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行測考試數字文學積累
五谷:稻、黍、稷、麥、豆
五臟:心、肝、脾、肺、腎
五常:仁、義、禮、智、信
五倫:君臣、父子、兄弟、夫婦、朋友
五岳:“東岳”山東泰山、“西岳”陜西華山、“南岳湖南衡山、“北岳”山西恒山、“中岳”河南嵩山
五湖:鄱陽湖(江西)、洞庭湖(湖南)、太湖(江蘇)、洪澤湖(江蘇)、巢湖(安徽)
五音:宮、商、角、徵、羽
五彩:青、黃、赤、白、黑
五毒:蝎子、蛇、蜘蛛、蜈蚣、蟾蜍
五經:《詩經》、《尚書》、《禮記》、《易經》、《春秋》
六腑:胃、膽、三焦、膀胱、大腸、小腸
六藝:禮、樂、射、御、書、數
六義:風、賦、比、興、雅、頌
六子全書:《老子》、《莊子》、《列子》、《荀子》、《揚子法言》、《文中子中說》
七情:喜、怒、哀、樂、愛、惡、欲
七寶:金、銀、琉璃、珊瑚、硨磲、珍珠、瑪瑙
七大藝術:繪畫、音樂、雕塑、戲劇、文學、建筑、電影
八卦:乾[天]、坤[地]、震[雷]、巽[風]、坎[水]、離[火]、艮[山]、兌[沼]
唐宋八大家: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
揚州八怪:鄭板橋、汪士慎、李鱓、黃慎、金農、高翔、李方鷹、羅聘
八旗:鑲黃、正黃、鑲白、正白、鑲紅、正紅、鑲藍、正藍
九流:儒家、道家、陰陽家、法家、名家、墨家、縱橫家、雜家、農家
九屬:玄孫、曾孫、孫、子、身、父、祖父、曾祖父、高祖父
十大名茶:西湖龍井、碧螺春、黃山毛峰、廬山云霧茶、六安瓜片、君山銀針、信陽毛尖、武夷巖茶、安溪鐵觀音、祁門紅茶
十二生肖: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
十三經:《易經》《詩經》《尚書》《禮記》《儀禮》《公羊傳》《榖梁傳》《左傳》《孝經》《論語》《爾雅》《孟子》
公務員行測考試數字文學積累篇2
一、年齡問題解題原則:
1)年齡差不變;
2)每個人都是自然增長;
3)任何兩人年齡之間的倍數關系是變化的。
我們通過例題來講解一下:
例1、在一個家庭中有爸爸、媽媽、女兒和兒子。現在把所有成員的年齡加在一起是77歲,爸爸比媽媽大3歲,女兒比兒子大2歲。5年前,全家所有人的年齡總和是58歲。現在爸爸的年齡是多少歲?
A.67 B.32 C.35 D.78
答案:C
【解析】:根據題意“爸爸、媽媽、女兒和兒子。現在把所有成員的年齡加在一起是77歲”,可得到5年前全家所有人的年齡和是58歲,由每個人都是增長,可知現在全家人的年齡總和應該是58+4×5=78歲。但實際上的年齡總和卻是77歲,差了1歲。就說明有一個人只長了4歲,這個人只能是兒子因為5年前尚未出生。女兒就應該是4+2=6歲,現在父母的年齡和是77-4-6=67歲,根據題意又已知知他們的年齡差是3歲,可求出爸爸的年齡是(67+3)÷2=35歲。因此選擇C選項。
例2、1998年,小張的年齡是小王的年齡的4倍。,小張的年齡是小王的年齡的3倍。問小張、小王二人的年齡分別是多少歲?
