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實驗室安全措施
化學實驗室安全措施:防割傷
2、把玻璃管插入橡皮管或橡皮塞時,要選擇適當大小的孔徑。插入時一般用左手握住橡皮管或塞子的一端,右手握住玻璃管離插入一端約3厘米處,邊旋轉邊插入,必要時可蘸一些水使它潤濕,以減少摩擦,容易滑動。切不可用力過猛,以防玻璃管折斷而個割傷手掌。
3、使用鉆孔器時,應該把塞子放在木塊上操作,切不可用手握住塞子的另一端,以防割傷。
4、使用玻璃儀器前,要先檢查是否有破損,以免裝置儀器時發生割傷事故。
5、裝置玻璃儀器時,鐵夾上要包以橡皮墊。拆卸時,握手處要用布包裹,以防玻璃儀器破裂。
在化學實驗室即使有微小的傷口,也必須引起重視,因為遇到鉛鹽,汞鹽,氰化物等就會發生嚴重的后果。所以玻璃個割傷的傷口,必須檢查有無玻璃屑嵌入。如有,應先取出后再用雙氧水洗滌。涂上消毒水,再用紗布包扎。流血時必須先止血,然后再消毒包扎。
化學實驗室安全措施:防燒傷
化學實驗室內燒傷事故往往是由于接觸劇烈、劇冷的物體或強腐蝕性的化學藥品而引起的,也可能是直接為火焰或爆炸物所傷,燒傷的皮膚不能起調節體溫和排泄作用,所以人體表皮如果有三分之一被燒傷,即使比較輕的紅腫發痛,也很危險。
要預防燒傷,必須在實驗時謹慎從事,細心處理,切勿使過冷過熱的物體和身體接觸,不直接用手取用化學藥品,取用危險藥品時要先帶上橡皮手套。
燒傷后要先檢查燒傷情況,皮膚紅腫發痛的輕傷,一般可以用冷水沖洗,或使傷部分浸在不斷更換的冷水中以減少疼痛。土辦法有涂上醬油或菜油以減少痛苦的。如果燒傷部分已經起泡或發棕黑色等現象,只可用干的消毒紗布敷貼傷處,以防感染,并立即就醫治療。
為救護割傷和燙傷等事故,實驗室里應該備有救護箱供急救時取用。箱內應配備以下藥品和器械:
(1) 雙氧水(3%的過氧化氫,消毒殺菌用)
(2) 三氯化鐵酒精溶液(含三氯化鐵3%,止血用)
(3) 碘酒(5%的碘片加少量的碘化鉀的酒精溶液)、紅汞藥水,龍膽紫藥水(供外傷用,碘酒和紅汞藥水不能同時使用)
(4) 燙傷藥膏、消炎粉、甘油、醫用酒精、凡士林
(5) 碳酸鈉或碳酸氫鈉溶液(3%)
(6) 硼酸溶液、醋酸溶液(2%)
(7) 硝酸銀溶液(1%)、硫酸銅溶液(5%)
(8) 高錳酸鉀晶體(裝在小瓶里,應用時加水制成溶液)
(9) 消毒藥棉、消毒紗布、繃帶、膠布
(10) 剪刀、鑷子、量杯、洗眼杯
化學實驗室安全措施:防失火
化學實驗室內易燃物較多,例如汽油、酒精、乙醚、丙酮等都是。它們不僅本身著火點很低,而且容易揮發,當它們的蒸汽和空氣混合后,只要遇到星星之火,就足以引起燃燒,甚至發生爆炸,白磷暴露在空氣中就能自然。氧化劑和可燃物放在一起,在一定條件下,就有著火的危險。堆積在室內的干燥油布,由于通風不良,逐漸氧化所產生的熱量不易擴散,達到一定溫度也會著火燃燒。廢液缸有時因氧化劑和可燃物混在一起也能引起燃燒。實驗時操作不慎,潑翻酒精燈也會著火在桌面上燃燒。實驗室著火應及時撲滅,大的事故要報警求救,以免造成火災。要防范化學實驗室內發生失火事故,首先要時刻提高警惕,加強責任感,同時還應該采取一定的措施:
(1) 妥善保管各種可燃物,儲藏、搬運和使用要予足夠重視。
(2) 實驗室內要保持整潔,地面、屋角不要堆積污物,廢液缸應該要及時處理。
(3) 可燃物與氧化劑必須隔離放置,要經常檢查儲藏藥品的包裝,如有損漏應立即處理,對強氧化劑如氯化鉀、過氧化鈉、濃硝酸等尤為要注意,它們跟易燃物接觸容易引起燃燒。
(4) 易揮發的可燃物質如汽油、乙醚、酒精等要分開存放,必須嚴密不漏氣,以防它們的蒸汽逸散,遇火燃燒。
