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申論考試文章技能
公務員申論考試文章技能精選篇1
一、概括式開頭
文章開頭有多種寫作方法,第一種也是最基礎的一種叫做“概括式”開頭,其寫作思路為:主題相關的問題/成績+分析原因/影響+總論點。
第一步是圍繞主題描寫一下與之相關的問題,或者描寫與主題相關的成績,具體寫作時,許多“寫作困難戶”會感到字數湊不夠,這是因為大家在寫作文的時候把“問題”、“成績”描寫的過于凝練,一筆帶過自然難以把文章充實起來。為此,在寫作時,應該具體描述的“問題”的“表現”或“成績”的“表現”,即可以略微詳細的展開描述與主題相關的消極現象或積極現象,我們舉個例子,若以“慢下來過自在有為的生活”為主題,此時我們寫作思考的方向有“慢下來有哪些成績/好處”或“速度過快有哪些問題”,兩相比較,可能“速度過快存在的問題”更容易想到,比如“快餐式閱讀”、“速成教育”、“超前教育”等,多數人文章充實不起來的原因就在這里,僅僅只是把上述“名詞”羅列在開頭中,未想到實際上可以把上述“名詞”在生活中的表現展開描述,如“在過分追求‘快速’、‘高效’等心理影響下,人們在乘坐公交、地鐵等公共交通工具時更加享受用短短幾分鐘時間瀏覽完一篇文章,增強‘收獲感’”,這句話就是把“快餐式閱讀”展開描述,我們在寫文章時,并非只可以描述一個現象,一般建議在開頭部分結合主題描述與之相關的兩至三個現象,掌握這種方法,不愁文章開頭字數不夠充實。
第二步是結合第一步中所描寫的現象分析其產生的原因或影響,在分析影響時,由于我們在第一步就會描述兩至三個現象,所以我們可以逐一遞進的寫出兩至三個影響,影響,包括積極和消極兩方面,實際上就是“推測”這些現象會產生什么樣的結果。
第三步要引出文章的總論點,總論點與標題的含義是一致的,在表達總論點時,我們可以以“手段+目的/意義”的表述方式加以展開。
二、引言式開頭
當大家能夠掌握概括式開頭后,就要注意為自己樹立更高目標,掌握“引言式”開頭,其寫作思路為“名言警句+過渡句+概括成績/問題+分析+總論點”。
大家將“引言式”開頭與“概括式”開頭兩相比較就會發現,實際上“引言式”開頭就是在“概括式”開頭的前邊加上了“名言警句+過渡句”而已。所以此時需要記住兩點就能掌握這種寫作方法,一是開頭引用的名言警句一定要有“針對性”,一定是與主題密切相關的,如果是自己積累的名言警句為最佳;二是在寫名言后的過渡句時,寫作方法其實就是解釋出名言和主題之間的聯系,這句名言是如何體現出主題的,當然,也有一些很“百搭”的句式,如“這句話一針見血的指出”、“這是在說”、“這句話一語道破了”等,之后就能順理成章寫出與主題相關的現象了。
下面是為考生們提供的一些各個領域相關的名言警句,大家平時一定要注重積累。
1.修身
“修其心治其身,而后可以為政于天下。”典出:宋·王安石《洪范傳》
“物必先腐,而后蟲生。”典出:蘇軾《范增論》
2.信念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典出:清·鄭燮《竹石》
“石可破也,而不可奪堅;丹可磨也,而不可奪赤。”典出:《呂氏春秋·誠廉》
3.篤行
“物有甘苦,嘗之者識;道有夷險,履之者知。”典出:明·劉基《擬連珠》
“功崇惟志,業廣惟勤。”典出:《尚書·周書·周官》
4.治國
“治大國,若烹小鮮。”典出:老子《道德經》
“一心可以喪邦,一心可以興邦,只在公私之間爾。”典出:(宋)《二程語錄》
5.法治
“國無常強,無常弱。奉法者強則國強,奉法者弱則國弱。”典出:《韓非子·有度》
“道私者亂,道法者治。”典出:《韓非子·詭使第四十五》
6.創新
“凡益之道,與時偕行。”典出:《周易》
“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典出:《周易·系辭下》
7.人才
“蓋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典出:班固《漢書》
“邦之興,由得人也;邦之亡,由失人也。得其人,失其人,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來者漸矣。”典出:白居易《策林·辨興亡之由》
8.民生
“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典出:魏征《諫太宗十思疏》
“民惟邦本,本固邦寧。”典出:《尚書·五子之歌》
9.道德
“德不孤必有鄰。”典出:《論語》
“親仁善鄰,國之寶也。”典出:《左傳·隱公六年》
10.勸學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典出:《莊子·養生主》