A.34歲,12歲 B.32歲,8歲 C.36歲,12歲 D.34歲,10歲
答案:D
【解析】:設1998年小王的年齡是x歲,則小張的年齡是4x歲。從98年到02這四年4年,兩個年齡都增長4歲,那么這個時候,小張的年齡是4x+4歲,小王的年齡為x+4歲。由小張的年齡是小王年齡的3倍,因此有4x+4=3(x+4)可求得x=8。也就是說1998年,小王的年齡是8歲,則的年齡是10歲,因此選擇D 選項。
例題3:父親今年44歲,兒子今年16歲,當父親的年齡是兒子的年齡的8倍時,父子的年齡和是多少?
A.36 B.54 C.99 D.162
答案:A
【解析】:父子的年齡差為一個不變量,父子二人的年齡差為44-16=28歲。因此,當父親的年齡是兒子的8倍時,即兩人的年齡差是兒子年齡的7倍,兒子的年齡為28÷7=4歲,此時父子的年齡和為4×(8+1)=36歲。因此選擇A選項。
公務員行測考試數字文學積累篇3
一、近、反義詞,可考慮詞語的情感色彩
【例題1】大義凜然:卑躬屈膝
A、安分守己:好高騖遠
B、窮奢極欲:節衣縮食
C、得心應手:百無一用
D、持之以恒:虎頭蛇尾
【解析】D。解析:“大義凜然”形容有骨氣,“卑躬屈膝”指低聲下氣地討好奉承,形容沒有骨氣,二者屬于反義關系,且“大義凜然”是褒義詞,“卑躬屈膝”是貶義詞。
A項,“安分守己”指規矩、本分,不做違規、違紀、違法之事,“好高騖遠”指脫離實際地追求目前不可能實現的過高、過遠的目標,二者屬于反義關系,但“安分守己”是中性詞,排除;
B項,“窮奢極欲”形容奢侈和貪欲到了極點,與“節衣縮食”屬于反義關系,但“窮奢極欲”是貶義詞,“節衣縮食”是中性詞,排除;
C項,“得心應手”形容技術熟練,“百無一能”指什么都不會做,二者不屬于反義關系,排除;
D項,“持之以恒”指長久堅持下去,“虎頭蛇尾”比喻做事有始無終,二者屬于反義關系,且“持之以恒”是褒義詞,“虎頭蛇尾”是貶義詞,與題干關系一致,符合。
故答案選D。
二、偏正關系,考慮詞性是否一致
【例題2】空前∶規模
A、有序∶市場
B、配合∶默契
C、激烈∶挑釁
D、協同∶發揚
【解析】A。解析:“空前”與“規模”屬于偏正關系,其中“規模”為名詞。
A項,“有序”與“市場”屬于偏正關系,其中“市場”為名詞,與題干關系一致,符合;
B項,“配合”與“默契”屬于偏正關系,但詞語順序與題干相反,排除;
C項,“激烈”與“挑釁”屬于偏正關系,但“挑釁”為動詞,排除;
D項,“協同”與“發揚”沒有明顯邏輯關系,排除。
故答案選A。
三、加工關系,注意區分發生的物理變化還是化學變化
【例題3】泥土∶煅燒∶陶瓷
A、泥炭∶燃燒∶熱能
B、玉石∶雕刻∶飾品
C、學生∶學習∶人才
D、糧食∶發酵∶白酒
【解析】D。解析:“泥土”經過“煅燒”可以制成“陶瓷”,其中“煅燒”是加工方式,“泥土”是原材料,“陶瓷”是成品,且整個過程發生了化學變化。
A選項,“燃燒”是加工方式,“泥炭”是原材料,但“熱能”不是成品,排除;
B選項,“雕刻”是加工方式,“玉石”是原材料,“飾品”是成品,但整個過程發生的是物理變化,排除;
C選項,“學生”通過“學習”,可以成為“人才”,顯然不是加工關系,排除;
D選項,“糧食”通過“發酵”可以制成“白酒”,“發酵”是加工方式,其中“糧食”是原材料,“白酒”是成品,且整個過程發生了化學變化,與題干關系一致,符合。
故答案選D。