(5) 實驗室內嚴禁吸煙,并要防止遺留火種。注意檢修電器設備,防止發生火花或因短路、接觸不良、超過負荷等原因引起線路發熱而起火。
(6) 實驗室內必須備有滅火設備,如沙箱、沙袋、滅火器、棉毯、石棉布等。這些用品應存放在容易拿到的地方。萬一實驗室失火,也不要驚慌失措,沉著處理。同時應停止加熱,熄滅火種。關閉通風器,停止送風。拉開電閘,切斷電源。撤去火區和周圍的一切可燃物以防蔓延。如果是潑翻酒精燈在桌面上著火燃燒,只要用濕布蓋沒,就能熄滅。如果身上的衣服著火,切勿亂亂跑。可用棉毯或石棉布包裹,隔絕著火處的空氣,火焰就可熄滅,也可躺在地上打幾個翻滾將火熄滅。滅火的方法無非是使著火物隔絕空氣,或撤去著火物,或使燃燒物的溫度降低到著火點以下。常用的滅火劑有下列幾種:水:水是最容易取得的滅火劑,用水潑到燃燒物上可以使它的溫度降低到著火點以下,同時又起隔絕空氣的作用,因而使火熄滅。但是一般有機溶劑和金屬鈉、鉀等著火時絕對不可用水澆,否則會擴大燃燒面積造成更大的火災。
沙:可以隔絕空氣,撲滅火焰。但是對某些儀器如電動機,電器設備等有損害作用,切不可用這類物品著火可用棉毯或石棉布撲滅。
滅火機:常備的滅火機有泡沫滅火機、二氧化碳滅火機、四氧化碳滅火機等。泡沫滅火機對撲滅液體如油類等著火最為有效,因為它能噴出帶有二氧化碳的液體,覆蓋在燃燒物上形成穩定的泡沫而使燃燒物和空氣隔絕。但是這種泡沫是導電體,對電器著火不能用。二氧化碳滅火機是利用壓縮在鋼筒里的液態二氧化碳,噴出時覆蓋在燃燒物體上隔絕空氣而滅火。這種滅火機對撲滅電器著火最為適宜。四氯化碳滅火機或滅火彈適用于撲滅小范圍可燃性液體失火,因為它是利用四氯化碳液化時的蒸汽重而把燃燒物掩蓋起來的,可用來撲滅電器失火。但四氯化碳有毒,使用后室內必須很好地通風把它排出去。
化學實驗室安全措施:防中毒
化學藥品大多數是有毒的,又是因為我們經常接觸而對它們的毒性不大在意,因而造成中毒事故。例如硫化氫氣體毒性很強,初嗅到時覺得很難受,但呼吸了一段時間后反而不覺得有什么臭味。實際上這時呼吸神經中樞已經麻痹、頭痛、昏迷可能依次發生,甚至中毒而死。一氧化碳是一種很毒的氣體,800體積空氣中如果含有1體積一氧化碳,吸入后就會中毒。在這種空氣里只要停留30分鐘,就能致人以死。這雖然已是一種常識,但因麻痹大意而中一氧化碳的也時有所聞。此外,如實驗時手上沾染了有毒試劑,實驗后沒有洗凈去拿食物進食,毒物就會隨著進入口內。有時因皮膚破損,接觸毒物時毒物即由皮膚進入體內。有些中毒事故雖不甚嚴重,但也有損健康。
化學藥品按它們的毒性不同可分為防腐劑、刺激劑和神經中毒或血中毒劑三類。腐蝕劑如強酸、強堿和溴液等,它們能腐蝕或燒傷皮膚。吸入酸的蒸氣后會引起沸水腫而使呼吸困難。刺激性如砷、銻、汞的鹽類,它們能使蛋白質沉淀。毒性氣體如氯氣、溴蒸氣、氯化氫、二氧化硫、氨、氮的氧化物等,吸入少量也會引起咳嗽、燒痛、氣悶等。如果深入肺部能引起支氣管炎、肺水腫等,嚴重的甚至窒息而死。神經中毒或血中毒如氰化物等,能阻礙人體正常的氧化作用,使人窒息而死。白磷劇毒,吸入磷蒸氣會引起骨疽癥。白磷跟皮膚接觸,燒傷也極嚴重。鉛化物進入人體能損害骨髓,破壞紅血球。硝酸鹽能擴大血管,降低血壓。不少有機化合物如氯仿、四氯化碳、甲醇和草酸鹽、苯、苯酚、胺類等都是有毒試劑。
為了預防發生中毒事故,實驗室內應采取下列措施:
(1) 實驗室內應有良好的通風設備,使空氣暢通。做有毒氣體或有煙霧產生的實驗應盡可能在通風櫥內進行。如果毒氣量較大,則必須再通風櫥中進行。
(2) 禁止在實驗室內存放事物或進食,不準用實驗儀器盛放食物,也不準用燒杯盛水喝。
(3) 有毒物質不準倒入水槽,要倒在專設的廢液缸里,經過處理后才可傾棄。
(4) 皮膚上如有破傷應包扎好,注意不能接觸有毒試劑,否則毒物會經傷口而侵入體內。