“少年辛苦終身事,莫向光陰惰寸功。”典出:唐·杜荀鶴《題弟侄書堂》
公務員申論考試文章技能精選篇2
申論試題的命制十分科學嚴謹,試題中的每個材料、每一段、每句話、每個字甚至是每個標點符號都是經命題組專家反復推敲才確定下來的。很多考生不認真審題,匆匆下筆,結果就是答案離題萬里,甚至超出字數設置。因此在申論備考的過程中必須要,仔細審題,明確題干中的核心任務,然后再從材料中精準定位尋找答案。
一、申論每道題的作答要求也是有精細化標準的,每道題的要求會確定整道題的評分標準,有些考生在考試中,忽視作答要求,只審清題干部分,也是不夠的,所以在考試過程中,我們需要對于作答要求進行精細化的分析,并嚴格按照要求進行合理的答案呈現。
二、答案從材料中找
很多考生在作答過程中,會將自己的個人主觀方向加入過多,才會導致我們的答案與正確答案背道而馳,申論本質上不同于其他考試,要求考生必須結合給定資料,并對其進行仔細閱讀、精準分析、提煉答案。
三、合理把控字數
對于申論來說,在合理的字數中呈現出更多的關鍵答案才是得分的王道,字數限制一定會在要求中明確給出,我們可以在審題時,對于字數建立起敏感程度,以此確定答案的詳略,在規定字數內,作答出最全面的答案。
四、把控好時間
在以往的考試中,很多考生會反饋說時間不夠用,答不完卷,其實這個問題也是能夠通過我們的不斷練習規避掉,我們在備考期間,可以通過套卷的練習,把握好字數,一般來說每一道題的分數乘一點五倍就是我們在這道題中要用到的時間,但是具體情況還要根據考生對于各個題型的能力來確定,至少要為大作文預留出一個小時的時間進行作答。
公務員申論考試文章技能精選篇3
一、分論點的組成一個好的分論點,一般由三個部分組成。第一是分論點段首句,一般可以采用意義類(分總論點關鍵詞+有利于)、對策類(總論點關鍵詞+需要)或內涵類(總論點關鍵詞+是)三種形式構成。第二,分析部分,今天我們重點學習運用理證法來進行分析。第三,是回扣觀點。這個觀點即為分論點段首句,簡言之,可以把分論點段首句轉換一下再說一遍。今天我們著重介紹理證法中的原理分析法。
二、原理分析法的寫作框架分論點段首句+原理效應+分析+回扣觀點
注意:首先,在寫原理效應時,應該因題而異,適當刪減字數,以介紹明白原理效應為何意為前提。其次,是要注意原理效應與分論點觀點是否具備匹配性,以最高匹配度為依據,切勿不相匹配。最后,要在分析這里,結合分論點核心觀點和原理效應凸顯出的道理,進行有效分析。
三、原理效應積累中公教育給同學們推薦幾個常用的原理效應及其匹配的話題。
【羊群效應】
羊群效應:頭羊往哪里走,后面的羊就跟著往哪里走。
羊群效應最早是股票投資中的一個術語,主要是指投資者在交易過程中存在學習與模仿現象,“有樣學樣”,盲目效仿別人,從而導致他們在某段時期內買賣相同的股票。
適用:羊群效應”就是比喻人都有一種從眾心理,從眾心理很容易導致盲從,而盲從往往會陷入騙局或遭到失敗。(從眾、跟風)
【手表定律】
手表定律是指一個人有一只表時,可以知道現在是幾點鐘,而當他同時擁有兩只時卻無法確定。兩只表并不能告訴一個人更準確的時間,反而會使看表的人失去對準確時間的信心。
適用:對同一個人或同一個組織不能同時采用兩種不同的方法,不能同時設置兩個不同的目標,甚至每一個人不能由兩個人來同時指揮,否則將使這個企業或者個人無所適從。
【二八定律】
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意大利經濟學家巴萊多(帕累托)發現的。 他認為,在任何一組東西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約20%,其余80%盡管是多數,卻是次要的。
適用:抓住關鍵
【馬太效應】
《圣經 馬太福音》中有一句名言:“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有余;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
馬太效應,指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的現象,廣泛應用于社會心理學、教育、金融以及科學等眾多領域。“馬太效應”與“平衡之道”相悖。
適用:貧富差距大 城鄉差距大
【破窗效應】
一個房子如果窗戶破了,沒有人去修補,隔不久,其他的窗戶也可能莫名其妙地被人打破。環境可以對一個人產生強烈的暗示性和誘導性。
適用:在工作中,時時刻刻都要保持警戒,別讓自己成為職場上那扇任人踐踏的破窗戶。
以上就是中公教育為大家展示的原理效力的分論點的寫作示例,希望同學們可以有所收獲,并且熟練運用到寫作練習當中,為自己的作文寫作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