面看問題”:知識整合,周密思考,全面判斷,滴水不漏,特別提醒碰到“氣體”題,注意溫度和壓強;碰到“字母”題,注意含義及單位。
高考化學考前沖刺技巧
一、重視基礎回歸——元素化合物知識的復習
元素化合物知識是學習化學的基礎,在以能力和素養立意為價值取向的高考命題中,元素化合物知識成為考查化學概念與理論、反應原理、化學實驗和化學計算的載體,分值占試卷的60%左右。自己回歸教材,形成知識網絡,基礎知識點掌握牢固了,再做題就得心應手了。
二、重視知識體系的構建和解題方法指導——有機化學復習
有機化學作為整個化學學科中重要的內容,是一個獨立于其他知識體系的模塊,分值占試卷的18%左右。復習當中,我們應當著重加強對有機化合物的組成與結構,各類化合物的反應原理和反應條件以及反應后產生的有機物做出充分的了解。加強對信息的反應機理的挖掘和分析,并能應用到有機合成路線設計之中。加強對有機推斷、同分異構體的書寫和有機合成的方法指導,采用流程形式展示從原料到目標產物過程,整體把握試劑添加順序合理性和邏輯性。有機題的得分率就能顯著提升。
化學高考必背知識點
一、位置與結構
1、Li是周期序數等于族序數2倍的元素。
2、S是最高正價等于最低負價絕對值3倍的元素。
3、Be、Mg是最外層電子數與最內層電子數相等的元素;
4、Li、Na是最外層電子數是最內電子數的1/2的元素;
5、最外層電子數是最內層電子數的2倍的是C、Si;3倍的是O、S;4倍的是Ne、Ar。
6、Be、Ar是次外層電子數等于最外層電子數的元素;
6、Mg是次外層電子數等于最外層電數4倍的元素;
7、Na是次外層電子數等于最外層電子數8倍的元素。
8、H、He、Al是原子最外層電子數與核外電子層數相等。
9、He、Ne各電子層上的電子數都滿足2n2的元素。
10、H、He、Al是族序數與周期數相同的元素。
11、Mg是原子的最外層上的電子數等于電子總數的1/6的元素;
12、最外層上的電子數等于電子總數的1/3的是Li、P;1/2的有Be;相等的是H、He。
13、C、S是族序數是周期數2倍的元素。
14、O是族序數是周期數3倍的元素。
15、C、Si是最高正價與最低負價代數和為零的短周期元素。
16、O、F是最高正價不等于族序數的元素。
17、子核內無中子的原子氫(H)
18、形成化合物種類最多的元素碳
19、地殼中含量前三位的元素O、Si、Al
20、大氣中含量最多的元素N
21、最外層電子數為次外層2倍的元素(或次外層電子數為最外層1/2的元素)C
22、最外層電子數為次外層3倍的元素(或次外層電子數為最外層1/3的元素)O
23、最外層電子數為次外層4倍的元素(或次外層電子數為最外層1/4的元素)Ne
24、最外層電子數為次外層電子數1/2的元素Li、Si
25、最外層電子數為次外層電子數1/4的元素Mg
25、最外層電子數比次外層電子數多3個的元素N
26、最外層電子數比次外層電子數多5個的元素F
27、最外層電子數比次外層電子數少3個的元素P
28、最外層電子數比次外層電子數多5個的元素Al
29、核外電子總數與其最外層電子數之比為3:2的元素C
30、內層電子總數是最外層電子數2倍的原子有Li、P
31、電子層數跟最外層電子數數相等的原子有H、Be、Al
32、核外電子總數與其最外層電子數之比為4:3的元素O
33、最外層電子數是電子層數2倍的原子有關He、C、S
34、最外層電子數跟次外層電子數相等的原子有Be、Ar
35、X、Y兩元素可形成X2Y和X2Y2兩種化合物(或形成原子個數比2:1與1:1的化合物Na2O、Na2O2、H2O、H2O2
二、含量與物理性質
1、O是地殼中質量分數最大的元素,Si次之,Al是地殼中質量分數最大的金屬元素。
2、H是最輕的非金屬元素;Li是最輕的金屬元素。
3、Na是焰色反應為黃色的元素;K是焰色反應為紫色(透過藍色的鈷玻璃觀察)的元素。
4、Si是人工制得純度最高的元素;C是天然物質中硬度最大的元素。
5、N是氣態氫化物最易溶于水的元素;O是氫化物沸點最高的非金屬元素。
6、常溫下,F、Cl是單質具有有色氣體的元素。
7、C是形成化合物種類最多的、最高價氧化物的含量增加會導致“溫室效應”的元素。