(5) 實驗完畢后要用水把手洗干凈。洗時不宜用熱水,因熱水會使皮膚上的毛孔張開,毒物容易侵入。
萬一發生中毒事故應沉著處理,先行急救,再送醫院治療'
急救措施如下:
(1) 藥品傷及皮膚,除白磷燒傷外,應用大量冷水沖洗。如果藥品或試劑落入眼里,經水沖洗后要立即就醫。
(2) 誤吞藥物,可以先服催吐劑如肥皂水、芥末和誰,或服用面粉和水、雞蛋白、牛奶、石油等以緩和刺激。磷中毒者不能喝牛奶,可將5-10毫升1%的硫酸銅溶液加入一杯溫水內給以服用,引起嘔吐,然后就醫。
(3) 吸入毒氣,中毒較輕的可將中毒者移送到空氣新鮮處靜息,冬天應保持溫度,不久就可解毒。必要時可給以氧氣,但切勿隨便使用人工呼吸。吸入溴蒸氣或氯氣者可以再吸酒精和乙醚的混合蒸汽解毒。中毒較重應立即就醫。
化學實驗室安全措施:防觸電
在中學化學實驗里用電實驗一般都是由教師演示的,但隨著教學手段的現代化,使用電器設備的實驗將會增多。學生的用電實驗也會增加,如電解、電鍍以及一些課外活動等都可能和電氣設備接觸。中學生對電學知識是不足的,在這種場合,教師應特別加以注意。
實驗室內除使用蓄電池外,常用照明電路的電源,它的電壓一般為220伏。如兩個手指接觸,通過人體的電流為2.2毫安就有觸電的感覺。要是用潮濕的手或沾有鹽酸溶液的手接觸,由于人體的電阻較低,更容易觸電。所以當使用電器設備時,必須將手擦干,并不與電源直接接觸。實驗室內一切電源設備,必須按規格裝配。如有故障必須立即檢修,即使感到有極輕微的電擊產生,也應切斷電源,檢修好再使用。此外,還應注意不可把電器設備的軟線直接勾掛在電源上。不要弄濕電線,不要讓化學試劑沾染在電線上。如遇失火應先切斷電源,大掃除時應先拉下電閘等。處處留意,才能防患于未然。
萬一有人觸電,應先切斷電源,使觸電者脫離接觸,如果開關不在近旁,應用絕緣體如玻璃棒、木棒、竹竿等將電線一先一后地挑開。在切斷電源前千萬不可直接用手去拉觸電者。如果觸電者在高處,在切斷電源前應先采取保護措施以防觸電者跌下時摔傷。當觸電者脫離電源后,應把他移到空氣新鮮的地方休息,呼吸困難的可先進行人工呼吸并立即送醫院搶救。
化學實驗室安全措施:防爆炸
實驗室發生爆炸事故是由于忽視了爆炸物的危害性,粗心大意而造成的。例如點燃氫氣前如果忽視檢驗純度,會造成嚴重的爆炸事故。乙炔等可燃性氣體以及有機溶劑如汽油、乙醚或二氧化碳蒸氣和空氣或氧氣的混合,在爆炸極限內著火就會爆炸。可燃性固體微粒散布在空氣里不注意通風,溫度升高到著火點時,只要一個火花就會引起爆炸。稱為塵炸。使用煤氣燈的實驗室對管道、開關等是否漏氣,應經常檢查。使用酒精噴燈時對蒸汽出口是否暢通,接管處是否有酒精溢出,應時刻注意。有些物質如硝酸銨、濃的過氯酸、三硝基甲苯等,單獨放置時往往能自動發生爆炸。有些物質混在一起時容易發生爆炸,例如濃鹽酸和鐵粉或鋅粉、氯酸鹽和鋅粉或鋁粉、氯酸鹽和濃硫酸或濃鹽酸、高錳酸鉀和硫磺或硫酸、金屬鈉或鉀遇水等。
要預防爆炸,首先要熟悉物質的性質,了解發生爆炸的原因,慎重處理。例如氧化劑和還原劑要分開儲存,有爆炸危險性的物質要隔離放置等。其次是要提高警惕,加強檢查,切勿把應注意和處理的事項認為是細微小事而被忽視。例如銀氨溶液用后應及時處理,應銷毀的廢液不放在試驗室內。同時要嚴格遵守實驗操作規程,該檢查純度的必須檢查。哪些試劑應先加,哪些試劑應后加,快加慢加,加多加少都應慎重。否則發生爆炸就可能造成嚴重的人身事故,甚至炸毀建筑物或伴隨著失火,中毒等事故。因此,實驗工作人員必須隨時隨地予以注意,盡一切努力來預防可能發生的事故。
看過“化學實驗室安全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