8、Cl是單質最易液化的氣體、最高價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最強的元素。
三、化學性質與用途
1、F是單質與水反應最劇烈的非金屬元素。
2、N是氣態氫化物與其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能起化合反應的元素。
3、S是氣態氫化物與其低價氧化物能反應生成該元素的元素。
4、P是在空氣中能自燃的元素。
5、F是氣態氫化物的水溶液可以雕刻玻璃的元素。
6、O是有兩種同素異形體對人類生存最為重要的元素。
7、Mg是既能在CO2中燃燒,又能在N2中燃燒的金屬單質。
8、Li、Na、F的單質在常溫下與水反應放出氣體的短周期元素。
四、10電子微粒組
1、原子Ne
2、分子CH4、NH3、H2O、HF
3、陽離子Na+、Mg2+、Al3+、H3O+
4、陰離子N3-、O2-、F-、OH-
五、18粒子微電組
1、原子Ar
2、分子SiH4、PH3、H2S、HCl、F2、H2O
3、陽離子K+、Ca2+、PH4+
4、陰離子P3-、S2-、Cl-
5、特殊情況:F2、H2O2、C2H6、CH3OH、CH3F、N2H4
六、核外電子總數及質子數均相同的粒子有
1、Na+、H3O+
2、F-、OH-
3、Cl-、HS-
4、N2、CO、C2H2
七、同族的上下周期元素原子序數之間的關系
1、二、三周期的同族元素原子序數之差為8
2、三、四周期的同族元素原子序數之差為8或18,ⅠA、ⅡA為8,其他族為18
3、四、五周期的同族元素原子序數之差為18
4、五、六周期的同族元素原子序數之差為18或32
5、六、七周期的同族元素原子序數之差為32
八、特征形象
1.焰色反應:Na+(黃色)、K+(紫色)
2.淺黃色固體:S或Na2O2或AgBr或FeS2
3.有色溶液:Fe2+(淺綠色)、Fe3+(黃色)、Cu2+(藍色)、(紫色)
有色固體:紅色(Cu、Cu2O、Fe2O3)、紅褐色[Fe(OH)3]、藍色[Cu(OH)2]、黑色(CuO、FeO、FeS、CuS、Ag2S、PbS)、黃色(AgI、Ag3PO4)、白色[Fe(OH)2、CaCO3、BaSO4、AgCl、BaSO3]
有色氣體:Cl2(黃綠色)、NO2(紅棕色)
4.特征反應現象:Fe(OH)2→Fe(OH)3,白色到灰綠到紅褐色
高三化學復習方法
一、繼續讀好課本、用好課本,正確處理好課本與練習題的關系
在多年的高考化學復習中,發現有的同學在高三復習時完全丟開課本的知識體系,不在課本的知識點和重點知識上下功夫,而是盲目地練了大量的練習題,但對課本上的知識還存在不少問題。這只能是抓了“芝麻”丟了“西瓜”。大家都知道:課本是復習的依據,更是教師編、選一切練習題、測試題的依據。因此在高三復習階段,仍然要繼續讀好課本、用好課本,還要正確處理好課本與練習題的關系,因為任何練習題、任何參考資料都不能完全代替課本。
二、對化學知識進行系統的梳理,使普遍的知識規律化、零碎的知識系統化
高三復習的主要目的就是對已基本掌握的零碎的知識進行歸類、整理、加工,使之規律化、網絡化;對知識點、考點、熱點進行思考、總結、處理,從而使自己掌握的知識更為扎實、更為系統,更具有實際應用的本領,更具有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把握復習備考的重點和方向
化學課程標準和《考試說明》是中學化學教學的基本依據,也是高考化學問題的基本依據。研究課程標準和考綱,對照近五年的高考試題,有目的地找出課本上的知識點和考點,把課本知識進行適當的深化和提高,有針對性地選適量的不同類型題進行精練,切忌搞題海戰術。許多教師的經驗表明,高考復習階段使用400個左右的題目就可以獲得令人滿意的訓練效果,最根本的問題是要讓每一個訓練題都落到實處;而傳統的“題海戰術”往往是“水過地皮濕”,學生整天泡在“題?!敝衅S诒济?,過后卻收獲甚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